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高产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98581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谷子高产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该书提出谷田必须岁易”,种谷子不能重茬;

谷子播种量必须根据播期的早晚、土壤肥瘦等条件考虑;

提出“谷子要垄行整齐,间开苗,使苗不欺苗,幼苗才能长得快、长得好,垄要直,苗与苗要对齐,以便通风”,总结了种谷子要通风透光的经验;

同时提出一套谷子穗选法留种技术,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齐民要术》记载的谷子品种就有86种之多。

这充分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对谷子有着丰富的栽培选种经验。

全世界栽培谷子的主要产区是在亚洲东南部、非洲中部和中亚细亚等地。

以中国、印度、俄国、巴基斯坦、马里和苏丹栽培谷子较多。

二十年前,我国谷子栽培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各省区,约占全国谷子面积的90%以上。

其中以华北最多,约占全国谷子面积的1/3以上,东北次之,约占全国谷子面积的1/4。

以省份而言,辽、吉、黑、冀、晋、内蒙等省、区种植较多,一般约占该省粮食作物面积的10~15%。

谷子是我县重要的小杂粮,全区每年均有栽培,有些地方栽培的谷子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如坻坞贡米等。

近些年,谷子播种面积在逐渐减少,究其原因,一是谷子的产量较低,二是对土质的要求较严,尤其是谷子怕涝,喜欢岗地和地势较高的地块,再加上多年来农田中有机肥的施量太少或根本不施,而大量施用无机化学肥料,有机质含量越来越低,土壤团粒结构受到严重破坏,耕层的板结程度也就越来越甚,因此也就越来越不利于谷子的生长和发育。

其实,谷子并非天生就是低产作物,只要能按照谷子的生物学原理进行种植和管理,为它的生长和发育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条件,满足它的生活要求,就会获得理想的产量。

二、谷子的高产栽培技术

1、地块的选择。

根据谷子的生活习性和对外界环境的要求,种植谷子应选择地势高燥、朝阳、旱能浇、涝能排、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前茬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高粱均可。

谷子不宜重茬。

连作一是病害严重,二是杂草多,三是大量消耗土壤中同一营养元素,造成歇地”,致使土壤养分失调。

因此,必须进行合理轮作倒茬。

谷子较为适宜的前茬作物依次是:

豆茬、马铃薯、甘薯、麦茬、玉米茬等。

谷子是比较耐旱的作物,其发芽要求的水分不多,吸水量达种子重量的26%就可发芽,在耕层土壤含水量达9~15%时,就可满足种子发芽对水分的需要。

田间土壤持水量为50%,幼苗出土较快。

谷子喜温暖,全生育期要求平均气温20℃左右,生育期的积温介于1600~3300℃(我县的温度条件基本能满足其需求);

谷子发芽最适宜温度为24℃,20℃以上播后5~6天就可发芽出土。

谷子亦喜光照,在光照的条件下,光合效率很高,但在光照减弱的情况下,光合生产率较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为低,因此,利用谷子与其他高杆作物间作时,一定要注意谷子不耐阴的特性。

在幼苗期,光照充足,有利于行成壮苗。

在穗分化前,缩短光照能加快幼穗分化速度,但使穗长、枝梗数和小穗数减少;

延长光照,就能延长分化时间,增加枝梗数和小穗数。

在穗分化后期,即花粉母细胞分化时,对光照强弱反应敏感。

此时光弱就会影响花粉分化,降低花粉的受精能力,空壳率增加。

在灌浆成熟期间,亦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光照不足,子粒成熟不好,秕粒增加。

农谚“淋出秕来,晒出米来”就是指这个时期说的。

谷子为短日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交替条件,才能抽穗开花。

谷子在拔节以前,每天日照时数在15小时以上,则大多数品种不向生殖生长转化,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生育期延长;

短于12小时,则缩短营养生长,迅速进入生殖生长,发育加快,提早抽穗。

谷子对短日照反应,因品种而不同,一般春播品种较夏播品种反应敏感。

在引种换种时,必须考虑品种的光照特性。

实际上,光照与温度对谷子生育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低纬度地区品种引到高纬度地区或海拔低地区的品种引到海拔高地区种植,由于日照延长、气温降低抽穗期延迟,相反,如果把北方品种引到南方或高山地区品种引到平原地区种植,则表现生长发育加快,生育期缩短,成熟提早。

谷子虽然具有耐瘠的特点,但土层深厚,养分充足,有利于获得高产。

谷子一生对氮素营养需要量较大,氮肥不足,会造成植株矮小,叶窄而薄,色黄绿,光合效率低,穗小粒少,植株早衰,秕粒增多;

氮肥充足,植株茎叶浓绿色,叶片功能期加长,光合作用增强。

磷素能促进谷子生长发育,使谷子体内糖和蛋白质增多,并提高抗旱、抗寒能力,减少秕粒,增加千粒重促进早熟。

磷素不足,使根系发育差,,叶片呈紫红色条斑,延迟成熟。

钾素有促进糖类养分合成和转化的作用,促进养分向籽粒输送,增加籽粒重量促进谷子体内纤维素含量的增高,因而使茎秆强韧,,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谷子幼苗需钾较少,拔节后需钾较多。

从拔节到抽穗前的一个月,钾素的吸收量占60%,以后吸收量较少。

除氮、磷、钾外,谷子还需要多种营养元素,但需要量甚微,土壤和农家肥中不缺,一般不需要施用。

2、精细整地和施肥  春播谷地要做到秋季深耕,秋耕可以熟化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保水能力;

加深耕层,利于谷子根系下扎,使植株生长健壮,从而提高产量。

秋深耕一般25cm以上,结合秋耕最好一次施入基肥。

施肥深度在15~25厘米为宜。

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公斤-2000公 

 

斤,尿素15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或过磷酸钙30公斤,钾肥10 

公斤作基肥。

或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同时再施用20~30公斤优质大三元复合肥作基肥.我国谷子产区多为旱地种植,春季整地要作好耙耱、浅犁、镇压保墒工作,以保证谷子发芽出苗所需的水分。

没有经过秋冬耕作或未施肥的旱地谷田,春季要及早耕作。

以土壤化冻后立即耕耙最好,耕深应浅于秋耕。

经秋冬耕作的谷田也应在夜冻昼消时耙地以保持水分,冬春季[被屏蔽]也能减少水分损失。

播前整地主要是平整土地,减少水分蒸发。

经过秋冬耕作或早春耕的谷田,播前十天应进行浅层耕作。

夏播谷子同样要求深耕细靶,田里少坷垃。

麦收后及时灭茬,抢时早播,足墒下种。

整地时农家肥和化肥作基肥施入,用量同上。

3、选择高产优质谷子品种,做好播种前的种子处理。

目前我国种植面积较大,易于被人们接受的谷子品种分为两大类,一是优质品种,如“乌米绿色谷子”、黑米谷子“黑选一号”、“沁州黄”(沁州黄小米)、“东方亮”(原名御米)、“隆化小米”、“泽州香”等;

二是高产但品质一般的谷子品种,如“豫谷王”、“金香吨谷”、“北京巨丰园”、“世纪谷王”、“赤谷6号”、“晋谷22号”、“铁谷7号“、“粘谷1号”等

为提高播种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播种前一般要做好种子处理,首先,在谷子播种前应选种,可进行筛选或水选,剔除秕谷或杂质,留下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供播种用。

其次,播种前将种子晒2~3天,用水浸种24小时,以促进种子内部的新陈代谢作用、增强胚的生活力;

第三要进行药剂拌种;

防治病虫害,保证苗齐、苗壮;

也可作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剂是将杀虫剂、杀菌剂、微量元素有效混合,加入色素,包于种子之上,种子包衣剂可有效防止作物的病虫危害,达到既防治病虫又供给微量元素的双重目的。

注意,在搞药剂拌种时,一定要将拌好的种子堆闷4~6小时,待种子表面的水分吸干后即可播种。

4、适时播种,精细播种。

适期播种是保证谷子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县春播谷子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5月中旬,不宜过早播种。

早播种虽然墒情较好,容易保苗,但早播的谷子拔节后幼穗分化发育常遇到气候持续干旱,雨季仍未到来,遭致“胎里旱”,以致穗小粒少。

抽穗期需水最多,也常因雨季高峰还未到来,水分不足,穗子抽出困难,形成“卡脖旱”。

谷子进入开花灌浆期却处于雨季高峰,光照不足,影响授粉、灌浆,籽粒不饱满,产生大量秕谷,降低产量。

夏播谷子应在麦收后及时抢墒播种,以利于夏谷高产稳产。

精细播种,

(1)我县谷子播种方式有耧播、沟播。

耧播是谷子主要播种方式;

沟播在旱坡地上采用的较多,有的地方叫垄沟种植,或叫水平沟种植,优点是保肥、保水、保土。

(2)播种量:

春谷一般为11~15kg/hm2左右,夏谷播量15kg/hm2。

一般旱地每公顷留苗45.0-52.5万株,水浇地留苗45-90万株。

实际上,我县谷子生产普遍存在“有钱买子,无钱买苗”的思想,怕干旱不保苗,播量普遍偏多,往往超过留苗数的五、六倍,使谷子出苗后密集,间苗稍不及时,就要影响幼苗生长,容易造成苗荒减产。

因此,要适当控制播量。

(3).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对幼苗生长影响很大。

因为谷子胚乳中储存的营养物质很少,如播种太深,出苗完,在出苗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谷苗生长细弱,甚至出不了土,降低出苗率,即使出苗,根茎也要伸得很长,延长出苗时间,增加病菌侵染机会。

据测定,覆土厚10厘米的出苗率比3厘米的降低27.4%,晚出苗2~3天。

播种适宜深度为3~5厘米谷子粒小,原则上以浅播为好,浅播能使幼苗出土早,消耗营养少,有利于形成壮苗。

在土壤水分多的地块,播种深度可以适当浅些,但在风大、旱情严重的地方,播种太浅,一则会造成种子被风刮跑,缺苗断垄,甚至毁地重种。

二则因为土表缺水,会导致种子不能发芽或很少发芽。

因此,播种深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5、播后镇压。

谷子籽粒小,播种浅,而我县春季及夏初干旱多风,蒸发量大,播种层常水分不足。

如果整地质量不好,土中有坷垃间隙,谷粒不能与土壤紧密接触,种子难以吸水发芽。

为了促进种子快吸水,早发芽深扎根,出苗整齐,播后镇压是一项重要的保苗措施。

土壤湿度较大,播后暂时不需要镇压外,一般要随播随镇压,耧播通常是随耧砘压。

播种到出苗要根据土壤墒情镇压2~3次,以保墒提墒。

有试验表明,干旱时砘压三遍比一遍的保苗率由52%提高到85%,10厘米处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10%。

6、合理施用种肥在谷子施肥上,种肥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谷子种子是禾谷类作物中最小的,胚乳储藏养分较少,春谷苗期土壤温度较低,肥料分解慢,幼根吸收能力较弱,如果及时供应速效养料,对促进幼苗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后期壮株都有重要的作用。

7、种植密度

(1)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谷子产量高低,决定于单位面积的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的乘积。

在这三者关系中,单位面积的穗数,主要是反应了群体的密植幅度;

每穗粒数与粒重的乘积为每穗产量,反应了群体内个体生长发育状况。

一般,在稀植的条件下,单株营养面积较大,植株得到充分的发育,因此,单株穗大,每穗粒数多和粒重大,单株产量高。

但是单位面积由于群体数量小,没有充分利用光能、养分和水分,产量仍然不高;

单位面积穗数不足成为影响产量的主要矛盾。

但是,密度过大,虽然穗数增多,但单株穗小,也难于高产。

经过试验,植株密度较稀时,增加植株密度,由每亩3.33万株增加到6万株,穗数随着株数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也相应提高,但密度超过6万株后,再增加植株密度,密度与穗粒数、粒重的矛盾逐渐激化,穗重降低,穗粒数减少。

因此,提高产量已不能从增加密度来实现,而必须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穗重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在一定条件下,单位面积的穗数,随着密度的增加成直线上升,而穗粒数随着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