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复习docx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92350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复习doc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区域经济学复习doc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区域经济学复习doc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区域经济学复习doc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区域经济学复习doc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复习docxWord文件下载.docx

《区域经济学复习docx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复习docx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经济学复习docxWord文件下载.docx

2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可分性

4、简要论述区域经济活动的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公共机构(政府)基础设施、税收、促进经济、开发

第二章区位与发展条件

1、概念:

屠能圈、农业区位论;

屠能圈:

农民选择的经营品种,同距离密切相关,但随着距离市场里程增加,可以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小;

据此他计算出各种农作物组合的合理的分界线,并将他设想的孤立国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层;

这种圈状分布,常被称为屠能圈。

(1)自由农业圈,蔬菜和牛奶等鲜活农产品。

(2)林业圈,木材,用于能源。

(3)轮作农业圈,没有休闲地,种植粮食、饲料。

(4)谷草农业圈,谷物、牧草休耕轮作带,种植粮食、饲料,以粮食为主。

⑸三I甫I农业圈,三I甫I式轮作,种植谷物、饲料,以饲料为主。

(6)畜牧圈,牧草为主,供应畜产品。

(距城市51-80公里处)

再向外是毫无任何经济价值的荒野,地租为零。

农业区位论假定含义:

基于运输成本最小化的最佳农业土地利用方式。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工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城市食物供给仅来源周圉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⑴原料指数:

按原料的空间分布状况分为:

遍在原料和局地原料根据局地原料生产时重量转化状况的不同分为:

纯原料和损重原料原料指数=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区位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原料指数+1⑵劳动费指数:

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费。

它不仅反映了工资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能力的差距。

劳动费指数大,表示工业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

劳动费指数小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

⑶工业区位论:

假设条件:

1均质地区

2工业原料和燃料供给地的地理位置是已知的

3产品的消费地和需求量已知

4劳动力供给充裕,不能流动,各地的劳动费用水平是固定的

5运费由重量和距离决定

基本结论:

运输费用决定着工业区位的基本方向,理想中的工业区位是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运输费用最低的地方;

劳动费用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影响;

聚集效应也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影响。

决定工厂最佳位置的三个主要因子是:

运输成本;

劳动力成本;

集聚

3、概念:

中心地、需求门槛、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

是区域内向其周围居民提供各中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城市或中心居民点。

需求门槛:

是屮心地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

中心地职能:

是中心地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中心地理论基本观点:

1一定区域内的屮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

2中心地的等级由中心地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级别所决定。

3屮心地的数量和分布与屮心地的等级高低成反比,屮心地的服务范围与等级高低成正比。

4一定等级的中心地不仅提供相应级别的商品和服务,还提供所有低于这一级别的商品和服务。

5中心地的等级性表现在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属几个中级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形成中心地体系。

6中心地的等级与规模在空间上分布表现为六边形图式。

4、简述屠能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理论含义:

⑴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⑵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⑶利润二产品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即:

P二v-(E+T)

5.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区位选择的三个阶段;

⑴第一阶段,只有运费因子单独起作用的情况下,工业的最佳区位是运费最小处。

⑵第二阶段,考虑劳动力费用的影响,工业的最佳区位发生第一次偏离,到达运费与劳动费用合计最小处。

⑶第三阶段,考虑集聚与分散因子的影响,工业的最佳区位发生第二次偏离。

6.简述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论述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7.简述近代区位理论的主要学派及其观点;

⑴运输区位学派

1代表人物:

胡佛

2代表作品:

1931,《区位理论与皮革制鞋工业》

1948,《经济活动的区位》

3主要观点:

对于-•种原料、种产品、一个市场的生产

A.如果原料和市场之间有直达交通线路,则企业的最佳区位在交通线的终点或起点,而不是中间一一终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观点。

B.如果没有直达交通线路,原料是失重原料,则以转运点为最佳区位,如港口。

⑵市场学派

1代表性理论一一史密斯的盈利空间界限分析

1971年《工业区位:

经济地理学分析》

2主要观点:

A.总收入和总费用的空间变化能够形成利润极大的最佳区位,同时形成区位选择的空I'

可界限。

B.费用曲线或收入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费用或收入受空I'

可变化的彫响越大,工业越集屮。

C.经营能力强的企业家,不仅能在最佳区位上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且他的区位空间选择范围也比较大。

D.政府可以通过区位补贴政策或限制政策来改变区位空间。

⑵成本-市场学派

⑴代表人物:

埃萨徳、俄林、弗农等

⑵主要观点:

①决定区位的因素有很多

2区位选择应当综合分析

3埃萨德:

替代原则、竞争布局

4俄林:

要素禀赋、相互依存、专业化

5弗农:

产品生命周期

⑶行为学派

布朗(Brown,1970)、穆尔(Moore,1970)

分析人的主观因素在区位选择中的作用

⑶代表性理论:

①迁居决策模型

2对现有住宅满意度评价

3对新住宅区位的要求

4住宅区位决策

8、简述新经济地理学对传统区位理论的发展;

⑴将区位理论应用于办公、零售商业的区位分析⑵以规模收益递增解释区位选择

⑶强调集聚效应在区位选择中的作用

第三章区域经济发展

1、区域平衡发展理论有哪些?

包括哪些?

1哈维•莱宾斯坦

2纳尔逊

3拉格纳•纳克斯

4罗森斯坦-罗丹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大推进”理论

2.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有哪些?

其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⑴赫希曼不平衡增长理论

经济发展不会同时岀现在所有地方,而一旦出现在某处,在巨大的极化效应作用下,要素将向该地区聚集,使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加速,形成具有较高收入的核心区。

与核心区相对应,周边的落后地区成为边缘区。

两个区域之间通过'

'

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相互作用。

⑵冈纳•缪尔达“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1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小,社会经济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

2某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这后一因素的变化,反过来又加强了前一个因素的那个变化,并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那个因素变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累积性的循环发展趋势。

3市场力量的作用一般趋向于强化而不是弱化区域间的不平衡,

4这种累积效应有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

前者指落后地区的资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导致落后地区要素不足,发展更慢;

后者指发达地区的资金和劳动力向落后地区流动,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

5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有力干预。

⑶威廉姆森倒“U”字型理论

1由四个方面因素首先,经济发展初级阶段,rti于运输落后,劳动迁移成本是很高的。

因此,不发达区域的劳动迁移,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迁移的往往只是具有一定技能、企业家精神及教育程度的青年劳动力。

但随着经济发展,运输进步,迁移费用降低,劳动迁移的选择性逐步消失,隐藏性失业劳动力有能力迁出。

与此同吋,发达区域劳动力市场逐渐饱和,熟练劳动力亦开始回流到不发达区域。

2其次,发展的初级阶段,发达区域有外部聚集经济效益而不发达区域资金市场不健全,缺乏企业家精神等,资金中不发达区域流向发达区域.但随着经济发展,全国统一的资金市场逐步建立,从而导致发达区域投资利益逐渐降低,甚至消失,故资金将流回不发达区域。

3第三,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发展目标在于追求全国经济的最大限度的增长,故国家投资将集中于条件优越的发达区域,贸易、关税政策也将偏向于发达区域的产业;

随着经济发展,国家目标转向福利目标,国家投资转向不发达区域,政策制定也将偏向不发达区域的产业。

4第四,初级阶段由于区域之间链锁效应缺乏,导致发达区域的技术进步、社会变革、收入乘数等的波及效果传播很难,故无法带动不发达区域增长,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区际链锁效应增强,发达区域的波及效杲有足够力量带动不发达区域增长。

⑷道格拉斯•诺思“输出基础”理论

1区域外生产需求的扩大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区域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其输出产业的增长。

2增加区域的输出基础即区域所有的输出产业和服务,将启动一个乘数过程,其乘数值等于区域输出产业与非输出活动的收入或就业量之比。

3、绝对利益、相对利益、新贸易分工理论

⑴绝对利益分工理论亚当•斯密

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対有利的、适宜于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其绝对有利的牛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各国资源就能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国民财富,社会分工就是这样形成的。

⑵比较利益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

1如果一个生产者生产的某种产品与另一国相比,其相对劳动生产率更高,相对生产成本更低,相对价格更低,就称该生产者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将本国不同产品成本比率与国外同种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即不同国家的产品成本比率或机会成本的比较。

只要成本比率在各国间存在差异,各国就能生产各自的比较优势产品(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在国家间进行交换,通过贸易增进利益。

⑶新贸易分工理论由克鲁格曼、赫尔普曼、格罗斯曼等提出

4、区域发展的空间模式有几种?

(1)增长极模式

1“增长极”概念是法国经济学家佩鲁1950年在其论文《经济空I'

可:

理论与应用》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创新,而创新总倾向于集屮在某些特殊的领头产业,这种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很强的支配效应、连锁效应和推动效应,通过外部经济和产业之间的关联乘数效应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不过他所说的增长极出自“经济空间”而非“区域空间”;

2Z后,法国经济学家J.R.布戴维尔将“经济空间中的增长极”改造成“区域空间上的增长极”,此时的增长极被认为是主导推进型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体。

增长极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有四个方面:

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效应、扩散效应

⑵发展轴模式

1是增长极模式的延伸,但在重视“点”(屮心城镇或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增长极作用的同时,还强调“点”与“点”之间的“轴”即交通干线的作用,点和轴共同构成“点轴开发模式”

2认为随着重要交通干线如铁路、公路、河流航线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