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0讲光与光合作用1课时名师制作优质学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92781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7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0讲光与光合作用1课时名师制作优质学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0讲光与光合作用1课时名师制作优质学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0讲光与光合作用1课时名师制作优质学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0讲光与光合作用1课时名师制作优质学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0讲光与光合作用1课时名师制作优质学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0讲光与光合作用1课时名师制作优质学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0讲光与光合作用1课时名师制作优质学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0讲光与光合作用1课时名师制作优质学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0讲光与光合作用1课时名师制作优质学案苏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②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       ,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吸收  

最少。

(2)分布:

           。

3.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图3-10-2

(1)结构:

①    、②    、③    、④     ,其中④是由⑤    堆叠形成的。

(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分布在      上和    中。

(3)功能: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     的场所。

(4)功能验证:

恩格尔曼的实验,好氧细菌只分布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

理性思维

1.[归纳与概括]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温室或大棚补充光源时在相同光强条件下应补充什么颜色的光?

2.[归纳与概括]玉米田里的白化苗,在长出几片叶片时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1.[2016·

全国卷Ⅱ]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2.[2017·

全国卷Ⅲ]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3.下列对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用8%的盐酸处理叶绿体有利于各种色素的提取

C.将叶绿体粉碎加工成匀浆并给予一定的光照,光合作用仍能正常进行

D.叶绿体能产生和消耗ATP,两个过程完全在叶绿体内完成

题后归纳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三大因素

考点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

图3-10-3

4.实验注意事项及操作目的

注意事项

操作目的

提取色素

选新鲜绿色的叶片

使滤液中色素含量高

研磨时加无水乙醇

溶解色素

加少量SiO2和CaCO3

研磨充分、保护色素

迅速、充分研磨

防止乙醇过度挥发,

充分溶解色素

盛放滤液的试管管口加棉塞

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

分离色素

滤纸预先干燥处理

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快速扩散

滤液细线要直、细、匀

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

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一两次

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

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

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层析液中

考查色素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及结果

1.[2017·

福建厦门一中月考]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需要加入SiO2进行研磨,以破碎细胞和叶绿体

B.在研磨过程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C.色素分离后在滤纸条上形成的4条色素带从上至下分别呈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D.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2.某班学生完成对新鲜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现了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如图3-10-4所示。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图3-10-4

A.甲可能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

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SiO2

C.丙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D.丁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

方法提炼 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异常现象分析

(1)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分析

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绿叶中色素(叶绿素)太少。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的色素浓度太低(正确做法:

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2)滤纸条色素带重叠:

滤液细线过粗、不直。

(3)滤纸条上看不到色素带

①忘记画滤液细线。

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

(4)滤纸条上只呈现胡萝卜素、叶黄素色素带:

忘记加碳酸钙导致叶绿素被破坏或所用叶片为“黄叶”。

考点三 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连一连)

2.卡尔文的实验

(1)实验方法:

        。

(2)实验思路:

 。

(3)实验结论:

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

          ,这一途径称为      。

3.光合作用的过程

(1)反应式:

               。

(2)过程图解

图3-10-5

a.根据图示写出各标号所代表的物质或过程名称

①    ,②    ,③    ,④    , 

⑤    ,⑥    。

b.光合作用过程

①光反应进行的场所是         ,物质变化是              ;

能量变化是将光能转化为         。

②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       ,发生的物质变化有              ,能量变化是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             。

1.[归纳与概括]CO2浓度为0.003%时,某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低,其原因是什么?

2.[归纳与概括]冬季应及时清理大棚膜上的水珠,目的是什么?

科学探究

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呈白色,中间呈绿色(如图3-10-6所示)。

图3-10-6

不考虑叶片中光合产物的转移,请以银边天竺葵的叶片为材料,设计一组实验,验证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条件

 需要光、色素、酶、H2O、ADP、Pi

 不需要叶绿素和光,需要多种酶、ATP、[H]、CO2

场所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物质

转化

 ①水光解:

 2H2O

4[H]+O2

 ②ATP的合成:

 ADP+Pi+能量

ATP

能量

 光能→活跃的化学能

 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续表)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等,如图:

2.光合作用过程中元素转移途径分析

(1)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及各元素去向

图3-10-7

(2)光合作用过程中O的转移途径

O

18O2

C18O2

C3

(C

O)+

(3)光合作用过程中C的转移途径

14CO2

14C3

(14CH2O)

3.光合作用过程中一些物质含量变化的分析

图3-10-8

技巧:

①需在绘制光合作用模式简图的基础上借助图形进行分析。

②需从物质的生成和消耗两个方面综合分析。

(1)析图

生成

消耗

影响因素

产生于CO2

的固定过程

消耗于C3

的还原过程

 CO2浓度改变直接影响的是CO2的固定过程。

光照强度改变后间接影响C3的还原过程

C5

产生于C3

 消耗于CO2

ATP和

[H]

产生于光

反应过程

(CH2O)

 

(2)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分析

[H]和ATP

(CH2O)合成量

模型分析

光照强度由强到弱,

CO2供应不变

减少

增加

光照强度由弱到强,

光照不变,CO2量

由充足到不足

由不足到充足

角度1 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如图3-10-9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3-10-9

A.两实验均需进行“黑暗”处理,以消耗细胞中原有的淀粉

B.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

C.两实验中只有恩格尔曼的实验设置了对照

D.两实验均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

2.下列有关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

A.与黑藻相比,水绵更适宜用作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

B.金鱼藻是水生植物,用作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有O2时,利于收集气体

C.卡尔文利用小球藻,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的途径

D.用银边天竺葵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时,不用脱色可直接加碘液使叶片边缘变蓝色

题后归纳 恩格尔曼实验方法的巧妙之处

(1)巧选实验材料:

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

用好氧细菌可以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2)妙法排除干扰因素:

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3)巧妙设计对照实验:

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照实验;

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实验再一次验证实验结果。

角度2 考查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3.[2018·

湖北荆州中学月考

(二)]用高速离心法打破叶绿体膜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都释放出来。

在缺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给予光照,然后再用离心法去掉类囊体薄膜。

黑暗条件下,在去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中加入14CO2,结果在基质中检测到含14C的光合产物。

为证明:

①光照条件下,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ATP、[H]等物质;

②CO2被还原成光合产物的过程不需要光。

在上述实验进行的同时,应追加一个怎样的实验(已知肯定要加14CO2)来说明问题(  )

A.准备无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无任何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

B.准备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无任何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

C.准备无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

D.准备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

4.在适宜光照下,给密闭玻璃装置中的小麦提供用14C标记的14CO2,下列对暗反应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4CO2固定后14C直接进入C5中

B.CO2固定的同时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3中的化学能

C.暗反应产生的14C6H12O6可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再产生14CO2

D.若气孔关闭,则短时间内会导致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下降

易错提醒 光合作用过程的4点注意

(1)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