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知识测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95643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知识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知识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知识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知识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知识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知识测试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知识测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知识测试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知识测试文档格式.docx

纶巾()麈尾()犒赏()言讫()

镌()迸()裂麋()鹿石碣()

滔滔不竭()抽噎()瞑()目喜不自胜()

偌大()濒危()横亘()虔诚()

心有余悸()憨态可掬()犟龟()荒漠()

论语(  )不亦说乎(  ) 不愠(  )  罔( )

第二题:

找出下列词语中错别字并改正

一.执著追求风餐露宿开国元勋 为富不人

二.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 汗马功劳支掌门户

三.风尘扑扑 寥寥无几 不辍劳作 宽厚仁慈

四.任劳任怨 含辛茹苦 节衣宿食 名正言顺

第三题:

为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一、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A、然而B、……的样子C、这样D、对

二、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A、炫耀B、展示C、表现D、显示

三、日光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而有点叫人害怕。

A、声音很大B、晴朗C、猛烈,暴烈D、宏大明亮

四、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A、清净透明B、灵活不可捉摸C、灵巧D、空旷灵巧

第四题:

解释下列词语:

一、沉淀:

二、牢骚:

三、兴致勃勃:

四、眺望:

第五题:

指出各组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

一.燕山(yān) 胡骑(jì

) 机杼(zhù

) 环谒(yuè

二.华歆(xīn) 邑人(yì

) 优劣(liè

) 泯然(mǐng)

三.军帖(tiě) 可汗(hà

n) 朔气(shuò

) 城阙(què

四.宦游(huà

n) 铠甲(kǎi) 云鬓(bì

n)诲人不倦(huǐ)

第六题:

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字词。

一诲人不倦( 

二不能称前时之闻( 

)( 

三朔气传金柝( 

四元方入门不顾( 

第七题: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一、与友期行()

二、去后乃至()

三、相委而去()

四、下车引之()

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九、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十一、择其善者而从之()

第八题:

“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一、学而时习之()

二、人不知而不愠()

三、温故而知新()

四、学而不思则罔()

七年级(上)古诗词文综合复习

复习内容与过程:

一、全面总结本学期背诵与默写的情况。

二、布置作业:

1.对默写的内容查漏补缺。

2.反复记读《古文译文》

3.温习阅读作业与练习册的相关练习、考过的试卷。

4.自我总结练习与考试的情况。

A古代诗歌四首

1.观沧海2.次北固山下3.钱塘湖春行4.天净沙·

秋思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词曲测试

1.《观沧海》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中描写静态景物的诗句,。

描写动态景物的诗句,。

3.《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

,。

4.《观沧海》中虚写的诗句,;

想像的诗句,;

5.写出《观沧海》中实写景物的任意两句,。

6.《次北固山下》中的千古名句是,。

7.《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新旧更替、时光流逝的名句是,。

8.《次北固山下》中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9.写出《次北固山下》中的颔联,。

10.《钱塘湖春行》中动物争春的诗句,。

11.《钱塘湖春行》中对仗工整的诗句,。

12.《钱塘湖春行》中点明中心的诗句,。

13.《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

14.《钱塘湖春行》中的颈联是,。

15.《天净沙·

秋思》中的中心句,。

16.《天净沙·

秋思》中表明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

17.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选自《乐府诗集》)

18.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选自《全唐诗》)

1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选自《白氏长庆集》)

20.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号东篱,元大都人,著名戏曲作家。

选自《全元散曲》)

七年级上学期诗歌阅读题

《次北固山下》阅读题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这是__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_之作。

2.解释加点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路青山下客路:

乡书何处达乡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

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

是向哪个方向寄?

7.翻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

《次北固山下》阅读题(参考答案)

1.唐律思乡

2.停泊旅途家信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4.顺利。

从3、4句可见

5.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6.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7.略

《观沧海》阅读题

阅读古诗,完成习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哪里?

2.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

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3.请写出诗人想像的句子。

4.谈谈你对曹操这个人的看法。

《观沧海》阅读题(参考答案):

1.碣石,在现在河北昌黎县的海边。

2.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从静态事物写到动态事物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4.这是开放题,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天净沙·

秋思》阅读题

阅读《天净沙·

秋思》,完成习题。

天净沙·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天净沙·

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

2.小令共写了几种事物?

具体指哪几种?

3.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4.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5.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

“断肠人”今夜宿谁家?

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6.请你举出一两首表现思乡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