知识点大师珍藏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Word版含答案20 生物技术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98762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大师珍藏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Word版含答案20 生物技术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知识点大师珍藏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Word版含答案20 生物技术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知识点大师珍藏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Word版含答案20 生物技术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知识点大师珍藏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Word版含答案20 生物技术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知识点大师珍藏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Word版含答案20 生物技术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点大师珍藏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Word版含答案20 生物技术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

《知识点大师珍藏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Word版含答案20 生物技术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大师珍藏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Word版含答案20 生物技术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点大师珍藏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Word版含答案20 生物技术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

T18)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

B.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在pH低于7.0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

D.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

(1)加酶洗衣粉适宜的洗涤温度和pH。

(2)加酶洗衣粉去污原理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使污渍分解成可溶物。

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使用。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在水温45~

60℃时,能充分发挥洗涤作用。

水温高于60℃时,碱性蛋白酶失去活性,水温低于15℃时,酶的活性迅速下降,影响洗涤效果,所以A错误;

表面活性剂能影响碱性蛋白酶的活性,可能会使酶失活,因此B错误;

碱性蛋白酶适宜的pH为6.0~8.5,故C正确;

洗衣粉中的酶能把衣物上的油脂、蛋白质等分解成可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而使其很容易被洗去,因而D错误。

3.(2014·

T2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

B.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

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

D.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

【解题指南】

(1)图示信息:

弯管没有插入葡萄汁的液面下,且未通入无菌空气,所以不能给底层的微生物提供氧气。

(2)关键知识:

果酒和果醋发酵的原理、条件。

【解析】选A、B、D。

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备。

该装置中注水的弯曲部分可阻止空气进入,能用于果酒发酵,A正确;

果酒发酵产生的CO2可溶解在弯管的水中,进一步通过水排出,B正确;

醋酸菌是好氧菌,因弯管没有插入装置底部,且未通入无菌空气,去除弯管中的水后也不能满足底层发酵液中醋酸菌的呼吸需求,C错误;

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的弯管部分也能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类似,D正确。

4.(2014·

广东高考·

T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1)关键知识:

细胞呼吸原理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

(2)隐含信息: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应用。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和生物技术在生产应用中的相关知识。

A项中,醋酸菌酿醋时需要持续通气,即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呼吸,故错误。

B项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可以将有机物不彻底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的能量,从而可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故正确。

C项中,乳酸菌属于厌氧型细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可用于泡菜腌制,故正确。

D项中,腐乳是豆腐在毛霉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由于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肽、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故正确。

5.(2014·

山东高考·

T35)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深加工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和果糖等。

流程如下:

(1)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经充分水解后的产物可被酵母菌利用发酵生产酒精。

培养酵母菌时,该水解产物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   

         。

发酵过程中检测酵母菌数量可采用    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

(2)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宜选用     法或     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

(3)玉米淀粉经酶解形成的葡萄糖可在葡萄糖异构酶的作用下转化成果糖。

利用

     技术可使葡萄糖异构酶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利用PCR技术扩增葡萄糖异构酶基因时,需用耐高温的     催化。

PCR一般要经历三十次以上的循环,每次循环包括变性、     和    三步。

(1)题干关键词:

“玉米秸秆”“玉米胚芽”和“玉米淀粉”。

①所有微生物生长繁殖均需要培养基,其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水等;

②PCR技术与细胞内DNA复制的最大区别是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PCR技术。

(1)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经水解后的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可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碳源。

酵母菌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

(2)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因此不宜选用蒸馏法提取,可用压榨法或萃取法提取。

(3)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可使酶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PCR技术中应选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PCR的每次循环包括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

答案:

(1)碳源 显微镜直接计数

(2)压榨 萃取(注:

两空可颠倒)

(3)固定化酶 (4)(Taq)DNA聚合酶 (低温)复性(或退火) (中温)延伸

6.(2014·

浙江·

自选模块·

T17)“生物技术实践”模块

下面是关于固定化酶和细菌培养实验的问题,请回答:

(1)某兴趣小组欲利用固定化酶进行酶解淀粉的实验,分组见下表。

组别

固定化酶柱长度(cm)

淀粉溶液的流速(mL·

min-1)

10

0.3

0.5

15

将吸附了α-淀粉酶的石英砂装入柱中后,需用蒸馏水充分洗涤固定化酶柱,以除去           。

按上表分组,将配制好的淀粉溶液加入到固定化酶柱中,然后取一定量的流出液进行KI-I2检测。

若流出液呈红色,表明有

        生成,若各组呈现的颜色有显著差异,则流出液中淀粉水解产物浓度最高的是      组。

(2)下列关于上述固定化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定化酶柱长度和淀粉溶液流速决定了酶柱中酶的含量

B.淀粉溶液流速过快会导致流出液中含有淀粉

C.各组实验所用的淀粉溶液浓度应相同

D.淀粉溶液的pH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3)现有一份污水样品,某兴趣小组欲检测其中的细菌数,进行以下实验。

将一定量的污水样品进行浓度梯度稀释。

取适量不同稀释度的稀释液,用      

法分别接种于固体平面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进行计数。

该实验应注意,接种前,从盛有        的容器中将玻璃刮刀取出,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冷却后待用;

分组时,需用      作为对照。

(4)在上述细菌培养实验中进行计数时,应计数的是接种了   。

A.各个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细菌数

B.合理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细菌数

C.各个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

D.合理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

“固定化酶”“细菌培养”“接种”“计数”。

酶浓度对淀粉水解反应的影响、pH等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底物淀粉与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微生物培养时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酶应用的相关知识。

(1)题表中固定化酶柱长度代表所用固定化酶浓度的大小,长度越大酶柱中所含酶越多;

淀粉溶液的流速决定了反应物与酶柱中酶相互接触的时间长短,流速越小,淀粉与酶越能充分接触而反应。

淀粉遇KI-I2试剂显蓝色,而流出液中显示红色,说明大分子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

从表中可知,丙中酶柱较长,淀粉流速较小,最适合酶促反应,反应速率最快。

(2)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所以每组实验中淀粉溶液浓度应相同、溶液的pH均应保持在淀粉酶的最适pH条件下,所以C、D项正确。

淀粉溶液流速过快,酶与底物不能充分反应,流出的可能是没有水解的淀粉,故B项正确。

酶柱中酶的含量由酶柱长度决定,但是酶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所以淀粉溶液流速不能决定酶的含量,因此A项错误。

(3)本实验所接种细菌为不同稀释度的菌液,而不是挑取菌落接种,应用涂布分离法。

微生物培养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①消毒法:

煮沸、巴氏消毒法、化学试剂消毒法(70%酒精);

②灭菌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4)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①直接计数法,此法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但不能区分细菌死活;

②间接计数法,常用的是稀释平板计数法,此法在含菌数较少的情况下,也可计数,但需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为防止偶然性,应计数合理稀释度样品培养基上的菌落数,菌落易于观察。

通过以上分析,故D项正确。

(1)未吸附的α-淀粉酶 糊精 丙

(2)A (3)涂布分离 70%酒精  未接种的培养基 (4)D

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Ⅰ·

T39)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     分解成     。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色复合物。

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

素粉

琼脂

CR

溶液

培养

基甲

+

-

基乙

注:

“+”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

培养基乙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

“纤维素酶”“刚果红”。

两种培养基中有琼脂的为固体培养基,无琼脂的为液体培养基;

淀粉是微生物的碳源,不含纤维素粉不能作为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实验的选择培养基。

(3)关键知识:

土壤中某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酶的作用、刚果红染色法、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

(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能被纤维素酶分解为葡萄糖,如图:

纤维素

纤维二糖

葡萄糖

(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