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速电流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
《转速电流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速电流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问世后,基于脉宽调制的高频开关控制的直流脉宽调速系统(PWM调速系统)的应用,不仅使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大幅提高,应用X围不断扩大,而且使直流调速技术不断发展,走向成熟化、完善化、系列化、标准化。
近几年来,随着单片机成本的降低,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PWM调速系统越来越多,其特点是通过程序产生控制脉冲,电路简单;
开关频率高,电流连续,谐波少;
低速性能好,稳速精度高,调速X围宽。
1.1直流电机调速技术的发展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最早采用恒定直流电压给直流电动机供电,通过改变电枢回路中的电阻来实现调速。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设备制造方便、价格低廉;
但缺点是效率低、机械特性软,不能得到较宽和平滑的调速性能。
该法只适用在一些小功率且调速X围要求不大的场合。
30年代末期,发电机-电动机系统的出现才使调速性能优异的直流电动机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控制方法可获得较宽的调速X围、较小的转速变化率和平滑的调速性能。
但此方法的主要缺点是系统重量大、占地多、效率低及维修困难。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由晶闸管变流器供电的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已取代了发电机-电动机调速系统,它的调速性能远远超过了发电机-电动机调速系统。
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精度、动态性能、可靠性有了更大的提高。
如今,电力电子技术中大功率器件(IGBT等)的发展正在取代晶闸管,出现了性能更好的直流调速系统[1][2]。
1.2PWM调速技术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调速方法是:
改变电枢电压调速。
而传统的改变电压方法是在电枢回路中串联一个电阻,通过调节电阻值大小改变电枢电压,达到调速的目的,这种方法效率低、平滑度差,且转速越慢,能耗越大,因而经济效益低。
随着电力电子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电枢电压控制方法。
如:
由交流电源供电,使用晶闸管整流器进行相控调压;
脉宽调制(PWM)调压等。
这些调压调速法具
有平滑度高、能耗少、精度高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其中PWM的应用更为广泛。
脉宽调制(PWM)调压[3][4]的基本原理是:
利用一个固定的频率来控制电源的接通或断开,并通过改变一个周期内电源的接通和断开时间的长短,即用改变电机电枢(定子)电压的接通和断开的时间比(占空比)来改变平均电压的大小,从而控制电机的转速。
在脉宽调速系统中,当电机通电时,其速度增加;
电机断电时,其速度降低。
只要按照—定的规律改变通、断电的时间,即可使电机的速度达到并保持一稳定值,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因此,PWM又被称为开关驱动装置
2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而在众多PWM变换器实现方法中,又以H型PWM变换器更为多见。
这种电路具备电流连续、电动机四象限运行、无摩擦死区、低速平稳性好等优点。
因此,本次设计以H型PWM直流控制器为主要研究对象。
要研究PWM调速方法,不能不提到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没有这些技术的支持,我们就只能还是在走前人的老路,被模拟、人工控制的思维所禁锢。
在电动机转速控制领域,如果不能有效的引用这些技术,我们很难有所突破,发现问题,进而有所进步。
PWM控制技术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即正弦PWM、优化PWM及随机PWM,从实现方法上来看,大致有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而数字式中又包括硬件、软件或查表等几种实现方式,从控制特性来看主要可分为两种:
开环式(电压或磁通控制型)和闭环式(电流或磁控型)。
随着计算机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PWM已逐步取代模拟式PWM,成为电力电子装置共用的核心技术。
交流电机调速性能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PWM技术的不断进步。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在规则采样PWM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准优化PWM法,即三次谐波叠加法和电压空间矢量PWM法,这两种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实时控制容易的特点。
1.2选择PWM控制系统的理由自从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问世以后,就出现了采用全控型的开关功率元件进行脉宽调制的控制方式,形成了脉宽调制变换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直流脉宽调速系统,或直流PWM调速系统[4]。
PWM系统在很多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
(1)主电路线路非常简单,需要用到的功率器件比较少。
(2)开关频率比较高,电机损耗及发热都比较少,电流很容易连续,并且谐波少。
(3)功率开关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损耗比较小,装置效率比较高。
(4)低速性能比较好,调速X围比较宽,稳速精度比较高。
(5)若与快速响应的电动机配合,则系统频带宽,动态响应比较快,动态抗干扰能力强。
(6)直流电源采用不控整流时,电网功率因数比相控整流器高。
由于有上述优点,直流PWM调速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中、小容量的高动态性能系统中,已经完全取代了其他调速系统,这是我们选取它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
3设计要求
3.1给定条件
(1)电机参数
型号
P(对)
Z2-91-2
17
95.5
220
600
59.0
1
(2)折合到电机轴上的总飞轮矩
(3)电枢电阻估算:
,
3.2技术要求
(1)稳态指标:
无静差
(2)动态指标:
电流超调量
,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超调量
(按饱和方式算)
(3)要求以转速,电流双闭环形式作为控制方案
(4)要求主电路采用晶闸管整流电路
,采用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采用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5)要求电流检测选用交流互感器,经整流后输出电压作为反馈信号
(6)转速反馈信号也经过整流以确保极性
(7)PI调节器没有备用微分反馈电路
4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1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图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图如图4.1所示,转速调节器与电流调节器串极联结,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PWM装置。
其中脉宽调制变换器的作用是:
用脉冲宽度调制的方法,把恒定的直流电源电压调制成频率一定、宽度可变的脉冲电压序列,从而可以改变平均输出电压的大小,以调节电机转速,达到设计要求。
图4.1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图
4.2直流双闭环系统的原理
ASR(速度调节器)根据速度指令Un*和速度反馈Un的偏差进行调节,其输出是电流指令的给定信号Ui*(对于直流电动机来说,控制电枢电流就是控制电磁转矩,相应的可以调速)。
ACR(电流调节器)根据Ui*和电流反馈Ui的偏差进行调节,其输出是UPE(功率变换器件的)的控制信号Uc。
进而调节UPE的输出,即电机的电枢电压,由于转速不能突变,电枢电压改变后,电枢电流跟着发生变化,相应的电磁转矩也跟着变化,由Te-TL=Jdn/dt
,只要Te与TL不相等转速会相应的变化。
整个过程到电枢电流产生的转矩与负载转矩达到平衡,转速不变后,达到稳定。
4.3双闭环调速系统优点
一般来说,我们总希望在最大电流受限制的情况下,尽量发挥直流电动机的过载能力,使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以尽可能大的加速度起动,达到稳态转速后,电流应快速下降,保证输出转矩与负载转矩平衡,进入稳定运行状态[1]。
这种理想的起动过程如图4.1为实现在约束条件快速起动,关键是要有一个使电流保持在最大值的恒流过程。
根据反馈控制规律,要控制某个量,只要引入这个量的负反馈。
因此采用电流负反馈控制过程,起动过程中,电动机转速快速上升,而要保持电流恒定,只需电流负反馈;
稳定运行过程中,要求转矩保持平衡,需使转速保持恒定,应以转速负反馈为主。
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
如图4.3。
图4.2理想启动过程
参考双闭环的结构图和一些电力电子的知识,采用机理分析法可以得到双
闭环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2.4所示。
图4.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动态结构图
4.4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控制系统
(a)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b)理想的快速启动过程
图4.4直流调速系统的电流,转速启动特性曲线
双闭环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获得接近于理想的起动过程,因此在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时,有必要先探讨它的起动过程。
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突加给定电压Un*由静止状态起动时,转速和电流的过渡过程如图4.4所示。
由于在起动过程中转速调节器ASR经历了不饱和、饱和、退饱和三个阶段,整个过渡过程也就分为三个阶段,在图中表以Ⅰ、Ⅱ和Ⅲ。
第Ⅰ阶段:
0~t1是电流上升阶段。
突加给定电压Un*后,通过两个调节器的控制作用,使Uct、Udo、Id都上升,当Id≥Idl后,电动机开始转动。
由于电机惯性的作用,转速的增长不会太快,因而ASR的输入偏差电压∆Un=Un*-Un数值较大并使其输出达到饱和值U*im,强迫电流Id迅速上升。
当Id=Idm时,UiU*im,电流调节器ACR的作用使Id不再迅速增加,标志着这一阶段的结束。
在这一阶段中,ASR由不饱和很快达到饱和,而ACR一般应该不饱和,以保证电流环的调节作用。
第Ⅱ阶段:
t1~t2是恒流加速阶段。
这一阶段是起动过程的主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ASR一直是饱和的,转速环相当于开环状态,系统表现为在恒流给定U*im作用下的电流调节系统,基本上保持电流Id恒定(电流可能超调,也可能不超调,取决于
ACR的参数),因而拖动系统的加速度恒定,转速呈线性增加。
又Ud0=RdId+CξФn,n↑→Ud0↑→Uct↑,这样才能保持Id=cont。
由于ACR是PI调节器,要使它的输出量按线性增长,其输入偏差电压ΔUi=U*i-Ui必须维持一定的恒值,也就是说,Id应略低于Idm。
此外还应指出,为了保证电流环的这种调节作用,在起动过程中电流调节器是不能饱和的,同时整流装置的最大电流Ud0m也须留有余地,即晶闸管装置也不应饱和,这都是设计中必须注意的。
第Ⅲ阶段:
t2以后是转速调节阶段。
此时n=n*,Un=U*n,ΔUn=0,但由于积分作用,
U*i=U*im,所以电动机仍在最大电流下加速,必然使转速必超调。
当n>
n*时,ΔUn<
0,
使ASR退出饱和状态,其输出电压即ACR的给定电压U*i迅速下降,Id也迅速下降。
但由于Id>
Idl,在一段时间内,转速仍继续增加。
当Id=Idl时,Tξ=TL,n达到最大值(t3时刻)。
此后,电动机在负载的阻力下减速,与此相应,电流Id也出现一段小与
IdL的过程,直到稳定。
在这最后的转速调节阶段内,ASR与ACR都不饱和,同时起调节作用。
由于转速调节在外环,ASR处于主导地位,而ACR的作用则是力图使Id尽快地跟随ASR的输出量U*i,或者说,电流内环是一个电流随动子系统。
综上所述,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有三个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