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1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4730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1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1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1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1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1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1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1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1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1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Word文档格式.docx

(2)你认为张之洞的观点是否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2018·

淮安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那么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3)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4.(2018·

大庆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宋史·

王安石列传》

材料二(张居正说)“今国家要务,惟在遵守祖宗旧制。

——《张文忠公全集》奏疏二

材料三(王安石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

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那么事难济。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

材料四张居正改革,首先是从整顿吏治开始的……为了整顿吏治,以达到为官清廉、治政清平,让人民生活安定,从而使封建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张居正于万历元年(1573)推行“考成法”。

——王双印《桎梏中的生存》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与张居正改革方针的不同。

你对他们两人的方针有什么看法?

(2)根据材料【三】四,归纳王安石与张居正改革的切入点有何不同?

并分析各自对改革结果的影响。

5.(2018·

唐山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

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那么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市易之法成,那么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

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

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进行评述。

备选习题

1.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

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A.均田制B.三长制

C.整顿吏治D.汉化政策

平顶山模拟)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

”这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

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3.北魏统治者为解决“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问题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迁都洛阳B.实行三长制

C.移风易俗D.实行均田制

北京模拟)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那么还田。

……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

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

”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

5.“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D.范仲淹改革

6.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其“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7.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

”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A.急功近利B.动摇不定C.反对变法D.软弱无能

8.韦骧《钱塘集》中描述:

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

”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更戍法

9.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

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0.(2018·

六安模拟)王安石变法中设立市易务,其主要职责是()

A.负责市场税收B.调节市场物价

C.管理对外贸易D.控制交易时间

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司马光:

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

王安石:

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

司马光:

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那不是善理财者。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那么在公家。

宋神宗:

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

——叶坦《大变法》

材料二王安石对宋神宗说:

“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

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未暇理财而先举事,那么事难济。

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

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三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宋徽宗的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

王安石传》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

宋神宗持何态度?

(2)材料二中王安石认为哪一项理财措施最重要?

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关于王安石变法令人失望的原因。

答案解析

1.【解析】第

(1)题要从社会背景中的分裂局面和国家面临的任务分析。

(2)题的“开创性”是指处于时代发展前列,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是指土地私有。

第(3)题要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方面分析。

答案:

(1)相似之处:

都处在分裂割据的时代;

都面临着增强国力的任务等。

(2)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魏孝文帝改革:

推行均田制,进一步完善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都增强了国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概括北魏的社会情况,可通过材料来分析,主要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都市繁华;

民族融合。

根据所学回答原因,可从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等作答。

(2)题判断张之洞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张之洞在材料二中认为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文化,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此观点正确。

根据所学来回答原因,改革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1)社会经济发展,都市繁华;

民族融合;

各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原因:

迁都洛阳,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

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等改革措施;

各地商人往来的促进作用。

(2)正确。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与民族大融合。

3.【解析】此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问题。

(1)题主张从材料中不难看出:

夷夏观念浓厚,少数民族远离中原等。

理由主要从传统的儒家观念、夷夏差别等角度分析。

(2)题进步作用注意要提炼出材料中的信息:

洛阳经济发展、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等。

第(3)题认识主要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

(1)主张:

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

儒家的传统观念;

夷夏风俗习性不同;

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作用:

促进洛阳的繁荣;

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促进民族融合;

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3)认识:

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4.【解析】第

(1)题先答出“改革”与“守旧”,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的做法。

(2)题先分析出王安石的“理财”和张居正的“整顿吏治”,再结合教材内容及材料分析即可。

(1)不同:

王安石公开提出要改革旧制,张居正却提出要遵守旧制。

看法:

王安石的改革方式比较激进,目的是争取改革派的支持,但必然会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使改革面临很大阻力。

张居正的改革方式相对稳妥,他在维护“旧制”的外衣下推行新政,有利于人们在思想上接受改革,减少改革阻力。

(2)不同:

王安石的改革是从“理财”开始,重点也是“理财”;

张居正的改革是从整顿吏治入手。

影响:

王安石变法没有对北宋腐败的吏治进行整顿,所以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是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张居正通过整顿吏治,为改革铺平道路,从而使改革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5.【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结合变法内容和作用解答即可,失败原因在材料二中的“夺富民之利”、”公私皆病矣”即可了解。

(2)题为观点评述题,肯定说重点阐述变法的积极影响;

否定说那么重点阐述变法与当时封建统治现实之间的矛盾,如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和百姓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