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仲宇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9851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仲宇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申仲宇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申仲宇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申仲宇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申仲宇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仲宇开题报告.docx

《申仲宇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仲宇开题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仲宇开题报告.docx

申仲宇开题报告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与治理研究

姓名

申仲宇

系别

会计系

专业班级

财管121

学号

201204054130

1.选题目的和意义: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公司上市当年就出现了业绩下滑,除了考虑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外,也不得不让人怀疑上市之前即存在财务造假。

一些企业在上市之前的财务数据并不完美,但为了通过审核成功上市,在保荐人和中介机构包装下,虚构出业绩蒸蒸日上的假象,待企业完成上市,造假手段便随着保荐人和中介机构的退出而退出,其业绩的本质也就暴露了出来,本就不好的业绩便体现为上市后业绩的急速下滑。

就现状来研究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从而实现对其产生的现象进行合理化治理。

2.本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具体内容请见后附页——“文献综述”。

3.主要研究内容:

1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2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2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现状与原因

2.1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现状

2.2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原因

2.3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

3.1利用关联方交易造假

3.2利用收入的信息造假

3.3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

3.4通过会计计量理论操纵利润

4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治理措施与建议

4.1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治理措施

4.2基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建议

4.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包括实验设计、调研计划、资料收集、参考文献等内容。

(1)完成论文的条件

图书馆专业文献资料、电子数据库专业文献、实习单位资料、导师研究室以及学校提供的保障条件。

(2)研究方法

课题主要运用文献法,通过大量查看文献、搜集资料对上市公司造假问题进行研究。

同时综合运用归纳、推理、比较分析法等手段,在探讨会计造假概念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因,接着揭露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手段与危害,从而提出治理和整顿会计造假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3)调研计划、资料收集与参考文献

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完成研究综述;

[1]梁树富,方园,吴懿欣.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0,

(2):

241-242.7

[2]王茜.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与审计策略[D].重庆:

西南大学,2010.1-52.

[3]石晶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河南:

河南大学,2010.1-60.

[4]汪柏珩.财务造假的动因与对策探究[J].现代商业,2010,(7):

243-244.

[5]王清炜.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财经界,2010,(6):

166.

[6]吴家澍.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8):

118.

5.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

 

签字:

2015年1月9日

附页

一、主体部分

出于会计造假对于证券市场的影响巨大,国内外对于会计造假的研究都比较多,其中国外的研究比较成熟,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舞弊的原因与动机、影响因素、舞弊的手段、危害以及如何才能发现舞弊等方面展开。

(一)研究背景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l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

新会计准则体系扩大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范围,更加符合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同时,新的会计准则中规范财务报告类准则,对于财务报表要求披露的会计信息数量和涉及范围的扩大,要求上市公司通过财务报告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我国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然而,我国证券市场的日趋成熟和发展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严重不符,广大投资者要求扩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范围,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从而满足投资决策的需要。

因此,识别和防范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成为证券市场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的主要研究

(1)对会计造假动因的研究美国会计学会会长Albercht提出财务舞弊三角理论。

他认为,企业造假是因为存在产生舞弊的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上述任何一项要素都不能形成企业舞弊。

因而,仅仅依靠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消除舞弊的机会并不能防止企业舞弊的发生,还要消除压力和借口这两种要素才能真正抑制企业的造假。

美国注册舞弊审核会长--Pologna提出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他认为企业舞弊由个别风险因素(道德品质和动机)和一般风险因素(舞弊机会、发现的可能性、舞弊后受处罚的性质和程度)两大类因素共同构成。

此理论建立在前两理论的基础之上,是迄今为止有关舞弊成因的最为完善的理论。

(2)对舞弊手段的研究在会计报告的舞弊技术手段方面,Besaley等(1999)发现典型的会计报告舞弊技术涉及高估资产和收入,有一半以上的舞弊涉及通过提前或虚假确认来高估收入,并发现这些收入舞弊中许多只发生在重要期间(季报或年报)。

Worthy(1984)将操纵利润的大部分技术分为三类:

改变会计方法、篡改管理成本和将应该包括在损益中的费用或收入在不同期间进行转移。

COSO报告认为,从舞弊的技术手段来看,通常是通过高估收入来虚报利润,不恰当地披露会计信息同样也是舞弊较为常用的手段。

2、国内的主要研究

(1)关于会计造假动因的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会计造假的动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益驱动。

第二,则是内部治理的不完善。

第三,纳税筹划的需要。

依法纳税虽然是法定义务,但是公司管理当局为小集团利益着想,往往通过会计造假的种种手段蓄意调整账面利润,以达到偷税、漏税或者延迟纳税的目的。

第四,个人经济利益驱动--工效挂钩。

第五,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问题。

第六,造假低成本。

《财务报告舞弊:

理论假说与经验数据》(娄权,2003)和《浅析财务舞弊和审计监管》(赵勇佳,2008)这两篇文章都指出利益的驱动、公司的内部治理是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主要动因。

利益驱动又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为了争取高价发行自己的股票,公司准备上市之前通过造假手段进行会计处理,从而确保公司连续盈利三年,达到上市要求,制度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和门槛越高,造假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次是是为了保持或者获取增发新股的资格,进行融资,避免ST、PT或者退市,达到证券市场和金融市场双赢;最后是中国上市公司有别于国外公司的,就是大股东控制,疯狂牟利。

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发生造假的公司,其法人股比例更高,流通股比例更低。

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在董事会特征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发生舞弊的公司,其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更高。

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大多数上市公司即食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也往往是在董事会或者总经理的领导下,权利没有相应地落实,一方面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使得内部审计的监督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就像一个装饰。

而《中美会计报表粉饰比较研究》(卓文燕,2004)指出纳税筹划、工效挂钩制度也是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很重要的动因。

文章指出公司管理层往往通过粉饰会计报表等种种手段,蓄意调整账面利润,调减纳税所得额,从而达到偷税、漏税和延迟纳税的目的。

文章还指出公司管理当局为了达到个人和小团体经济利益的满足,利用权职之便,谋取私利。

另外,《财务造假的动因与对策探究》(汪柏珩,2010)则强调会计人员主观上的一些因素也是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因之一。

文章指出主观上,一方面有的会计人员丧失独立性,没有遵守职业操守,业务素质和水平较低。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影响公正性,财会人员,尤其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通常也是企业或单位经营管理层的成员之一,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较高,-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放弃,而得到这一切的前提是毫不犹豫地执行企业或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意志和任务,不论对错,否则就会被降职,乃至被辞退。

从而就有一部分会计人员或者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又或者是“唯上是从”,丧失独立性,没有遵守职业操守,没有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的要求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肆意伪造事实、篡改财务数据,公然欺骗公众、舆论和政府部门。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财务造假问题研究》(王艳梅,2007)一文还指出造假的低成本助长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

目前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较小。

此外,国家现已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关惩治会计造假的规定处罚过轻,违法的低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

(2)关于会计造假手段的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手段经历了从公开到隐蔽,从单一到多样,从集中在期末的舞弊到连续、均匀、系统的舞弊,从真账假作到假账真作的过程,目前我国对会计造假手段的研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造假。

第二,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造假。

第三,借助地方政府补贴,美化经营业绩。

第四,虚构经济业务舞弊。

第五,利用剥离与模拟等“会计创新”舞弊。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究》(贾鑫,2009)、《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其对策研究》(李永泉、李婧华,2007)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财务造假问题研究》(王艳梅,2007)都认为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借助地方政府补贴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主要手段。

由于同一交易或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之中国具体的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企业核算的方方面面,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来操纵利润,粉饰经营业绩。

同时中国上市公司的很多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都采用了协议定价,定价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可以在关联方之间转移。

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透析》(侯艳蕾、翟英敏,2006)则提出利用剥离与模拟等“会计创新”进行造假。

企业将一部分经营业务和经营性资产剥离,或者进行局部改制,将原本不具有独立面向市场能力的生产线、车间或若干业务拼凑成一个上市公司,并通过模拟手段编制这些非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报表,让许多企业达到上市标准。

剥离与模拟犹如“整容术”,通过将劣质资产、负债及相关的成本和潜亏剥离,便可轻而易举的将亏损企业模拟成盈利企业,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关于治理和整顿会计造假问题的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关于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治理问题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

第二,建立和强化内部控制体系。

第三,建立和强化内部审计制度。

第四,强化外部审计的监督功能。

第五,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的监管。

第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与治理》(汪建新,2008)和《浅析杜绝会计造假》(马秀丽,2009)都认为加强内外部的监管,强化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约束高管人员行为是治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的一些有效途径。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王清炜,2010)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对策》(刘红英,2009)则认为提高会计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