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Mark全版本图文回顾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2211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3D Mark全版本图文回顾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3D Mark全版本图文回顾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3D Mark全版本图文回顾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3D Mark全版本图文回顾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3D Mark全版本图文回顾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D Mark全版本图文回顾Word格式.docx

《3D Mark全版本图文回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D Mark全版本图文回顾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D Mark全版本图文回顾Word格式.docx

因为Benchmark片面注重于DX11当中的某些特定技术,而初期的几款DX11游戏所使用的DX11技术偏少,以致于它们的公平性受到了不少人的质疑,NVIDIA和AMD也因此而爆发了“真DX11”口水仗。

于是,业界迫切的需要一款权威的测试软件,来重新定义DX11显卡的性能,为广大游戏玩家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参考标准。

Futuremark的3DMark11在经历多次延期之后,终于降临在了NVIDIA和AMD第二代DX11显卡的发布旺季。

也许有人会认为Futuremark的3DMark系列测试软件并不总是那么权威,它们也曾遭受过质疑,但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3DMark系列软件能有今天的成就并非偶然,其测试成绩总是能够代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多数游戏的性能表现。

时至今日3DMark06和3DMarkVantage依然活跃在玩家们的电脑之中,因此姗姗来迟的3DMark11更是备受期待。

回顾:

3DMark99MAX—DirectX6.0

1999年,Voodoo、TNT时代,微软凭借DirectX6在3DAPI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当时的DirectX根本并不成功,而且市场上也还没有基于DirectX6的测试软件,这时一个叫做Madonion(直译为“疯洋葱”)的公司发布一款名不见经传测试软件——3DMark99Max,这就是第一款DirectX测试软件。

随着微软DirectXAPI的认可度和游戏数量不断走强,3DMark99MAX也逐渐被游戏玩家们所熟知,Madonion也因此而抢得先机,成为显卡的基准Direct3D性能测试软件。

3DMark99最大的特色就是其真实性,其是当时首款以模拟真实的游戏场景为测试诉求点的显示性能测试软件。

这让当时的DIY玩家们非常欣喜,我们在3DMark99上得到的测试成绩基本上可以作为计算机在运行游戏时的实际参考。

不过Madonion随后不久就发布了3Dmark99的改良版——3DMark99MAX,3DMark99MAX有两个游戏场景来提供测试,一个叫“RACE”,这是一个类似INCOMING的3D飞行射击游戏;

另外一个是“FIRSTPERSON”,这是一个典型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3DMark99在DX6.1的时代是微软的坚决支持者,事实证明它是对的。

3DMark99Max主要考察固定功能顶点转换和光照能力及显卡的多材质填充能力。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画面可能还不如现在的手机游戏呢。

3DMark2000—DirectX7.0

2000年,Voodoo被终结,OpenGL发展缓慢,微软DirectX迈出了关键一步发展到了DirectX7,DX7规范中的硬件T&

L功能得到了广泛认可。

Madonion也随之推出了3DMark2000,全面支持DirectX7。

DirectX7的成功让3DMark2000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相当知名的测试软件,Madonion从此也开始走红。

3DMark2000的问世令用户为之耳目一新,在此之前,3D显卡的测试是件费力的事,可用的软件也只停留在一些老式的软件:

比如3DWinbench系列或者是Quake2。

3DMark2000所处的时代是DX7时代。

与DX6相比,DX7的显卡整合了“硬件光照与移动引擎”,大大提高了画面的质量。

3DMark2000增加了显卡系统多支持的硬件T&

L功能,场景的复杂性也大幅增加,并减轻了CPU的负担,显卡逐渐具备独立的运算能力,开始向日后的GPU发展。

3DMark2000共有两个游戏,每个游戏进行低中高分辨率的测试,还有两个CPU测试。

3DMark2000给显卡评测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便利。

正是凭借这款DX7测试软件,M开始为人所知。

 

3DMark2000不仅成为当时流行的显卡评定软件,另一方面,当时Intel与AMD之间的争夺愈演愈烈,Madonion已经加入对SSE/3DNow指令集的支持。

可以说,当时的3DMark2000得分还是非常依赖处理器性能的。

3DMark2001/SE—DirectX8.0/8.1

2001年3月14日,依靠早先的3DMark99、3DMark2000在3D图形卡测试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Madonion(疯洋葱)公司,紧随微软DirectX8的发布,推出了万众瞩目的3DMark版本——3DMark2001。

3DMark2001无论从测试结果和画面的华丽程度在当时来说都无可挑剔,依靠命名为MAXFX的图形引擎,3DMark2001在光照效果的处理方面非常突出,极大的炫耀DirectX8的强大图形性能,并完善测试了微软在DirectX8中首次引入的PixelShader和VertexShader,在所有的测试场景中开始采用固定的PixelShader和VertexShader处理特别效果的生成。

3DMark2001的推出,正式确立了Madonion在3D图形卡测试领域的霸主地位。

而在2002年,由于微软的DirectX9直到年末才发布,因此Madonion并没有推出相应的3DMark2002,而是改进了3DMark2001SE,加入DirectX8.1支持。

3DMark2001/SE的3DMark成绩由四个游戏,共七个场景的成绩得出。

前三个游戏共六个场景均是基于DX7,最后的MotherNature场景则是完全的DX8场景。

完全基于硬件的PixelShader和VertexShader,只有符合DX8标准的显卡才能跑完全部测试。

3DMark03—DirectX9.0

01年到03年的跨度确实有些大了,在这期间,3DMark软件一直都没有更新。

而此时微软已经进入了DirectX9的时代(XP都普及了才更新,确实有些懈怠了)。

3DMark2003中已经有CPU测试项目了,不过并未计入总分,我们只需要运行游戏测试场景就可以得到最终的测试结果。

和3DMark2001一样,3DMark2003也有四个游戏测试场景,第四个场景才是完全基于DX9.0的测试场景,而第二和第四个场景则都是基于DX8.1的,第一个场景更是一个基于DX7.0的测试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3DMark2003需要用到PixelShaders2.0和VertexShader2.0技术,因此必须在DX9.0的环境下才能跑完全程。

但不能不提的就是3DMark03的公正性首次被质疑,由于3DMark03的跨度非常大,一个DX7、两个DX8、一个DX9测试项目,因此导致当年一些不支持DX9的显卡得分偏低。

在2003年下半年,NVIDIA以及ATI新一代显卡推出之际更是掀起了一阵针对3DMark的“优化驱动”风波,FutureMark的3DMark系列在D3D测试领域的老大位置已经十分松动了。

哪怕有了后来的和解,哪怕再有了一个bulid340的升级包,仍然无法阻止3DMark的影响力急剧下降,特别是AquaMark3的异军崛起,3DMark03不再是DirectX9测试的唯一选择了,这更是给3DMark03一个不小的打击。

3DMark05—DirectX9.0b

04年中期微软DirectX9版本升级,Futuremark也着手开发了完全采用DirectX9规范的测试软件,彻底抛弃了DirectX8显卡,高新技术的采用对显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吸取了3DMark03教训之后的3DMark05让Futuremark重拾信心,虽然3DMark05的权威性不如当年3DMark01,但在基准D3D测试软件领域,3DMark的地位依然是不可动摇的!

之前关于3DMark03最主要的批评在于它处理不同版本DirectX9的方式,更确切的说,实际上是3DMark03对于它们的处理方式没有差别。

尽管ATI和NVIDIA的产品在DirectX9这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同(NVIDIA可以支持部分精度,akaFP16和它们的2.0aShader支持),但是3DMark仍然将这些显卡统一处理,开启全精度的渲染通道。

而在3DMark05中,添加了一个很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过去没有的DirectX9的部分精度选项。

另外,ATI和NVIDIA的产品阴影处理并方式不一样,在一种架构工作的非常协调的测试软件,很有可能在另一种架构中引发性能问题。

因为只有一条渲染通道,3DMark对于这些阴影怎样提供给显卡要求的非常严格,而且还伴随着不少问题。

但随着NVIDIA和ATI显卡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3DMark05的权威性再次受到质疑,因为当时ATI的X1000系列跑分能力比NV的GeForce7高很多,但事实证明Futuremark的确是有远见性的,其测试结果能够反映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游戏性能:

在3DMark05之后所发布的很多DX9C游戏,其表现和3DMark05所反映出来的结果类似,ATI的3:

1架构的确占据优势。

3DMark06—DirectX9.0c

3DMark06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时至今日它依然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测试项目之中,因为它是目前最权威的DirectX9.0cBenchmark程序。

3DMark06刚发布时,让很多人有些小小的失望,因为它几乎完全照搬了3DMark05的三个游戏测试场景,只是加强了光影效果而已,测试画面看起来更加华丽了。

新引入的测试场景只有一个,完全针对DX9CHDR而设计,非常漂亮。

3DMark06虽然是由05改进而来,但它在设计理念方面的改动很大,新增的两个SM3.0场景非常华丽,而且首次将CPU得分计入3DMark06的总分当中,用以证明CPU在游戏里面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AI和物理方面,对于3D渲染的重要性反而被削弱)。

事实再次证明Futuremark的眼光很独到,现在的绝大多数游戏对CPU要求不高,只有那些RTS游戏(需要CPU计算大量物体和单位)和部分需要软件物理加速的游戏(比如Crysis)才会需要强力CPU的支持。

3DMarkVantage—DirectX10

以往Futuremark总是能够第一时间跟上微软的脚步,伴随着新版的DirectX的发布同步推出新一代的3DMark测试程序。

但在3DMark03/05/06时代,Futuremark饱受公正性和权威性的质疑,因为3DMark当中所使用的DirectX新特性和新技术,实际游戏中未必会采用,从而出现3DMark并不能代表实际游戏性能的情况。

可以说3DMark已经偏离了游戏测试路线,而纯粹的变成了一款技术演示程序或者说是理论测试软件。

因此,到了DX10时代,Futuremark改变了设计思路,并不急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