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榜路高填方路堤施工监控方案To罗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94269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榜路高填方路堤施工监控方案To罗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榜路高填方路堤施工监控方案To罗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榜路高填方路堤施工监控方案To罗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通榜路高填方路堤施工监控方案To罗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通榜路高填方路堤施工监控方案To罗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榜路高填方路堤施工监控方案To罗Word下载.docx

《通榜路高填方路堤施工监控方案To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榜路高填方路堤施工监控方案To罗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榜路高填方路堤施工监控方案To罗Word下载.docx

全线路线总长60.601km,全线设置16处断链。

该工程施工中的重点部位是高填方路基的施工。

在高填方地段分别以坝式路基和高填路基进行施工设计,其中路基中心(边坡)最大填土高度超过30m的有7处;

在上述7处中施工长度为161.0m的K42+832~K42+993段内的路基填方为最高,其路基中心的最大填土高度为56.6m、路基边坡的最大填土高度为69.9m。

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间的变形动态,必须进行路堤稳定和沉降的动态观测,一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2相关技术要求

(1)技术服务合同;

(2)定西市通渭至榜罗革命遗址公路工程路基部分施工图;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

(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032)。

3监测项目及目的

3.1监测项目

(1)地基沉降;

(2)路堤分层沉降;

(3)路堤顶面总沉降;

(4)堤身内土压力。

3.2监测目的

(1)控制路堤填筑速度;

(2)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确保路堤稳定;

(3)开展路堤顶面沉降监测,确定路面施工时机;

(4)动态掌握堤身内的应力变化情况;

(5)观测路基工后沉降量,为路面的施工提供技术参数。

4测点布设方案

4.1沉降观测点

选取K23+200~K23+340、K31+280~K31+340、K32+660~K32+800和K42+832~K42+993共4段布置沉降观测装置进行路堤稳定和沉降的动态观测,具体布设详见下表所示。

序号

断面位置

观测设施

备注

沉降观测板

位移边桩

分层

沉降标

分层沉降

观测仪

1

K23+240

/

2

K23+290

3

K31+290

4

K31+330

5

K32+670

6

K32+720

7

K42+840

8

K42+900

9

K42+950

对以上所选取的9个断面作为监控的重点对象。

沉降板分别位于路基中心及路肩处,路基的中线处的沉降观测板应在路基强夯压实后埋设,路基填筑完成后再埋设路肩上的沉降观测桩。

位移边桩在路基填土前埋设完毕,其设置在路堤两侧趾部,在观测的每一个断面上路基两侧各埋设4个;

第一个位于坡脚外1m,其余分别位于坡脚外4、7和10m。

边桩采用砼预制桩,其中心预埋钢筋并作十字刻划。

位移边桩的设置个数以控制路基稳定为目的而确定,如果路基失稳,路堤两侧一定范围内必定会有隆起的迹象,因此,位移边桩应设在最可能隆起的部位。

分层沉降标位于路基中线上,其由沉降板、测杆、接头和套管组成。

沉降板采用钢板,测杆宜为钢管,与沉降板焊接为一体;

套管为塑料管,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随着填土增高,测杆与套管也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

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50cm,为预防施工时损坏沉降板和测杆,在观测仪器周围应用小型夯实机夯实,套管外侧面应涂一层醒目的颜色,盖顶加插一面小红旗,以作警戒。

分层沉降观测仪埋设于路基中线,一个断面上布置1个,由其观测线路中心处的沉降、地基沉降、路堤分层沉降和路堤总沉降。

单点沉降观测仪的测点沿深度方向由路基顶面往下间隔距离为5m,最后一个测点位于地基内持力层比较好的基岩上。

布设情况详见图1。

分层沉降观测仪随路堤填筑进行埋设,与路基检测同步进行,从而不影响路基施工。

图1分层沉降观测仪布置示意图(单位:

m)

4.2堤身土压力测试

为监测路堤堤身内的土压力变化情况,采用土压力盒对路堤堤身的土压力进行动态监测。

本次监控只在填方最高的K42+832~K42+993段内选取3个断面布设。

土压力盒沿深度方向共布设七组,分别位于路基顶面以上0、10m、20m、30m、40m、50m和55m的位置,土压力盒在平面上均布设于线路中心位置,由K42+900分别向大、小里程方向每间隔10m进行布设。

土压力盒在路段填筑过程中进行埋设。

图2土压力盒布设示意图(单位:

5时间安排

根据设计要求在路基强夯压实后,立即预埋分层沉降标和位移边桩,并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6基准网布设

沉降观测基准网按二等垂直位移监测网进行布设,现场共设基准点3个以上,按图3的形式进行埋设。

通过抄平校核各基准桩间的相对高程来验证基准桩的稳定情况,采用几何水准测量,使用同一仪器及设备,固定专人观测,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标准进行。

路基沉降观测初期,试验人员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对基准桩进行1次抄平,后期对基准网的观测频率与路基沉降观测频率相一致。

图3基准点标石(单位:

mm)

7测试精度与频次

7.1测试精度

路基沉降测点、基准网的沉降观测精度均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施测,其测试精度及要求详见表1的规定。

表1沉降观测精度表

类别

点位

等级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测段

高差之差(mm)

基准点

二级

≤1.0

≤1.5

沉降点

≤0.50

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水平位移监测的相关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见表2。

表2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平均边长(m)

测角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作业要求

一等

±

1.5

<300

0.7

≤1/250000

按国家一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150

1.0

≤1/120000

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二等

3.0

1.8

≤1/70000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三等

6.0

<350

<200

2.5

≤1/40000

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四等

12.0

<400

7.2测试频次

7.2.1路堤填筑期间

①基底和堤身分层沉降观测:

每填筑3-4层观测一次;

②土压力测试:

每填筑1层测试一次;

③边桩位移监测:

间隔3天观测一次。

7.2.2路堤填筑完成后

①沉降观测:

包含基底沉降、堤身分层沉降以及路堤顶面总沉降的观测,路堤填筑完成后3个月内每7天观测一次,填筑完成后3-6个月每15天观测一次,6个月之后每个月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成后3个月内每7天观测一次,填筑完成后3-6个月每15天观测一次,6个月之后每个月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成后1个月内每7天观测一次,填筑完成后2-3个月每15天观测一次,3个月之后每个月观测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