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总结复习进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97357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总结复习进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医外科总结复习进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医外科总结复习进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医外科总结复习进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医外科总结复习进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总结复习进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医外科总结复习进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总结复习进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外科总结复习进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全生派”—清·

王维德—《外科全生集》

阴虚阳实”论。

(阴疽的治疗,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为法则。

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

学术贡献:

创立了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法则,(公开了阳和汤、阳和解凝膏、犀黄丸和小金丹等治疗阴疽名方。

3、“心得派”—清·

高锦庭—《疡科心得集》

“外疡实从内出论”,(指出:

“夫外疡之发,…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

”) 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

学术成就;

创立外科三焦辨证 善于应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

另:

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宋。

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汪机《外科理例》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陈司成《霉疮秘录》第一部梅毒病专著

吴师机《理论骈文》集外治法之大成以膏药疗法为主

第二章、基本术语

疡:

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疡科即外科

疮疡:

广义:

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

狭义:

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

体表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

一切已溃破的疮面

胬肉:

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痈:

痈者,壅也。

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

内痈(生于脏腑)

疽:

疽者,阻也。

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

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的痈。

 无头疽:

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

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

指肿疡之基底根部。

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

根脚收束为阳证。

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应指:

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护场:

“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

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有护场—正气充足,疾病易愈;

无护场—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袋脓:

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除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痔:

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均称为痔。

由于痔的发病以肛门部最多见,故归属于肛门疾病类。

漏:

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尤如滴漏。

瘘管 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具有内口和外口;

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

窦道 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一般具外口而无内口。

痰:

是指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证。

结核:

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

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瘰疬“结核累累,犹如串珠”,“乳中结核,形如梅李”

岩:

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后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故称之岩。

岩与癌相同。

五善七恶

五善

1、心善:

精神爽快,言语清亮,舌润不渴,寝寐安宁

2、肝善:

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 

3、脾善:

唇色红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润 

4、肺善:

声音洪亮,不喘不咳,呼吸均匀,皮肤润泽

5、肾善:

并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

七恶 

1、心恶:

神智昏糊,心烦舌燥,疮色紫黑,言语呢喃 

2、肝恶:

身体强直,目难正视,疮流血水,惊悸时作

3、脾恶:

形容消瘦,疮陷脓臭,不思饮食,纳药呕吐 

4、肺恶:

皮肤枯槁,谈多音哑,呼吸喘急,鼻翼煽动 

5、肾恶:

时渴引饮,面容惨黑,咽喉干燥,阴囊内缩 

6、脏腑败坏:

身体浮肿,呕吐呃逆,肠鸣泄泻,口糜满布 

7、气血衰竭:

疮陷色暗,时流污水,汗出肢冷,嗜卧低语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一、致病因素:

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等七方面

 六淫致病总的特点:

季节性;

疾病性质与病邪性质相关;

常相兼致病;

以“火毒”、“热毒”最为常见;

常侵犯相关部位

二、发病机理:

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第四章外科疾病的辨证

1、辨阴证阳证的要点

阳证

阴证

发病缓急

急性发作

慢性发作

皮肤颜色

红赤

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

皮肤温度

焮热

凉或不热

肿胀形势

高肿突起

平塌下陷

肿胀范围

根盘收束

根盘散漫

肿块硬度

软硬适度

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

疼痛感觉

疼痛剧烈

疼痛和缓、隐痛、不痛或酸麻

病位深浅

皮肤、肌肉

血脉、筋骨

脓液质量

脓质稠厚

脓质稀薄

溃疡形色

肉芽红活润泽

肉芽苍白或紫暗

病程长短 

病程比较短

病程比较长

全身症状

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

  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虚寒症状,酿脓时有虚热症状,溃后虚象更甚。

 

舌苔脉象

舌红苔黄脉有余

舌淡苔少脉不足

预后顺逆

易消、易溃、易敛多顺

难消、难溃、难敛多逆

(三)部位辨证:

指按外科疾病发生的上、中、下部位进行辨证的方法,又称“外科三焦辨证”。

清代高锦庭在(疡科心得集)云:

“盖疡科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

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

在中部者,多屑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

其中间有互变,十证中不过一二。

(四) 经络辨证

{1、人体各部所属经络不用背

头顶:

正中属督脉经;

两旁属足太阳膀胱。

面部、乳部:

属足阳明胃经。

耳部前后:

属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手、足心部:

手心属手厥阴心包经;

足心属足少阴肾经。

2、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

多气多血之经:

阳明经、实证居多,故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活血。

多血少气之经:

太阳经、厥阴经、血多则凝滞必甚,气少则外发较缓,故治疗时注重破血,注重补托。

多气少血之经:

少阳、少阴经、太阴。

气多则结必甚,血少则收敛较难,故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注重滋养。

}

3、循经用药。

手太阳经:

黄柏、藁本;

足太阳经:

羌活;

手阳明经:

升麻、石膏;

足阳明经:

白芷、升麻;

手少阳经:

柴胡、连翘;

足少阳经:

柴胡、青皮、

手太阴经:

桂枝、升麻;

足太阴经:

升麻、苍术;

手厥阴经:

柴胡、丹皮;

足厥阴经:

柴胡、青皮

手少阴经:

黄连、细辛;

足少阴经:

独活、知母

(五)局部辨证

A)、辩肿

(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营气不从,逆于肉理而形成的体表症状。

(1)肿的性质

1.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

(疖疔初期、丹毒、大腿痈)

2.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热则舒。

(冻疮、脱疽、流痰)

3.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痄腮、大头瘟)

4.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

(股肿、湿疮)

5.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

(瘰疬、脂肪瘤)

6.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

(气瘿、乳癖)

7.瘀血肿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

也有血肿染毒、化脓而肿。

(皮下血肿)

8.脓肿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

(外痈、肛痈)

9.实肿肿势高突,根盘收束。

(正盛邪实之疮疡)

10.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

(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B)、辨肿块、结节

肿块1大小2形态3质地4活动度5位置6界限7疼痛8内容物

C)辨脓

(1)成脓的特点

1.疼痛阳证:

疼痛剧烈,按之痛甚。

阴证:

痛热不甚而酸胀明显。

2.肿胀浅部脓肿:

肿势高突,根角收束,皮薄光亮。

深部脓肿:

皮肤变化不明显,但胀感较甚。

3.温度阳证脓疡,则局部温度增高。

4.硬度肿块变软,按之应指。

——《外科理例》《疡医大全》

(2)确认成脓的方法

1、按触法:

两手食指指腹轻放于脓肿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一手指稍用力按一下,如另一手指端有一种波动的感觉,即应指。

经反复多次及左右相互交替试验,若应指明显者为有脓。

2、透光法:

指、趾部甲下的辩脓。

3、点压法:

指、趾部少量脓液。

4、穿刺法:

脓液不多+位于组织深部(注射器穿刺抽脓——辩脓有无+确定脓肿深度+采集脓液标本培养+药敏)

5、B超:

判断脓肿大小,引导穿刺或切开排脓

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

一、药物疗法

**常用的膏药、油膏、围药、掺药有哪些,各自的适应症***

(一)膏药古称薄贴,现称硬膏。

黏性,固定并保护创面

1、适应证:

初起—能消,已成—能溃,溃后—祛腐。

2、用法:

(1)阳证太乙膏: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生肌

  千捶膏:

提脓、祛腐、止痛

(2)阴证:

 阳和解凝膏:

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

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

(3)蚀破疮头:

咬头膏:

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排脓者。

(二)油膏(药物+油类煎熬或捣匀,现称软膏)

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及肛门病等。

2、用法

(1)肿疡期

1、阳证:

金黄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除湿化痰—肿有结块(急性炎症后慢性迁延性炎症)

玉露膏—散瘀化痰,性偏寒凉——肿势散漫者eg脱骨疽初期

2、半阴半阳证:

冲和膏活血止痛,疏风祛寒、消肿软坚

3、阴证:

 回阳玉龙膏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2)溃疡期

生肌玉红膏—偏于祛腐一切溃疡腐肉未脱、新肉未生之时,或日久不能收口者

红油膏———去腐生肌并重一切溃疡

生肌白玉膏—偏于生肌收敛溃疡腐肉已净、创口不敛,乳头皲裂、肛裂

(3)特殊用药

皮肤病用药:

疯油膏润燥杀虫止痒—牛皮癣、慢性湿疮、皲裂

青黛散油膏清热解毒收湿止痒,皮肤病有热者

肛门病用药:

消痔膏、黄连膏:

消痔退肿止痛,用于痔疮

(三)箍围药古称敷贴,糊剂,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

(1)、适应证-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

(2)、用法:

阳证:

 金黄散有结块者

    玉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