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形填空解题技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完形填空解题技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完形填空解题技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选材
从题材来看,高考完形填空题的选材新颖、时尚,注重知识、文化、教育与品位有机结合,符合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题材广泛,涉及人物故事、教育、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
例如2014年浙江卷“老师无意中的表扬却使学生改变很大”;
2014年北京卷“老师帮助一位小女孩获得同学们的认可”;
2014年湖南卷“妈妈通过教孩子熨衣服,使孩子学会如何处理生活中的棘手之事”;
2014年重庆卷的第二篇“要入乡随俗”;
2014年广东卷“就父母与孩子们的关系进行讨论”等。
2.体裁
从体裁来看,高考完形填空题通常以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为主,偶尔会出现议论文或说明文。
以2014年高考为例,除了广东卷考的是议论文、重庆卷第二篇考的是说明文之外,其他省份考的都是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
第二步:
挖空格
命题组找到了合适的文章后,就要准备动手挖去一些词汇,确定供考生处理的空格的位置,挖空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文章首句一般不设空
首句一般不设空,目的是让考生迅速进入主题,熟悉语言环境,建立正确的思维导向。
首句一般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等,这些元素实际上给我们理解原文和选择正确答案限定了范围,指明了方向。
In2012,IhadjustrecoveredformaseriousillnesswhenIreceivedaninvitationtoawriter'
sconferenceinOrlando,
时间人物事件地点
2.依照词汇的再现和重复挖空
(1)挖空的词大多是未挖空词的再现和重复
一般来说,在一篇完整的文章中,单词和语句共同构成一张语义网络。
在这个语义网络里,很多字词都有不同形式的再现和重复。
命题组的老师根据文章上下文构成的语义场,选取那些重复的词,那些在其他地方有或明或暗提示的词。
有选择地找出这些词,将它们挖掉,供考生处理的空格也就出来了。
[示例] (2014·
山东高考)Soin1887,sheappealedtotheManitobaLegislatureto__38__alicencetoherbutthey,too,refused.Charlotte__39_continued__topractisewithoutalicenceuntil1912.Shediedfouryearslaterattheageof73.
In1993,77yearsafterher__40_death__,amedicallicencewasissuedtoCharlotte.
38. B.donateC.issueD.show
分析:
选C 命题人之所以挖38空是因为下文40空后有“amedicallicencewasissuedtoCharlotte”,38空的issue正是此句中“issued”的词汇复现。
(2)未设空的文字一定是重要线索
一篇二、三百词的文章挖空后,不能影响到考生对全文大意和主旨的把握。
为了保证题目可解,待选空格的内容实际上必须要在保留的残缺不全的文章中给出提示,这就是命题者遵循的“重复原则”。
依据这一原则,每一个空格所对应的正确选项应该在文章中其他句子或段落中有所再现和重复,“重复原则”是完形填空解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4·
重庆高考)AlsobecautiousaboutexpressingangryinSoutheastAsiajustmakesyoulooksilly.
34.B.concernC.interestD.views
选A 命题人之所以挖此空格,是因为34空后的句子“GettingangryinSoutheastAsiajustmakesyoulooksilly”为本空的解题提供重要的线索,即gettingangry是一种情感(emotion)。
(2013天津高考)AsIheldmyfather’shandsonenight,Icouldn’thelpbutnoticetheircalluses(老茧)androughness.Hishandstellthestoryofhislifeasa16,includingallhisstruggles.
16.C.farmer
3.利用语法和固定搭配挖空
高考完形填空虽然以考查上下文语境的理解为主,但是也会偶尔结合语境考查语法和固定搭配。
[示例1] (2014·
天津高考)Itwasthen__25__Istartedtoappreciatethetoughchoicesshehadtomakeon__26_balancing__familyandwork.
25.B.whereC.whichD.that
选D 25空考查的是强调句型,故用that。
[示例2] (2014·
山东高考)While__21_nursing__herilleldersisterthroughouttheyears,Charlottediscoveredshehada(n)__22__inmedicine.
22.B.interestC.opinionD.voice
选B 22空考查固定搭配haveaninterestin“对……感兴趣”,其他三项后面一般都跟介词of;
若和in搭配,in应在名词之前。
第三步:
拟选项
1.正确选项是唯一的
这条看似显然的规律也能对解题有所帮助。
例如在四个选项中其中两个选项是一对同义词或近义词,那么这两个选项就可以同时被排除了。
这条规律我们称之为“同义必同错”。
山东高考)ButCharlottehadbeenpractisingwithoutalicence.Shehad__34_applied_for__adoctor’slicenceinbothMontrealandWinnipeg,butwas__35__.
35.B.refusedC.blamedD.fired
选B 从词义来看A、C两项属于近义词,都有“惩罚,责备”之意,这两个选项为同义选项,故可以利用“同义必同错”规律把这两项都排除掉。
2.各选项的语法形式是一致的
语法形式一致,一般指的是词性或词形变化一致。
例如同是四个动词,或四个连词,或四个形容词的最高级,或四个过去分词,或四个名词的复数等等。
浙江高考)
25.ofB.InspiteofC.ApartfromD.Asfor
26.B.enviedC.pleasedD.criticized
27.B.constantlyC.recentlyD.obviously
28.B.self-doubtC.self-pityD.self-defence
29.B.observingC.wonderingD.regretting
25~29中5个题的选项的词性和语法形式完全一致。
3.三个干扰选项之间的干扰程度各不相同
命题者在设计干扰选项时,并不是随心所欲,是经过缜密设计的。
从语法或单句看,干扰项与前后文字都可以形成搭配,对考生具有一定的迷惑作用。
一般情况下,有两个干扰项较容易排除,剩下的一个干扰项则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是误选率最高的一个。
一般解题时,我们都能较轻易排除两个选项,在剩下的两个之间反复斟酌改来换去,最后往往选的是那个干扰项。
为了尽量避免干扰选项的误导,应该在读文章的时候就先进行大致地分析推理,之后再看选项。
尽量不要直接把选项一一带入阅读。
比如,有时候一对反义词或表示相反概念的词同时出现在四个选项中,正确答案很可能就在其中,这就是所谓的“反义多一对”。
福建高考)Soitwaswithreallygreat__40__thatIstoodinchurchonerecentSunday,videocamerainhand,and__41_watched__my68-year-oldfathersweatinginhisshirt__42_before__risingtoplaythepianoinhisveryfirstrecital.(独奏会)
40.B.satisfactionC.strengthD.disappointment
选B 选项Bsatisfaction(满意)和选项Ddisappointment(失望)为一对反义词,本题可以利用“反义多一对”规律排除A、C两项。
所谓的规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其实,任何技巧都是对现象的不完全归纳,任何有针对性的规律都有局限性。
况且“反规律”、“反技巧”也是命题者着重研究的问题之一。
过度依赖“规律”,只能适得其反。
所以我们做题时要充分考虑“大环境”,注意文意和语法有机结合;
再合理分析“小环境”,先“完义”再“完形”,在不影响全局的前提下达到“互补”。
第二讲文章怎么读——看似“残缺不全”,实则“信息暗含”
由上一节内容可知,虽然一篇完形填空挖出了很多空格,变得“残缺不全”,有很大的阅读障碍,但为了解题的需要,文中保留了一些必要的信息和关键的解题提示,正是保留的这些信息和提示给我们指明了解题的方向和思考的范围。
如何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利用上文提到的“重复原则”解题,这就是如何读文的问题。
重视首句,把握开篇
完形填空一般无标题,首句一般不留空格,是完整的一句,全文信息从此开始。
抓住了首句信息,就抓住了故事的背景、文章的核心等。
1.利用首句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文章的体裁,捕捉文章的要素,预测故事的发展。
[示例1] ?
2014·
山东高考?
CharlotteWhiteheadwasborninEnglandin1843,andmovedtoMontreal,Canadaattheageoffivewithherfamily.
[分析] 直接信息: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事件?
夏洛特和他的家人搬到蒙特利尔?
,由此可以基本判定本文为记叙文。
预测信息:
下文很可能介绍夏洛特一家在蒙特利尔发生的故事。
湖南高考)ThesummerbeforeIwentofftocollege,Momstoodmeinherusualspotbehindtheironingboard(烫衣板)andsaid,“Payattention:
I’mgoingt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