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91782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

10-23个水分子

分子和原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水的挥发、闻到气味、湿衣服夏天干得快

分子和原子间存在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

轮胎充气、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气体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液态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都能以支持燃烧;

而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不支持燃烧

【巧学乐记】分子的性质可以简记为:

“小”“动”“间”“同”。

(3)分子运动现象

①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的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②如图所示的现象是烧杯A中溶液变红色;

产生现象的原因是浓氨水分子不停的运动,运动到了烧杯A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做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的实验①的目的是对照。

2.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概念

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联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备考提示:

(1)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最小粒子”是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这一观点来说的,而不是单纯的说分子是最小的粒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变化时:

①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②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③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1.原子的构成(高频考点)

(1)原子的结构

注意: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2.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高频考点)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②第一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第二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4.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

2、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则相对原子质量近似计算方法: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概念: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分类

种类

形成

所带电荷

阳离子

原子(或原子团)失去电子形成

正电荷

阴离子

原子(或原子团)得到电子形成

负电荷

(1)阳离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阴离子:

质子数<

3.离子符号

(1)书写方法: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所点电荷及电性,标法是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只带一个单位电荷时,数字1省略不写。

(2)离子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

②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如Al3+:

表示一个铝离子,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

元素及元素周期律

1.元素

(1)概念: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易错警示:

(1)元素是以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标准对原子的分类。

它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

Na、NH4+质子数都是11。

(3)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之最: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元素符号

(1)书写:

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2)意义:

宏观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

(3)常用的元素符号

氢碳氧氮钠镁铝磷硫

H__C____O___N__Na__MgAlPS__

氯钾钙锌铁铜锰汞

_ClKCaZnFeCuMnHg__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或2个)

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

易得到电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4.元素周期表(高频考点)

(1)排列依据: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2)周期(横行):

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3)族(纵行):

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

(4)排列规律

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②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③同一周期(第一层除外)的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增至8。

④同一周期,金属元素开头,慢慢过渡到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结尾。

(4)每一格(以钙元素为例)中各部分的含义。

考法探究

常在选择题、填空与简单题镇南关考查。

常涉及:

1.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

2.微观粒子的性质:

“小”、“动”、“间”、“同”。

物质受热膨胀是微粒间的间隔变大,不是微粒的体积变大。

3.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必须是在化学变化中)。

(2014·

云南)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B)

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体积变小

C.18g水中大约有6.02×

l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氨水挥发,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变小;

18g水中大约有6.02×

1023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了对方分子之间的间隔。

【答案】B

(2013·

云南普洱)常温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

A.蒸馏水

B.铁

C.氯化钠

D.金刚石

粒子结构示意图

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常考点,依据题给粒子结构示意图,进行考查:

1.判断原子、离子(阴离子、阳离子)

区分原子和离子的主要根据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

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依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一些基本信息

(1)该粒子的质子数。

(2)该元素的种类。

(3)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3.判断几种粒子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

关键看粒子的质子数是否相等。

质子数相等则为同一种元素。

4.最外成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1)该粒子是否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判断相对稳定结构主要看最外层电子数是否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

(2)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

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

(3)判断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对原子而言,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氦除外)。

(2014·

云南)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

B.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解析】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答案】D

江苏盐城)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属于离子的是Na+(填写离子符号)。

(2)若D表示某元素原子,则m=7,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在A、C形成的化合物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2。

【点拨】B中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属于离子,核电荷数为11,所以为Na+;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时,则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D的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

C在形成化合物是容易得到2个电子,显-2价。

考查时,常涉及: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2.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如“3H”表示3个氢原子。

3.考查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时要注意认清最多的是“金属”、“非金属”还是“非金属固体”元素。

4.物质成分中指的是元素。

云南)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解析】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

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

【答案】C

2(2013•云南昆明)某运动型饮料的成分含量如右图所示,其中的钾、钙、钠指的是(C)

某运动型饮料

Cationgmg/100ml

Na+(钠)49

K+(钾)21

Ca2+(钙)2

A.单质B.原子

C.元素D.分子

点拨:

某运动型饮料的成分含量中的“钾、钙、钠”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钾、钙、钠”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元素周期表

考查的角度主要有:

1.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理解:

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

2.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4、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判断,“钅”字旁的都是金属元素;

“气”、“石”、“氵”字旁的是非金属元素。

云南)2014年5月7日在南京丢失的放射源铱-192,于5月10日安全回收。

铱-192是高危放射源,会危害人体健康。

据下图判断,有关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铱的元素符号是Ir

C.铱原子的原子序数77

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

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7、铱的元素符号是Ir、元素的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