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皮肤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好发与皮肤粘膜交界之处;
单个多,也可多个;
紫红斑,剧烈可有水疱,治愈留色素沉着。
7、猩红热型药疹特点:
最常见,又称发疹型药疹;
致敏药物1周内出现,发病突然;
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重型药疹;
可伴有发热,一般较轻。
(与麻疹鉴别:
麻疹粘膜斑、杨梅状舌是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8、多型红斑型药疹特点:
靶型损害为其特征性改变。
表皮松解小于10%。
9、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特点:
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松弛性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大于30%),尼氏征+,触痛显著如浅表二度烫伤(抢救及时,二周左右可痊愈,否则数日内可死亡)。
10、尼氏征阳性:
①用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
②在水疱上挤压,疱内液体向周边渗透;
③牵拉破溃之疱壁,周围表皮进一步剥脱;
④外观正常皮肤用力摩擦可剥脱。
11、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特点:
初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逐渐加剧全身弥漫性红肿,二周左右红肿减轻,继以全身皮肤反复大量脱屑,呈鱼鳞状或落叶状,手足可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严重者毛发、指、趾甲亦可脱落。
12、药疹与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①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全身中毒症状②皮疹颜色鲜艳、对称;
③瘙痒明显;
④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其他体征。
13、药疹诊断依据:
①发病前有用药史;
②有一定的潜伏期;
③除固定型和荨麻疹型外,多数药疹的皮疹对称泛发;
④能除外皮疹类似的传染病或皮肤病。
14、药疹与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①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全身中毒症状;
②皮疹颜色鲜艳、对称;
④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其他体征
15、重型药疹治疗:
①一切可以药物停用,加速药物排泄,缩短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
②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③防止感染和并发症;
④对症治疗,加强护理。
三、银屑病
1、银屑病:
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基本损害为具有特征性成层银白色鳞屑的丘疹、斑丘疹,病程慢性,易于复发。
2、分型:
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
3、寻常型银屑病:
基本损害:
银白色鳞屑的炎性丘疹或斑丘疹;
特征性损害:
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即Auspitz征)、束状发。
蜡滴现象:
皮损表面被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如蜡滴,周围可有红晕。
薄膜现象:
剥开鳞屑之后,淡红色发光半透明的薄膜。
Auspitz征:
剥去薄膜之后,出现小出血点(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
临床特征:
①好发于青壮年;
②慢性反复发作,可自愈,易复发;
③一般冬重夏轻;
④常在头皮和四肢伸侧,可全身发病;
⑤数目多少不一,有的患者可在较短时间皮损泛发全身,有的只有少数皮损,可多年不变;
⑥本病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⑦头皮损害界限清楚,发呈束状,但不脱落;
⑧粘膜:
唇、颊粘膜、龟头等均可发病;
⑨甲(指、趾)甲表面可呈顶针状凹陷或不平,也可变黄、增厚,甲板与甲床分离,其游离缘可破碎或翘起。
临床分期:
①进行期:
皮损多呈点滴状,鳞屑较少,损害增大、增多、周围有红晕,容易发生同形反应;
②静止期:
静止期的皮损基本不变;
③退行期:
皮损缩小变薄,周围有色素减退晕。
4、同行反应:
在针刺、搔抓或外伤处发生新的皮损,也称为Koebner现象。
5、脓疱型银屑病:
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的特点:
①发病急骤,全身症状重;
②皮损为红斑基础上密集的无菌性小脓疱,呈周期性发作,进行性加剧;
③预后差。
限局性脓疱型银屑病:
①皮疹限于掌、跖部,类似泛发型;
②指、趾甲常被累及呈混浊、肥厚,有嵴状隆起;
③无全身症状。
6、组织病理特征:
角化不全;
粒层变薄或消失;
棘层肥厚;
真皮乳头延长,兼有水肿和毛细血管扩张;
中性粒C移行至表皮内,形成munro微脓肿。
7、鉴别诊断:
扁平苔藓:
散在多角形扁平紫红色丘疹、斑块;
常见黏膜受累;
典型组织学改变。
二期梅毒疹:
躯干玫瑰疹、掌跖角化性斑丘疹;
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慢性湿疹:
剧烈瘙痒;
浸润肥厚、苔藓样变。
脂溢性皮炎:
皮损位于皮脂溢出部位;
黄色油腻性鳞屑。
8、治疗原则:
①寻常型不轻易采用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治疗;
②进行期的寻常型及其它类型不能使用具有刺激作用的外用药;
③局限性损害以局部治疗为主;
④治疗方案因人而宜。
9、全身疗法:
免疫抑制剂、维甲酸、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环孢菌素A
10、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外用药物疗法、全身疗法、中药治疗、物理疗法(浴疗、光疗、光化学疗法、PUVA疗法、准分子激光)
11、PUVA疗法:
内服8-甲氧补骨脂素(8-MOP)后照射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又称黑光),以引起光化学反应。
四、结缔组织病
1、结缔组织病:
是一组累及多器官系统中疏松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学方面有共同特征。
血清中可查到多种自身抗体,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2、盘状红斑狼疮(DLE)皮疹特点:
扁平或微隆起的盘状红斑或斑块,附有粘着性鳞屑,剥去鳞屑有毛囊角栓和扩大的毛囊口,中央渐萎缩、伴色素减退及毛细血管扩张。
3、免疫病理(狼疮带试验LBT):
皮损表皮-真皮交界处IgG、IgM、C3线性沉积形成颗粒状荧光带。
(①DLE与SLE鉴别:
正常皮肤(+)为SLE;
②有助于与其他疾病鉴别:
非特异性SLE皮损;
③有助于无皮损的SLE诊断)
4、SLE特征性皮疹:
蝶形红斑、DLE皮损(盘状红斑)、手足指趾末端血管炎样损害、粘膜病变(口、鼻粘膜溃疡)、脱发(狼疮发)。
5、SLE诊断标准:
临床(7项):
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敏感、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神经系统病变;
实验室(4项):
①血液学异常;
②尿蛋白>
0.5g/d或有管型;
③ANA(+):
除外药物性狼疮所致;
④抗dSDNA(+)、或抗Sm抗体(+)、抗心磷脂抗体(+)三者中具备1项;
**11项中具备4项即可诊断SLE。
6、SLE主要治疗药物:
泼尼松、甲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
7、皮肌炎:
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横纹肌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8、皮肌炎特征性皮疹:
眶周紫红色斑、Gottron丘疹、皮肤异色症
9、皮肌炎诊断:
①典型皮疹;
②对称性四肢近端肌群和颈部肌无力;
③血清肌酶升高;
④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
⑤肌肉活检符合肌炎病理改变;
10、鉴别诊断:
SLE:
皮疹(蝶形红斑);
内脏损害(多器官、肾脏明显);
实验室(血液学异常、尿常规异常);
免疫检查(狼疮带试验阳性);
皮肌炎:
皮疹(以上眼睑为中心紫红斑、Gottron征);
内脏损害(肌肉为主);
实验室(血清肌酶↑、肌电图异常,肌活检有改变);
免疫检查(狼疮带试验阴性);
11、Gottron丘疹:
指关节、掌指关节伸侧的扁平紫红色丘疹,多对称分布,表面附着糠状鳞屑。
12、皮肌炎主要治疗药物:
泼尼松、免疫抑制剂、蛋白同化剂、抗生素、免疫调节剂。
五、天疱疮
1、天疱疮:
是一组自身免疫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
主要累及皮肤、粘膜,以松驰性水疱、大疱和糜烂,尼氏征阳性为特点。
组织病理为表皮内水疱,血清中和表皮细胞间有天疱疮抗体。
2、分类:
寻常型天疱疮、增殖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红斑型天疱疮、特殊类型天疱疮。
3、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vulgaris,PV)皮疹特点:
松驰性水疱、大疱,疱易破,形成大片縻烂,不易愈合。
可有渗液、结痂,尼氏征阳性。
好发于胸背、头颈部,重者泛发全身。
4、组织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棘层松解形成表皮内水疱或裂隙,可见棘层松解细胞。
直接免疫荧光:
棘细胞间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天疱疮抗体。
5、天疱疮与大疱性类天疱疮鉴别:
天疱疮:
皮肤松驰易破的大疱、口腔粘膜反复糜烂,尼氏征(+);
好发于口腔、胸背及头面等部位;
组织病理特征(表皮内水疱);
免疫病理特征(棘细胞间网状沉积)。
大疱性类天疱疮:
临床表现:
中老年多见,厚壁张力性大疱或血疱,疱不易破,易愈合,尼氏征(-),组织病理(表皮下水疱),直接免疫荧光(基底膜带线状沉积)。
6、糖皮质激素:
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六、性病
1、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TD):
指主要通过性行为、类似性行为或间接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变发生在泌尿生殖器,也可通过淋巴系统及血行播散侵犯全身组织和器官。
2、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引起,主要经过性接触、血液传播或胎盘传播,侵犯多系统多脏器的慢性传染病。
3、特点:
细长螺旋形微生物,长4~14um,宽0.2um,有8~14个螺旋,螺旋体透明不易着色-苍白螺旋体,运动方式特殊:
旋转、蛇行、伸缩。
横断分裂生殖,每30~33小时繁殖一次,厌氧微生物;
体外、高温、消毒药物容易死亡,对寒冷抵抗力强,-78℃,经数年不丧失传染性。
4、硬下疳(chancre):
一期梅毒的特点之一,好发于外生殖器,圆形或椭圆形无痛性溃疡,软骨样硬度,含大量TP,传染性极强。
5、梅毒疹:
二期梅毒的特点之一,泛发、对称,含大量TP,传染性强
6、扁平湿疣(condylomalatum):
二期梅毒的特点之一,好发于肛周、外生殖器、会阴、腹股沟及股内侧,扁平丘疹、斑片,含大量TP,传染性强。
7、梅毒性树胶肿:
三期梅毒标志,破坏性最强的皮损,单发无痛性结节渐形成穿凿性溃疡,树胶状分泌物。
8、潜伏梅毒(latentsyphilis):
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表现或临床表现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外无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