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95010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投资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际投资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际投资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际投资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际投资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投资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

《国际投资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投资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投资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

规模经济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

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

2.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二)垄断优势理论的优势要素分析

根据凯夫斯的分类,这些静态优势要素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知识资产优势

技术优势;

资金优势;

组织治理优势;

原材料优势。

2.规模经济优势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理论贡献

1.理论贡献

(1)提出了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思路;

(2)提出了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区别;

(3)主张从不完全竞争出发来研究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4)把资本国际流动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为其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理论局限性

(1)缺乏动态分析;

(2)该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拥有独占技术优势的企业一定要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通过出口或技术许可证的转让来获取利益;

(3)该理沦虽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现象作了很好的理论阐述,但它无法解释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日益增多的发达国家的许多并无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4)垄断优势理论也不能解释物质生产部门跨国投资的地理布局。

二、内部化理论

(一)内部化理论的由来及其含义

所谓市场内部化,是指由于市场不完全,跨国公司为了其自身利益,以克服外部市场的某些失效,以及由于某些产品的非凡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将本来应在外部市场交易的业务转变为在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并形成一个内部市场。

也就是说,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和一体化经营,采用行政治理方式将外部市场内部化。

(二)市场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经营目标不变;

当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促使厂商对外投资建立企业间的内部市场,以替代外部市场;

企业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就形成了跨国公司。

(三)市场内部化的动因和实现条件

1.市场内部化的动因

防止技术优势的流失;

特种产品交易的需要;

对规模经济的追求;

利用内部转移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规避外汇管制、逃税等目的。

2.市场内部化条件

从内部化的成本来看,它主要包括:

通讯成本

治理成本

国际风险成本

规模经济损失成本

(四)内部化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1.内部化理论贡献

(1)优势理论不同的研究思路,提供了另外一个理论框架并能解释较大范围的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2)内部化理论分析具有动态性,更接近实际。

(3)内部化理论研究和解释了跨国公司的扩展行为,不仅较好地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跨国公司的迅速增加与扩展,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行为,而且成为全球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理论依据。

它被称为跨国公司的综合理论之核心理论。

2.理论局限性

(1)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论分析问题的角度是一致的,都是从跨国企业的主观方面来寻找其对外投资的动因和基础。

内部化的决策过程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特点,忽视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市场结构、竞争力量的影响等。

因而对于交易内部化为什么一定会跨国界而不在国内实行,仍缺乏有力的说明。

(2)在对跨国公司的对外拓展解释方面,也只能解释纵向一体化的跨国扩展,而对横向一体化、无关多样化的跨国扩展行为则解释不了,可见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

维农(R.Vernoon)从动态角度,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直接投资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跨国公司建立在长期性技术优势基础上的对外直接投资经历的过程有以下三个阶段:

1.产品的创新阶段

具有影响的是高知识的研究与开发技能和潜在高收入的市场条件。

维农认为美国最具有这些条件。

2.产品的成熟阶段

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大,但产品尚没有实行标准化生产,因而追求产品的异质化仍然是投资者避免直接价格竞争的一个途径。

3.产品的标准化阶段

进入标准化阶段,意味着企业拥有的专利保护期已经期满,企业拥有的技术诀窍也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进入标准化阶段,市场上充斥着类似的替代产品,竞争加剧,而竞争的核心是成本问题。

to为美国开始生产时间,t1为美国开始出口和欧洲开始进口时间,t2为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口时间,t3为欧洲国家开始出口时间,t4为美国开始进口时间,t5为发展中国家开始出口时间。

图2-5中纵轴正方向表示出口量,负方向表示进口量;

横轴T表示时间。

to为美国开始生产时间,t1为美国开始出口和欧洲开始进口时间,t2为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口时间,t3为欧洲国家开始出口时间,t4为美国开始进口时间,t5为发展中国家开始出口时间。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在维农的产品周期三阶段模型基础上,美国学者约翰逊则进一步分析和考察了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各种区位因素,认为它们是构成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劳动成本;

市场需求;

贸易壁垒;

政府政策。

(三)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从应用范围来讲,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能解释非代替出口的工业领域方面投资比例增加的现象,也不能说明今后对外投资的发展趋势。

该理论没能解释清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现象。

此外,该理论对于初次进行跨国投资,而且主要涉及最终产品市场的企业较适用,对于已经建立国际生产和销售体系的跨国公司的投资,它并不能作出有力的说明。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EclecticTheory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邓宁(JohnDunning)教授于1977年提出的理论。

他认为,一国的商品贸易、资源转让、国际直接投资的总和构成其国际经济活动。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各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只是孤立地对国际直接投资作出部分的解释,没有形成一整套将国际贸易、资源转让和国际直接投资等对外经济关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般理论。

(一)综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邓宁认为,跨国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它所从事的国际经济活动的方式。

1.所有权优势(OwnershipAdvantage)

它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自然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产品的生产工艺、发明创造能力、专利、商标、治理技能等。

跨国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主要包括两大类:

通过出口贸易、资源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所有权优势,如产品、技术、商标、组织治理技能等。

只有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才能得以实现的所有权优势,这种所有权优势无法通过出口贸易、技术转化的方式给企业带来收益,只有将其内部使用,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

如:

交易和运输成本的降低、产品和市场的多样化、产品生产加工的统一调配、对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的垄断等。

跨国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大小直接决定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

2.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Advantage)

它是指企业为避免不完全市场带来的影响而把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

内部化的起源,同样在于市场的不完全性。

市场的不完全性包括两方面内容:

结构性的不完全性,这主要是由于对竞争的限制所引起的。

这种情况下,交易成本很高,相互依靠经济活动的共同利益不能实现;

熟悉的不完全性,这主要是由于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信息难以获得,或者要花很大代价才能获取这些信息。

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所拥有的各种优势有可能丧失殆尽,企业本身就存在对优势进行内部化的强大动力。

只有通过内部化在一个共同所有的企业内部,并实现供给与需求的交换关系,用企业自己的程序来配置资源,才能使企业的垄断优势发挥最大的效应。

3.区位优势(LocationAdvantage)。

它是指跨国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

区位优势包括直接区位优势和间接区位优势。

所谓直接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的某些有利因素所形成的区位优势。

如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政府的各种优惠投资政策等。

所谓间接区位优势,是指由于投资国和东道国某些不利因素所形成的区位优势。

如商品出口运输费用过高等。

区位优势的大小决定着跨国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对投资地区的选择。

(二)综合理论关于国际生产方式选择的结论

邓宁认为,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只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区位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

因此,可根据企业对上述三类优势拥有程度的不同,来解释和区别绝大多数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

邓宁据此列出了一个表(如图表),以说明三类优势与经营方式选择的关系。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1)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克服了以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片面性,吸收了各派理论的精华,运用多种变量分析来解释跨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应具备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强调经济发展水平以一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和动因起决定作用,都是符合实际的。

因此,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2)该理论为跨国公司运作的全面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要求企业有全面的决策思路,指导企业用整体的观点去考虑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联系的各种因素,以及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把握全局,降低决策失误。

2.理论局限性(四个方面)

(1)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所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条件过于绝对化,使之有一定的片面性。

邓宁强调只有三种优势同时具备,一国企业才可能跨国投资,并把这一论断从企业推广到国家,因而解释不了并不同时具备三种优势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非凡是大量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活动。

2)该理论也还是局限在从微观上对企业跨国行为进行分析上,并且微观分析也没有摆脱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区位优势理论等传统理论的分析框架,换句话说是对这三种理论的简单综合,缺乏从国家利益的宏观角度来分析不同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因此,该理论对实行自由企业制度的发达国家来讲是恰当的,而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非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制企业,这些分析并不恰当,缺乏解释力。

(3)对三种优势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停留在静态的分类方式上,没有随时间变动的动态分析。

(4)邓宁所论述的决定依据侧重在成本分析基础上,但它假定不同进入方式的收入是相同的,这不符合实际。

一般来说,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收人流量最大,出口次之,而许可证贸易最低。

事实上,企业在决策最赢利的进入方式上是考虑收入差别的。

五、比较优势理论

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究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称其为边际产业扩张论。

小岛清认为,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应从宏观经济因素,尤其是国际分工原则的角度来进行。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