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滚动检测二Word格式.docx
《阶段滚动检测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滚动检测二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分封制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度
4.(滚动单独考查)“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
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
”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 )
①主要解决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 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③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④使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一名英国学者称:
“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点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
”这说明( )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C.出现了行政权逐渐扩张的趋势
D.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民主闹剧
6.(滚动交汇考查)某论著的目录为“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
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7.(滚动单独考查)“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这一条款应出自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剑桥中华民国史》写道:
“当共产党出发长征时,亚明德和A.J.比林汉(外国传教士)考察了共产党原先统治过的地区。
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
”当地农民们喜欢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围剿”
B.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C.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
D.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
9.民国时期的一封书信里写道:
“东北已是共军的天下,国军困守孤城了,为了当朝的既得利益,在和平的政治竞争中,敌不过共党的下层渗透和号召,只得利用美元、美械和武力来保持天下。
”这封信应当写于( )
A.辽沈战役前
B.辽沈战役中
C.渡江战役前
D.渡江战役后
10.1954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
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
D.政协是全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1.1987年3月5日香港《星岛日报》报道说:
“……香港人民对于英国的这块殖民地到一九九七年归中国统治之后能够保持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与日俱增。
”此报道说明香港人民( )
A.迫切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B.不赞成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企盼获得民族独立和自由
D.逐渐认可“一国两制”的构想
12.(滚动单独考查)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指出:
“……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
”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
①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③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 ④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2013·
山西诊断)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
这说明( )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14.(2013·
荆州一模)阅读材料,中国在1958-1965年间加大对外援助力度的历史背景是( )
1958-1965年中国对外援助额统计
单位:
亿元人民币
时间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金额
2.76
3.50
3.63
5.19
8.54
9.61
12.16
18
A.两极格局动荡下世界政治力量出现重组
B.“冷战”背景下局部热战的加剧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低潮
D.中国出现了边境安全危机
15.据文献记载,“1835年,在英国一棉纺厂219000名工人中,13岁以下儿童占49000名,13—18岁的少年占66000名,成年妇女占67000名……怀孕女工为了不被克扣工资或解雇,不得不进行堕胎,或在机器旁分娩,产后一个星期就要上工。
工人们的子女六七岁就得进厂做工。
”材料说明当时英国工人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主要是( )
①大量使用童工和未成年人 ②工人的寿命很短
③工作时间很长 ④缺乏劳动保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16.(滚动交汇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家获得丰厚利润。
但是,广大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仍然恶劣。
为了探究矛盾的症结所在,找到社会发展的良策,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下列与解决这一历史问题相关的史实有( )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②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④巴黎公社中无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转而实现与农民的联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17.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在号召推翻专制政府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的传单中写道:
“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
”此后的革命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
18.欧洲学者哈里什·
卡普尔曾把分别位于欧亚大陆两端的欧洲和中国称为“遥远的邻居”。
1975年,中欧建立正式关系。
当时中欧建立正式关系的共同基础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的缓和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苏争霸的威胁
19.(2013·
佛山模拟)下表为威廉·
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
1957年3月25日
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
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957年12月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
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20.“冷战”期间,中国对外战略大约每十年调整一次,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20世纪60年代“两条线”、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独立自主”。
(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一条线”主要是指( )
A.与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B.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广泛外交关系
C.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与美日等国家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
21.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C.1978年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D.1992年海峡两岸就一国两制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22.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1961-1969年)美国提出同时打“两个半战争”的战略设想,一个是在欧洲抵抗苏联的进攻;
另一个是抵抗中国的进攻;
半个是对付别处的不测事件。
尼克松执政时期(1969-1974年)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同时对付在欧洲或亚洲发生的一次共产党大规模进攻;
援助盟国对付亚洲的非中国的威胁,或者应对其他地方发生的紧急事态。
在这一战略调整的影响下( )
A.美国放弃霸权主义B.美苏对峙局面缓和
C.中美关系得到改善D.美欧盟友关系巩固
23.马歇尔计划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国家包括在内,因为美国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
材料说明( )
①美国有意掩盖其战略企图
②美国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给苏联
③美国有意识地制造了欧洲的分裂
④美国有意在欧洲建立一个军事同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D.①②③
24.(滚动交汇考查)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其著作《后美国世界》中提出:
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
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
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可以表述为“他者的崛起”。
“他者的崛起”不包括( )
A.美国B.欧洲C.日本D.中国
25.阅读下边漫画,画面上“‘基地’组织货车”正将满载的货物(炸弹)运往“美国”“阿联酋”“也门”“印尼”“沙特”以及更多的未知的地方。
这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特点是( )
A.地区冲突不断加剧B.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C.跨国犯罪有所抬头D.民族矛盾逐渐加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
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
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这是我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
——钱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