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93100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部分采石场作业人员不按安全操作规程中的规定作业,在凿石、爆破、清理岩面等高处作业时不系安全带,从而导致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部分采石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冒险蛮干,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是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4、爆破事故

《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第十二条明确规定:

“作业单位应当采用台阶式开采,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开采方式,严禁采用扩壶爆破、掏底崩落等开采方式”。

但不少采石场为了减少凿岩量,仍然采用扩壶爆破掏底崩落。

扩炮时缩短扩炮时间,药包和孔壁发生摩擦撞击、孔内温度过高等原因而早爆酿成事故。

由于扩壶爆破大块率高,许多崩落下来的岩石尺寸过大,必须进行二次爆破,如果爆破作业人员不规范操作,往往产生大量的飞石,造成更多爆破事故的发生。

另外,不少采石场为了节省爆破器材用量,采用过短导火索,也是导致爆破事故的主要原因。

5、触电事故

在电气设备设施运行、操作和检修过程中,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用电知识、违反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电压、电气设备等方面选用与所处的环境条件不相符;

使用了安全性能不合格的设备、器具,缺乏必要的保护装置;

设备使用不当、超载运行;

设备和线路的安装不合格、检查、维修不善,带病运行等引起的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

6、机械事故

采掘、破碎、传输等机具的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倾覆等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

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员操作失误或设备缺陷所导致的危害。

7、车辆运输事故

矿场车辆虽然只是在矿区内进行运输作业,但如果对安全驾驶和行车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违章驾驶、管理不善和车辆带病运行等,就会造成车辆伤害事故。

车辆伤害主要有:

有碰撞、刮擦、翻车、坠车、失火和搬运、装卸中坠落及物体打击等。

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违章驾车、疏忽大意、车况欠佳、道路条件差、环境恶劣以及运输管理制度不健全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现场管理混乱

不少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缺少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

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生产观念落后,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在生产中不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有的甚至违章指挥。

对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视而不见,造成现场管理混乱。

2、违章作业严重

大多数经营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按安全设计进行生产。

各工种、各环节不按工序作业,缺乏协调和配合,特别是在爆破作业时剪短炮绳、高处作业无防护、掏底开采等,致使因违章作业造成的生产事故频频不断。

3、缺乏安全培训

往往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的培训趋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的作用。

而针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更是缺乏,很多从业人员都是临时工、农民工,文化水平低,自身安全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盲目生产,冒险生产,违章作业时有发生。

4、安全条件不足

大多数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方式落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装备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老化,开采技术落后,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缺少基本的安全健康保护措施,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

5、违法开采突出

由于小型露天采石场点多面广,规模小,分布散的状况仍普遍存在,安全监管难度大。

无证开采,超层越界开采,一证多采及乱采乱挖等违法行为比较严重。

矿业秩序混乱,无序生产,违规生产等现象直接影响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是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因素。

6、监管不到位

基层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对现场缺乏有效的监管。

另外,监管人员的思想和作风不适应安全工作的要求,缺乏专业型,管理型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偏低,执法不严,工作落实不下去,监管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再加上工作经费和办公条件,装备等条件不足,从而造成安全监管工作不能有效到位。

从以上事故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这些原因都会造成安全事故有机可乘。

加强对小型露天采石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仍不容忽视,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寻求和探索新的、科学的监管方式,全面提高监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淘汰、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兼并整合生产规模小、资本资源浪费严重的矿山;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技术服务与保障的作用,严格小型露天采石场的市场准入机制;

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自身管理水平,加大有效的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自觉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陈旧的生产设备,加强劳动安全健康保护,全面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真正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

小型露天采石场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摘要

露天采石场的生产工艺和作业方式,以及在现场综合管理、凿岩穿孔、爆破物品领退与运输、爆破、边坡管理、采掘、剥离、装载和运输、机械电气、职业卫生等整个采石过程中,存在多方面、多形式对作业人员身体甚至生命,以及生产设备造成威胁或伤害的因素。

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识别与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采石场危险有害因素原因措施

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必须全面认真进行识别与分析,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采石场安全生产。

 

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采场边坡不稳定

由于开采方式与方法不当,造成边坡过高、过陡,危石、浮石没有及时清除,或存在不分段开采、或从台阶下“掏采”现象,或由于矿石稳固性差或地质结构变化,在凿岩、爆破震动、雨水冲刷、强劲风流等外力作用下,引起边坡垮塌、滑坡等危及工作人员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的危险因素。

1.2 

爆破

由于炸药本身的易爆性、炸药在爆炸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炸药、雷管等爆破器材的领取、使用操作,由于导火索火雷管起爆、爆破后处理不当、警戒不严、信号不明、安全距离不够、飞石伤人、违章或人为失误等原因,危及人员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的危险因素。

1.3 

坠落

在开采作业面上进行开采、爆破前穿孔、装药、点炮起爆等作业中,由于无防护措施、防护措施不完备或损坏等原因,造成作业人员坠落等危及人员身体和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

1.4 

触电

1.5 

机械伤害

1.6 

物体打击

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动力,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在露天采石场因安全管理不善、安全教育不足、思想麻痹、作业时精力不集中、违章作业,或露天开采方式和方法不当,作业场所内存在“伞檐、老鹰嘴”等现象,或因作业场所工作面不平整等原因,造成设备、岩石从高处坠落击中人体和设备造成伤害。

1.7 

火灾

导火索以及机械、车辆燃油遇高温、明火,以及易燃可燃物存放不当等,可能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的损毁。

1.8 

水害

露天采石场必须建立有效的防排水系统,并根据地表、地下水的渗漏采取必要的措施。

采石场的总出入口、排水井口和作业场地等处,都必须采取妥善的防洪措施。

如果排水设施、设备施工不合理;

排水设备的供电系统出现故障;

没有采取防水措施;

降雨量突然加大,造成采石场积水增大等原因出现就会破坏边坡的稳定,形成滑坡和坍塌,使人员安全和机械设备遭到危害和损坏,造成经济损失。

1.9 

车辆运输伤害

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违章驾车、疏忽大意、车况欠佳、道路条件差、环境恶劣以及运输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1.10 

泥石流

矿石剥离后的碎石、泥土没有及时清理,排土场选址不当,以及没有采取排水、防冲刷措施,都有可能形成泥石流,从而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

存在的主要有害因素

2.1 

粉尘

生产环境中的粉尘危害极大,它的存在不但会导致生产环境恶化,加剧机械设备磨损,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各种职业病。

露天采石场在凿岩、爆破、装卸、破碎、筛分等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将会对作业人员造成职业伤害。

2.2 

噪声

噪声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

露天采石场的噪声主要产生于凿岩作业、空压机、破碎及爆破瞬间。

凿岩作业产生的噪声强度较大(90分贝以上)、时间长、距人近,危害性较大;

空压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约为95分贝,但距人较远,危害性不大;

破碎产生的噪声约为90分贝,采取减震措施并经一定距离衰减后,对人体危害性不大;

爆破产生噪声虽然强度大,但具有瞬时性,一般距人远,有害性较弱。

2.3 

高温

露天作业夏季除受太阳辐射外,还要承受被加热的矿石、地面和周围物体释放出的热能,易造成人员中暑、太阳紫外线的烧伤和灼伤。

另外,高温、高温环境可影响劳动者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高温还可以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内能力降低,从而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2.4 

冻伤

在北方严寒季节里,长时间的室外、野外作业以及无取暖设施的室内,由于极度低温和潮湿作用,会造成人员局部冻伤、体温降低、手脚麻木,使注意力不集中、反映时间延长、作业失误率增多,甚至产生幻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