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95606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

《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对比Word文档格式.docx

这些金融风暴大多数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迫使人们开始思考以下问题:

在传统意义上,经济萧条被人们称为“生产过剩危机”,这是否说明以前的经济衰退与低谷更多地是由商品市场的因素引发,而当前则可能更多地由金融市场的因素引发呢?

为什么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一个火药桶和经济动荡的源头呢?

本文试图通过对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对比分析去解析这一问题。

  二、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

  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是经济学所研究的两大基本市场体系。

当前的商品市场虽然也逐步复杂化,但是,商品市场的知识和定价依据要比金融市场简单得多。

也就是说,从商品市场的性质而言,人们的生活领域所接触到的更多是消费品与投资品,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商品的外部特征、品质、销售策略等,对部分商品来说,消费者或投资者无需借助于复杂的知识结构就能够判断出商品的品质,并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价格区间。

从宏观层面来说,人们也可以通过对要素投入、技术水平等因素的计算得出产品的生产函数以及对市场进行预测,这些知识信息有利于政府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进行干预。

总之,关于商品市场的知识比金融市场的更容易获得,这决定了商品市场的不确定性比较小,政府的干预政策具有相当强的针对性,因而,商品市场的投机性较弱,即使对商品市场掌握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可以获取暴利的可能性也较小,泡沫产生的可能性也较弱。

因而,商品市场存在泡沫的可能性相对于金融市场要小。

在金融市场上情况则要复杂得多,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既具有相同之处也具有明显的区别。

尽管人们所习得的各类市场知识逐步增多,市场经验也要比以前丰富,但是,人们习得的知识量和获取信息能力的提高速度远远赶不上金融市场复杂程度的提升。

金融市场投机性交易越来越复杂,金融衍生品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一个单独的交易体系,成为机构投机者牟取暴利的名利场。

这些机构可以通过操纵市场误导中小投机者,使得金融市场的结构和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

而且,市场的投机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市场结构,它更容易受到外部的冲击,这也决定了金融市场上依赖理性计算的脆弱性。

相对于人们对市场的认知能力和“黑天鹅”事件而言,金融市场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下面就金融市场的几个突出特征以及不确定性逻辑进行逐步分析,以此可以看出虚拟经济的运行机理。

第一,金融市场的虚拟性质。

商品市场虽非全为有形商品,但是,商品市场一般被称为“实体经济”,也就是以消费和投资为主体的经济部门。

而金融市场是商品市场的派生物,既非有形的经济形态,亦非直接满足人们衣食住行需要的经济系统,它是一种虚拟经济,在经济学中也被称为“符号经济”。

这两个市场的职能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商品市场是为创造消费品以及为创造收益进行投资的场所;

金融市场则是投机性的场所,这样一个为融通资金、降低风险而设立的市场机制远离了真实世界,它是一个符号与数字的世界。

如果说商品市场的交换物具有可检测性和可验证性的特点,那么,符号商品则不具有这种特点,在这样的市场中,人们接触到的不是可以观测的真实商品,它要求产品的购买者具有较强的知识储备以及较强的计算、分析能力,也可以将这种分析与计算能力看作是对理性的更高要求。

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和多元化使得持有者难以在这个市场上积累起有效的经验。

市场本身的虚拟性使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同时也使人们的预期存在诸多差异和不确定性因素。

第二,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

在奈特的理论中,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不是一回事,但是,现实的市场中,不确定性与市场风险之间的区别有时十分模糊,不确定性的市场是不可预期的,而存在风险的市场的可预期性也令人怀疑,因为迄今为止,大多数关于市场的预测是不成功的。

《黑天鹅》一书的作者塔勒布认为“概率的概念从头到尾都是模糊的,这是正常的,因为这种模糊性正是不确定性的特征。

  概率是一种自由艺术,它是怀疑主义的‘孩子’,而不是一种工具,供随身带着计算器的人用来满足他们制造令人炫目的计算结果和确定性假象的愿望”。

[1]每个预测的机构或经济学家都会对市场提出不同的看法,这说明经济学家关于风险的看法存在着很大差异,或者使用的预测工具和信息存在着明显不同。

因此可以看出,即使市场上只存在所谓风险,而不存在不确定性,由于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也可能形成预期偏差。

塔勒布还认为:

所谓“可计算的”风险基本上是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因为要区分不确定性还是风险本身就存在着太多困难。

就目前经济学的预测能力而言,由于多数预测是不可靠的,因此,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明确区分仍需完善,也或许根本就无能为力。

不确定性源自于不可预期的意外因素的发生,在商品市场上,人们积累了几千年的经验,而且商品交换是一种社会行为,所以长久的和普遍的经验积累可能使人们拥有更多的市场知识,同时也积累了面对不确定性的经验,减弱了不确定带来的经济动荡。

此外,不确定性与市场创新具有紧密相关性,与商品市场相比,近阶段的金融制度、组织以及产品创新呈现加速趋势,例如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新组织的产生以及多种金融洐生工具的出现,使人们难以用旧的金融知识来对金融产品进行价格预期,甚至没有专业知识的人根本无从评价金融产品的风险。

且不论各种资产组合模型与资产定价模型的正确性如何,这种复杂的运算并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握的。

而且,这些模型并不会考虑到诸如九一一事件与日本福岛大地震、核泄漏等随机事件的发生,更不可能正确预计它们的波及面。

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强了金融市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越是风险偏好者,越敢于购买创新的金融工具,这些风险偏好者的行为又加剧了风险的扩散,最终使金融市场的风险进一步扩大,成为一场难以挽救的灾难。

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创新深度和速度的转换,也形成了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程度的变换。

传统经济主要以商品市场的创新为主,而后工业化的经济则主要以金融市场创新为主;

传统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是商业危机,而金融创新的加速则导致了更为频发的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导致的商业循环。

第三,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

在经济学中有一种理论称为羊群效应理论,所谓羊群效应,简单地说是市场中市场交易者的一种从众心理。

这种效应表现的是在少数或部分市场主体行为的带动下,其他市场主体普遍跟从的市场现象。

羊群效应现象几乎存在于各种不同市场中。

只不过在金融市场上更加明显,人们习惯于将股市与羊群效应联系起来,实际上不仅是股市,几乎所有的资本市场,甚至货币市场都存在着明显的羊群效应,股票市场只不过是这些市场中的典型代表。

在金融市场上,羊群效应的特点可简单总结为:

追涨杀跌。

这种现象已经被众多经济学家的研究所证实。

  金融市场形成更大规模羊群效应的原因还是源自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等。

正是因为人们无法利用有效信息与知识预期将来的市场变化,也就是说对金融市场的无知,才会导致人们在市场上的从众行为。

金融市场所需要的知识量越多,市场越细化,导致人们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就越多,例如金融创新的加速、洐生品的泛滥都使得金融市场急剧演化,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股市市值已经远超出了其GDP,为羊群效应准备了更充分的条件。

而且市场变化越快,这种从众行为就越严重。

Avery与Zemsky对不确定性进行了较完整的研究,将不确定性分为三个维度。

维度越高,市场的不确定性就越强,这时市场的参与者会相信大多数人的行为才是理性的,羊群效应会在信息质量遭到怀疑的情形下达到顶点,西方国家曾经出现股市的崩塌以及外汇市场的狂泄,实际上都与羊群效应有关。

从这种效应的时间频率和规模来看,距现在的时间越短,越是频发,而且影响日益扩大化。

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如果发生产品价格下滑,人们无法预料将来所发生的结果,也就是说将来难以预期时,大多数金融产品的持有者会采取所谓理性原则进行避险,即人们会采取从众行为,这样才可能避免重大财产损失。

这种跟随一般是个别套利者跟从机构套利者。

经济学家已经使用博弈论对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将羊群效应的产生归结为机构套利者与个体套利者、机构套利者经理人之间博弈的结果。

羊群效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市场混乱,甚至导致市场崩溃。

因为羊群效应的出现,放大了最初的市场波动,造成大规模的市场恐慌,加剧了市场下行的趋势。

可以说,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最重要的表层原因。

第四,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流动性是所有市场的基本特征,商品的交易促使商品在市场上流动,金融市场上的交易活动,比如证券交易使金融产品发生流动。

它实际上代表着一种交易的频率。

金融产品与一般商品的物理特征具有巨大区别,例如商品可能会腐烂、变质、磨损、锈蚀、损伤等,而且货物需要转运,其物理特性决定了这些都要花费大量的费用,这部分费用也构成了交易成本的一部分。

  由于涉及到不同程度的专用性特征,商品交易合约的复杂程度与签约成本要比金融市场大得多。

而金融产品只是一种符号,在当前网络社会中,这种产品的符号特征更趋明显,其物理特性不具有专用性特征。

这种没有重量、没有体积、不会损坏、信息集中的金融产品不需要花费巨大的交易费用。

从这方面来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要比商品市场的流动性大得多,为金融市场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冲高与回落准备了条件。

这意味着金融产品的交易量在短期内就可能发生剧烈变动。

正是因为金融市场的快速流动特征才会造成狂风骤雨的市场运动,鉴于此,将金融市场上大规模的过度流动称为“金融风暴”恰如其分。

以银行信贷为例,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美国的财团贷出款项在银行恐慌出现后加速下降,2008年第四季度的借出额度比之上一个季度下降了47%,比处于信用扩张高峰期的2007年第二季度下降了79%。

银行的美元贷款总量从2007年第二季度的7015亿美元下降到2008年第三季度的2814亿美元,再下降到2008年第四季度的1502亿美元,不足18个月以前的四分之一。

与2001年发生的衰退相比,不足那时贷出比的二分之一。

2008年第四季度的重组信贷比上一个季度下降了60%,与此同时,实际投资信贷仅下降了14%。

这说明商品市场的波动幅度低于货币市场的波动幅度。

第五,信心与预期。

信心与预期对金融市场比对商品市场会产生更直接和更为迅速的影响。

当人们对将来充满信心时,人们会有良好预期,这时,人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将超出供给,导致市场短缺,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市场将会出现泡沫现象,这时,套利者对市场的信心远远超出了市场的实际状况,这个泡沫会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而盲目扩大。

当市场下行时,不确定性导致人们信心不足或出现消极预期,这时,套利者对市场的信心快速冷却,恐慌由此产生,套利者为了避免被套牢,对金融产品的抛售成为市场活动的第一选择,任何外来冲击都会成为人们抛售金融产品的诱因,从而导致市场加速下行,当大家都受到这种预期感染时,金融市场就会急转直下,市场的狂泄现象就不可避免,泡沫也会破裂。

信心的丧失会导致套利市场出现“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由此我们可以勾勒出金融市场运行的一般理论框架:

假设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