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937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docx

《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docx

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也首次被写入党章,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

这20字要求是一个内在的互为联动的整体,是指导我们实践的纲领和方向,需要抓准角度全面发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能偏颇一隅。

课题组选取“乡风文明建设”命题,进行了深入学习领会、走访调研、座谈讨论和思考谋划,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深刻意蕴——“一个重提”赋予新重任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

13年后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乡风文明”,并赋予了新的内涵和鲜明时代特色,这表明内容更广、要求更高。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解决好乡风文明“为何抓” 、“抓什么”、“如何抓”的问题,不仅仅是对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广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认真解答的时代课题。

在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时,我们必须坚持“四个文明” 一起抓,既要富了口袋,还要富了脑袋。

因为,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人的精神状态

有着巨大的影响,对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反过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为良好社会风气的树立和形成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而把社会风气提升到更高层次,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彰显农民精神风貌,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让广大农村不仅“留得住青山绿水”,而且“记得住乡愁”。

二、现实成效——“四个+”弹奏新乐章

十多年来,我区12个乡镇148个行政村通过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全力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一)用“文化+教化”传递积极能量

以文育人、以礼立人,乡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全区乡镇、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全覆盖,大山铺伍家村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群众文化大餐“有营养”。

政务ITV投入运行全覆盖,基本实现区镇村三级应急广播联控体系,宣传栏、文化走廊、科普文化墙等阵地作用发挥明显,公共文化供给“高质量”。

围绕脱贫攻坚、环保、创文等中心工作,通过“红梅赞江姐文化艺术节”、法治夜校、农民夜校、“四下乡”、“三级干部大走访”等活动,宣传、

走访、帮扶深入开展,社会帮扶教化“常在乡” 。

(二)用“示范+典范”倡导文明乡风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提升自我、改造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文明细

胞创建活动,激发基层活力,深化创建内涵,大山铺镇江姐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轿子村刘开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同时,通过广泛开展“最美XX人”、“十大道德模范”等选树,道德典范弘扬传统美德、引领文明风尚,文明点滴涌入万家。

(三)用“游记+经济”描绘魅力村貌

精心打造江姐故居、邓萍故居等“红色旅游” ,为各级党员干部、广大农民朋友搭建缅怀先烈、坚定信仰的教育平台。

充分挖掘燊海井、恐龙馆、三多古寨、牛佛古镇等旅游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市“盐、龙、灯、美食”四张名片叠放,全域乡村游格局初步形成。

(四)用“情意+新意”探索治理模式

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融合,用好自治小妙招、拉好法治准绳线、打好德治情意牌,加快乡村社会治理“三治同抓”。

在新民镇、三多寨镇分别将“孝”、“和”文化作为当地乡风文明培育的土壤,成效明

显;在绝大部分行政村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大家的事情商量办”,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三、存在问题——“五个亟待”凸显新短板

当前,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稳定和谐,乡风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农村面貌良好;但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回避,主要表现在综合环境、示范创建、乡村文化、社会风气、体系保障等五个方面,亟需深入分析、加以解决。

(一)综合环境亟待整治。

一方面,路网建设、空心房拆除、厕所布局等规划不完善。

乡容镇貌不美观,仍存在摊乱摆、房乱建、墙乱画等乱象,尤其是垃圾随处可见,保洁长效机制不健全。

另一方面,一些群众的生活陋习根深蒂固,不讲卫生、乱摆乱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村庄环境缺乏“一村一品、一景一韵”的天然美感,主要村

(组)道沿线、出入口、文化广场、墙面墙体等美化不足、利用率低、乡风主题反映少。

再一方面,部分乡镇缺乏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特别是便民服务大厅作风建设和办事效率、乡村诚信环境打造、群众自治组织财务公开透明等方面的“亮剑”力度还不够。

(二)示范创建亟待推动。

首先,缺乏文明细胞培育。

基层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内容单一、形式老套,广大群众、社会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知晓度低、参与面小,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的不多。

乡风文明村示范点和各类示范片、示范带欠缺,导致对外影响力、聚合扩张力不强。

其次,缺乏创新治理方法。

虽然部分乡镇在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没有从根本上、长效上巩固提升。

再次,缺乏“三治同抓”

思路。

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分属不同部门牵头,整合力度不够,单线作战居多。

(三)乡村文化亟待繁荣。

一是文化设施不完善。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一些村镇文化活动中心、广场等文化设施简陋短缺、破损严重,部分农家书屋内容陈旧,公益电影放映的社会效应不理想。

二是培育力度不够大。

乡村优秀文化人才稀缺,基层文化阵地薄弱,对业余文体团

队的扶持和培训力度有待提升。

三是传播传承不深入。

文化下乡呈现“蜻蜓点水式”,农民被动填鸭式接收。

广场舞曲、文艺节目等内容含金量低,缺乏涉及乡风文明主题的创作展演。

各村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参差不齐,对本地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掘、传承和保护不力。

(四)社会风气亟待变革。

首先,在锤炼党风方面,各级领导干部在自身践行乡风文明时发挥的垂范作用有限、每年到乡镇开展回乡走访和公益服务的效果有限。

其次,在树立村风方面,缺乏统筹整合帮扶关爱、培育能人、宣传教育的平台,对当地致富能人、新乡贤等群体培育不够。

最后,在培育家风方面,对当地家风家训资源的提炼不足,针对群众开展的感恩教育力度还有待加强。

(五)体系保障亟待完善。

组织保障上,全区乡风文明建设领导责任不明确。

评价考核上,考评体系不完善,创建方案、实施意见、考核细则等需要出台。

机制运行上,保障水平不高,部分创建活动开展存在难度,对模范群体、先进个人现有奖励体系不完善,没有切实调动起群众的创建积极性。

四、务实举措——“五条路径”共筑新征程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任重道远,乡村振兴实践必将扎实推进、步步为营,最终实现繁荣乡村、造福人民的目标。

(一)擦亮颜值,实施综合环境提升工程

1.持续家园环境治理。

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经济与文化、旅游、科技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振兴。

完善农村路网、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空心房拆除、推进“厕所革命” ,强化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升级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使乡村更加精致宜居。

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加强农村保洁队伍建设,落实“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处理”的四级运行机制,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格局。

开展场镇街面、店面整治,做到卫生、整齐、规范、洁美;开展农村民房庭院整治,重点在群众中开展“最美村落”评选、 “扫干净、摆整齐”活动,引导

群众自觉维护和整治门前院后环境卫生,消除垃圾乱倒、禽畜乱跑、柴草乱堆、污水乱排等现象,做到农器具摆放有序、村居环境整洁美观。

2.推进诗画乡村建设。

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城管局牵头,淘汰、不定期整治不符合文化底蕴特色、影响村庄美观的宣传条幅、标语、公示(告)栏。

组织区文化馆骨干、美协专家规划打造核心价值观墙体画、手绘文化墙、政策宣传画等,推行墙体美化,提升乡村“颜值”,并在乡村主要路口、民房墙角处点缀花草树木,实现村庄细节美。

3.营造开明开放环境。

一是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强化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规范行政行为,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大投诉问题处理力度。

二是营造诚实守信的经营环境。

强化诚信建设,完善公平准入、秩序规范的市场环境,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加强诚信宣传、树立诚信榜样、提高诚信意识。

三是营造公开透明的自

治环境。

强化村民自治引导监督,着力打造公开透明、民主公正的议事决策平台,探索推行“民主商议、一事一议”,定期张榜公示项目安排、财务账目等运行情况。

(二)举好旗子,实施基层示范创建工程

1.开展一批文明细胞培育活动。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集市等基层文明系列创建活动。

深入开展“百家文明单位帮百村” 、“文明办企业、千企助百村”等活动,推进城乡同建、区域联建、结对帮建、家校共建、村企互建,着力打造一批文明示范点、示范片、示范带。

计划从今年起,引导指导每个乡镇选取打造1个乡风文明村示范点,确保示范点“七个一”行动落地(即有一个文化主题、有一套村规民约、有一个文化院坝、有一支文艺队伍、有一组原创文艺节目、有一套志愿服务机制、有一批文明先进典型等)。

区上统筹抓好首批12个乡风文明村试点示范工作,

分步有序向周边行政村辐射,力争通过3-5年时间努力让全区所有行政村均达到乡风文明标准,1/3以上村建成区级乡风文明示范村。

2.设置一面群众思想道德光荣榜。

创新群众自治方式,以100分为

基础分值,按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勤劳致富、清洁卫生、孝老爱亲5个大项设置群众思德道德建设评分表,对“不孝、不善、不廉、失信、迷信、奢靡”等行为,每次扣除相应分值,分值结果与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挂钩;通过村民代表议事后可减发综合补贴,并通过院坝会、公示栏

等方式公布,每年按总积分选出5户乡风文明家庭予以表扬。

3.成立一支“红马甲”三治调解团。

积极探索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建立以党员干部、志愿律师、模范人物、能人乡贤等共同组成的“红马甲”三治调解团队,到户到人开展“自治法治

德治”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红色头雁”优势,引导群众建立

健全民主议事制度开展群众自治;充分发挥志愿律师团的专业功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模范人物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江姐故里“红色文化”的德治引导力。

(三)以文化人,实施先进文化乐民工程

1.完善农村文化设施。

多途径推进文化礼堂、乡风家风馆、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对上争取、企业捐助、社会众筹等多种方式方法,完善健身器材、电脑、音响等文化设备配备。

落实专人管理各种文体设施、场地,引导群众文明娱乐。

发挥农家书屋文化传播作用,力争天天开大门、月月有活动,采取流动图书站(箱)的方式,定期组织村与村、乡(镇)与乡(镇)之间图书轮换,形成“十里文化圈”,提高图书利用率、传播效益。

政府搭桥,推行村图书室和新华书店之间、文化站与大型影院之间的合作,群众凭农村书屋借书证到新华书店免费借阅图书、影院定期下乡为群众提供暖心放映专场。

2.加强文化队伍培育。

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鼓励优秀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采风,并提供政策扶持,引来更多“凤凰栖” 。

着重生

产创作一批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感兴趣的文化产品,如创作一首村规民约歌曲、制作一把乡风文明雨伞、赠送一副核心价值观对联。

加大对农村文体团队的投入,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指导、服务、支持职能,组织文化专业人才、文化能人、民间艺人对农村文体团队、文化骨干进行培训辅导,提高专业技能。

每个村培育1支具有广泛参与度和一定影响力的业余文体团队,在满足本村群众需求的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