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上第三单元个性化学习导学案自主精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7023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三上第三单元个性化学习导学案自主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三上第三单元个性化学习导学案自主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三上第三单元个性化学习导学案自主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三上第三单元个性化学习导学案自主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三上第三单元个性化学习导学案自主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三上第三单元个性化学习导学案自主精品.docx

《人教三上第三单元个性化学习导学案自主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三上第三单元个性化学习导学案自主精品.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三上第三单元个性化学习导学案自主精品.docx

人教三上第三单元个性化学习导学案自主精品

汉丰一校语文个性化教学设计内容结构

第三单元

(主备:

扈月星)

第三单元的主题“心中的秋天”。

由四篇课文组成。

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古诗二首》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风筝》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物。

课文中可谓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单元学习目标】

⒈学习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2、学会用多种形式积累有关“秋”的语言。

(1)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2)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

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

(3)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5、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课时分配

具体教学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

第9课《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夜书所见》

1、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第二课时

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课时教学流程

(一)课时

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行为)

教师指导要点

(导的设计)

教学反思

经典诵读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诵读小老师教读一遍。

2、生自由练读1分钟。

3.小老师指名回答并诵读2人,并互读1遍。

4、集体齐诵1遍。

学习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有关古诗的资料。

 

 

2、(出示课文挂图)看图说话:

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1、揭题: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2、引导学生交流看图收获。

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读不通畅的地方作上记号。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读不通畅的地方作上记号。

2.自学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并想好在组内提问。

3、读诗并划出节奏,按自己的节奏读诗两遍以上。

师巡视指导自学。

小组交流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3.组长示范读诗,小组讨论诗的节奏。

4.组解答:

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5.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

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6.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他想到什么呢?

7.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

合作提示:

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准备全班提问发言。

探究问题:

1、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2.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

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3、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他想到什么呢?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诗。

全班共享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

2.齐读诗文。

3、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1.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体会情感:

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3.感情朗读:

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总结拓展

1、诵读全诗,练习背诵

2、默写全诗。

3、说出图画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组员相互口述)

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首古诗知道秋天是个迷人的季节,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二)课时

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行为)

教师指导要点

(导的设计)

教学反思

经典诵读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诵读小老师教读一遍。

2、生自由练读1分钟。

3.小老师指名回答并诵读2人,并互读1遍。

4、集体齐诵1遍。

学习引入

1、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2、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3、齐读课题。

1、介绍诗人: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2、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自主学习

1、自读:

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

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自悟:

初读自说诗的大意。

4、自疑:

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自学提示:

1、自读:

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

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自悟:

初读自说诗的大意。

4、自疑:

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师巡视指导自学。

小组交流

1、小组检查通读一遍,把诗读正确,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

2、再读古诗:

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内心是什么感受?

从哪里看出来,

口头填空:

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

3、思考:

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口头填空: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___

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

4、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探究问题:

1、思考:

从独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口头填空:

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

2、思考:

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口头填空: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___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

全班共享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

从哪里看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节奏、韵律。

3.想象画面:

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1.指名朗读诗文。

问:

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

问:

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

问:

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总结拓展

角色体验:

①如果你就是王维日思夜想的兄弟,你在登高时会怎样思念自己的兄弟,在心里会对兄弟说些什么?

②哪一位愿做诗人王维,你想对你思念的、同时也在思念

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首古诗知道远在他乡的游子每逢过节的时候都如此的想念家乡以及自己的亲人,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板书设计: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景物思乡之情忆

人物追忆童年思念亲人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课时分配

具体教学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

10、风筝

第一课时

认字、写字;读通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3-6自然段“放风筝”和“找风筝”

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课时教学流程

(一)课时

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行为)

教师指导要点

(导的设计)

教学反思

经典诵读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诵读小老师教读一遍。

2、生自由练读1分钟。

3、小老师指名回答并诵读2人,并互读1遍。

4、集体齐诵1遍。

学习引入

唤起情感: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生交流。

  

1、引导学生诉说自己的童趣。

2、谈话板书课题: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易读错的生字,多读几遍。

2、正确读写:

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

思考:

书写生字时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哪些词的意思还不懂。

3、再读课文,试着想一想课文写了关于放风筝的哪几个方面?

1.课件出示自主学习提示:

(1)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将相应的句子多读几遍。

提醒字音:

缝、脆

(2)书写一遍“我会写”的10个生字,边写边思考这些生字在书写时,你要提醒大家书写时注意的地方。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关于放风筝的哪几个方面?

试着给课文分段。

2、巡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相机指点。

小组交流

1.组内分工读课文,互读正字音。

互解的词语。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

凌空飞起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垂头丧气

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

(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3、交流分段情况,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出示合作提示:

1.组内分工读课文,互读正字音。

互解的词语。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

凌空飞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3、交流分段情况,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读写提示:

1.“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

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

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

“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全班共享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2、小组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课文讲了什么事?

说说你的体会。

1、点拨:

分段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2、提示抓住关键句子。

总结拓展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收集描写心情的词语

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会了生字,采用游戏的形式认会了二类生字,并且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能够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示美读优美片段。

(二)课时

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行为)

教师指导要点

(导的设计)

教学反思

经典诵读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诵读小老师教读一遍。

2、生自由练读1分钟。

3.小老师指名回答并诵读2人,并互读1遍。

4、集体齐诵1遍。

学习引入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师:

风筝就是纸鸢,很早就是我们孩子快乐的玩物之一。

这节课让我继续走进他,并去放风筝吧。

自主学习

自学课文2、3自然段。

(做风筝、放风筝)  

1、读课文2、3自然段,勾画出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

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2、角色转换,想象:

(1)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2)角色转换:

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3)角色转换:

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学习第4—8自然段

(找风筝)

  1、读课文4-6自然段:

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角色转换,想象:

  

(1)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出示提示一:

1、读课文2、3自然段,勾画出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

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2、角色转换,想象:

(1)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2)角色转换:

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3)角色转换:

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出示提示二:

1、读课文4-6自然段:

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角色转换,想象:

  

(1)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师巡视检查自学,指导作批注。

小组交流

交流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1、组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交流勾画的心情语句。

3、结合自学提示,相互交流角色转换想象的情境。

师巡视检查,指导交流得出小组共同意见。

全班共享

小组汇报

朗读表达作者的情感。

点拨提示: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总结拓展

1、《风筝》的作者是。

课文先写了孩子们,接着写了,

最后写风筝断了线,他们。

在这中间,孩子们也经历了由到,最后到的情感变化过程。

2、我们想做一个_______________

的风筝,经过地制作,却,但我们。

3、读了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一课,感受到了小朋友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我们也要学习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放风筝的情景。

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高兴

放风筝高兴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

找风筝难受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课时分配

具体教学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

第11课《秋天的雨》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2、3、4自然段。

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动情朗读,体会秋雨的美。

课时教学流程

(一)课时

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行为)

教师指导要点

(导的设计)

教学反思

经典诵读

与秋天有关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凤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浸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诵读小老师教读一遍。

2、生自由练读1分钟。

3、小老师指名回答并诵读2人,并互读1遍。

4、集体齐诵1遍。

学习引入

 1、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2、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1、唤起情感:

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

你喜欢秋天吗?

为什么?

  2、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

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板书揭示课题)

自主学习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利用各种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正确读写:

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味、粮食、加紧、丰收

思考:

书写生字时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哪些词的意思还不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喜欢的课文段落。

了解课文内容,想一想从那几方面来写秋天的雨。

3、积累描写文中擦写秋雨的词句,反复读,并做上记号。

出示自学提示: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利用各种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正确读写:

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味、粮食、加紧、丰收

思考:

书写生字时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哪些词的意思还不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喜欢的课文段落。

了解课文内容,想一想从那几方面来写秋天的雨。

3、积累描写文中擦写秋雨的词句,反复读,并做上记号。

小组交流

1、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易错字书写的注意事项。

2、小组交流,课文主要讲了秋天的雨的那几个方面。

3、同组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课文段落。

合作提示:

1、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易错字书写的注意事项。

2、小组交流,课文主要讲了秋天的雨的那几个方面。

3、同组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课文段落。

全班共享

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齐读汇报的相应段落。

依次汇报自学提示的问题,其余学生在书上圈出重点词。

并适时补充。

师相机点拨

总结拓展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

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会了生字,采用游戏的形式认会了二类生字,并且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能够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示美读优美片段。

(二)课时

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行为)

教师指导要点

(导的设计)

教学反思

经典诵读

与秋天有关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凤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浸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诵读小老师教读一遍。

2、生自由练读1分钟。

3、小老师指名回答并诵读2人,并互读1遍。

4、集体齐诵1遍。

学习引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自主学习

1、勾画出课文写秋雨的色彩和气味时写了哪些事物,并找出描写颜色和气味的词语?

2、找出秋天快到了,动植物做了哪些准备的语句?

3、想象画面:

秋天的雨美吗?

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4、问题探讨: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出示自学提示:

1、勾画出课文写秋雨的色彩和气味时写了哪些事物?

2、找出秋天快到了,动植物做了哪些准备的语句?

3、想象画面:

秋天的雨美吗?

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4、问题探讨: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师巡视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批注。

小组交流

1、交流自觉提示中勾画的相关词句。

2、交流想象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在组内阐述。

3、共同探讨问题: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全班共享

班级共同分享小交流的成果。

汇报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1、教师引述:

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

3、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总结拓展

1、照样子,写句子。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带给()的是(),带给()的是()。

2、你见的秋天的雨还是什么,你想怎么写秋天的雨?

动笔写下你心中秋天的雨吧。

1、引导学生拓展活动:

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师小结:

神奇的秋雨,让我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大自然的旋律,就让我们把一幅幅美丽的画留在心里吧!

 

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丰收欢乐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课时分配

具体教学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

语文园地三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时先让学生整理一下想说的内容,灵活选用交流方式。

组织他们相互交流,把快乐表达清楚。

第二课时

读读背背我的发现

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