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354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49 大小:2.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1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单元

教学内容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法、

学法

减法

1.使学生经历探索20以内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

2.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

1.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

2.加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难点:

理解计算方法,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熟练应用。

操作法

教授法

认识图形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

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并在这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

直观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难点:

掌握多种灵活的操作方法。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认数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算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

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操作法

比较法

教授法

加法和减法

(一)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比较熟练口算。

2.使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重点: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弄清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讨论法

认识人民币

1. 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 让学生到商店去观察,购物,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 在取币、换币、附币、找币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 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难点:

1.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元、角、分。

2.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相邻之间的十进关系以及元、角、分的简单换算。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探索交流法

练习法

加法与减法

(二)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过程,发展解却决问题策略,能比加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减法。

2. 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上。

难点:

1.突出进位加与退位减。

2.在口算教学中,理解算理和算法。

3.从实物操作中抽象出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探索交流法

练习法

统计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难点:

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探索交流法

练习法

期末复习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应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

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难点:

灵活解决问题

操作法

实践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探索交流法

练习法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不只凭经验,也不能照搬课本,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十几减9

【教学要求】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

它对小猴子说:

“我买9个”。

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

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

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

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

(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

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

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

10-9=1  1+3=4

方法二:

13-3=1010-6=4

方法三:

9+()=13  9+(4)=13

……

5、师:

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为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

14-9=  12-9=  17-9=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

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

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

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

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

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一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

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

同桌间合作口算。

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做练习六的第6题。

游戏:

小青蛙过河。

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然后指导书写格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并在全班交流答案。

7、做练习六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8、做练习六的第8题。

第1题,教师指导看图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读一读。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十几减8、7

【教学要求】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

“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

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

先说怎样列式?

根据回答板书:

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

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

如果用小棒来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