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模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93315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模板Word下载.docx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模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模板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崇明县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模板Word下载.docx

”此处所谓“其他破坏者”主要包括

A.国王B.农奴C.领主D.市民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

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

由此可见

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B.史事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

C.考古发掘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7.下列中国古代官职或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御史台 ②刺史 ③内阁 ④军机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其运输方式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

路,它们的起点分别是

A.洛阳、明州B.长安、泉州C.长安、广州D.洛阳、泉州

9.文人政治与积贫积弱现象共生共存的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

10.“国家初制,奏章票拟,主之内阁;

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若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采取此种统治措施的是

A.同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道光帝

 

11.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朝建立B.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

C.乾隆五十年时乾隆皇帝50岁D.1898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

12.马丁·

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此话的意思是

A.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B.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的影响

C.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发明D.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

13.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这三位思想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自由三剑客”。

他们都反对

A.君主制B.君主专制C.君主立宪制D.共和制

14.恩格斯说:

“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影响及其深远B.法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并影响了世界D.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15.英国资产阶级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反对保护关税,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在自由竞争中打败一切对手,从而大发横财。

这是因为

A.新航路开辟B.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1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包括哪些含义?

A.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C.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

D.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7.近日,克里米亚半岛的政治局势备受世人关注。

160年前,这里也曾发生了令欧洲大国卷入其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成为某国社会转型的直接原因,这个国家是

A.俄国B.法国C.德国D.英国

18.一部宪法被历史学家评价为“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这部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B.《拿破仑法典》

C.法国《1875年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830年代以后,中国与西方的交往渐趋频繁,在这过程中,有许多误解,并发生过几次战争。

不过德国与中国一直要到义和团事件才首次发生武装冲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以前的德意志,仍然处于积弱与分裂状态,无力向外扩张

B.德意志许多哲人如伏尔泰对中国一向敬佩,所以其政府也对中国友善

C.德意志人民一向爱好和平,对其他国家没有野心,所以不曾向外掠夺

D.德意志工业发展,希望中国能购买其工业产品,所以采取友好的态度

20.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

近代史编》,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

3.3(1851—1873年)

5.0

3.8

1874—1890

1.7

5.2

12.1(1870—1890年)

3.5

1891—1900

1.6

2.6

4.8

A.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B.英法经济发展陷入绝对停滞状态

C.垄断组织的作用日趋减弱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1.“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

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其他以武力或贪

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该协议达成地是右图中

A.①B.②

C.③D.④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份报告称:

“如果我们有意去保护欧洲、防范共产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下去。

我相信,为了民主制度的未来,我们必须留在这座城市,除非我们被迫离开。

”“这座城市”最可能是

A.巴黎B.纽约C.柏林D.东京

23.中国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

“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准将至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进出货物通商之区。

”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4.蔡双全教授著文:

“他们兴办洋务的目的只是为了‘补天’!

……而决不是为了‘改天’!

”其“补天”的手段是

A.维护封建专制制度B.废除封建纲常理论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25.右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

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

依次是:

坛、提勺、漏斗、壶)。

其政治寓意是

A.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

26.下列史学著作中,其叙述的角度和观点与其他著作存在显著差异的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中国史叙论》D.《文史通义》

27.下列对“民国初年社会礼俗”的介绍,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政府明令废跪拜礼B.民间普遍以“同志”相称

C.小学已准男女同校D.握手礼节已经逐渐流行

28.歌谣和顺口溜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主要特征。

“一个鲤鱼十二个泡,一个鸡蛋八个黄,报产一定要实打实,何必打肿脸来充胖。

”这反映了人们对何事的不满

A.文化大革命B.三大改造C.一五计划D.大跃进运动

29.周恩来说:

“……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

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

”下列外交政策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求同存异B.独立自主C.和平共处D.不结盟

30.“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

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

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五大”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

“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

”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

A.生活方式B.自然环境C.需求差异D.民族差异

32.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与时俱进,服务现实B.罗马法注重维护个人权利

C.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D.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33.2010年5月明代沉船“南澳一号”的发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朝民间海外贸易走私情况较为严重B.明朝政府曾有条件允许海外贸易

C.明朝倭寇猖獗,故限制于日本的贸易D.明朝政府曾奉行了重商主义政策

34.在1450年之后的三百年,西方文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欧洲社会内部的变革是在诸多内在冲突中展开的。

在这些冲突中,居于深层地位的因素是

A.工业革命的兴起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君主权力的扩大D.商品货币关系发展

35.1872年,青年阿瑟·

奥康纳突然开枪刺杀刚要跨上马车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审理这起未遂刺杀案时,法官裁定这名凶手精神失常,只判他一年监禁。

维多利亚女王竭力要求将这名危险分子流放国外。

法官解释说,对不起,女王殿下,我不能这样做,因为奥康纳罪不当此,大英帝国的法律原则不允许我滥施刑罚。

最终,维多利亚女王屈服了。

对此材料最贴切的理解是

A.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B.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矛盾尖锐

C.大英帝国的渐趋衰落D.英国女王没有改变审判的特权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结束战国

  有学者认为:

“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问题: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位学者的观点。

(12分)

37.分水岭

  一般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也有学者提出,甲午战争才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1)简述以上两位学者持什么史观进行评价的?

(4分)

(2)请你依据史实,从不同方面解释“甲午战争才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的说法。

(10分)

38.联合或死亡

  右图作于1754年左右。

面对北美局势,富兰克林

在《宾夕法尼亚公报》上发表的一幅政治漫画。

题目

就是“联合或死亡”。

“断裂的蛇”代表如新英格兰等

8个英国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

  左图作于1785年左右,人们面对困局,又想起了过去富兰克林的那幅漫画,对原画进行了改动,但仍然用原来的漫画题目“联合或死亡”。

(1)两次都以“联合或死亡”为主题,你认为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