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美丽童话里的那些中国外销瓷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90658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徒生美丽童话里的那些中国外销瓷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徒生美丽童话里的那些中国外销瓷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徒生美丽童话里的那些中国外销瓷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徒生美丽童话里的那些中国外销瓷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徒生美丽童话里的那些中国外销瓷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徒生美丽童话里的那些中国外销瓷Word格式.docx

《安徒生美丽童话里的那些中国外销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徒生美丽童话里的那些中国外销瓷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徒生美丽童话里的那些中国外销瓷Word格式.docx

安徒生童话反映的“中国热”

“这是东风,他穿一套中国人的衣服。

‘哦!

你从哪个地区来的?

’妈妈说。

‘我相信你到天国花园里去过。

’‘我明天才飞到那去,’东风说。

‘自从我上次去过以后,明天恰恰是100年。

我现在是从中国来的——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

’”

这是安徒生童话《天国花园》中一段对中国的描写,在他笔下的中国是接近“天国”的存在。

文中提及的中国标志性建筑“瓷塔”,指的是位于南京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图1)。

1656年,荷兰人约翰·

纽霍夫绘制的“南京瓷塔”(图2)第一次将其带入欧洲人的视野,并使其成为带动“中国热”浪潮产生的重要因素,法王路易十四甚至根据“瓷塔”的形制,在凡尔赛宫附近建了一座相似的特里亚农瓷宫,用于存放其收藏的中国瓷器。

其实“瓷塔”的称呼并不准确,确切来说琉璃是一种带釉陶器,但这种称呼及其在欧洲的影响力反映了“中国热”浪潮之下,欧洲人对于中国瓷器的追捧。

图2约翰·

纽霍夫绘南京瓷塔

安徒生的多篇童话中都提到了中国瓷器,并以之体现贵族生活的奢华,如其以中国为故事背景的童话《夜莺》中提到:

“宫殿是世界上最华丽的,完全用细致的瓷砖砌成,价值非常高,不过非常脆薄,如果你想摸摸它,你必须万分当心。

《夜莺》中所描绘的中国皇帝的宫殿是不符合实际情形的,用瓷砖或瓷器来装点宫殿是欧洲贵族彰显身份的举动,如葡萄牙菲利普二世下榻里斯本的桑托斯宫,宫内有间圆顶天花板的房间,大手笔地饰满了中国青花瓷器。

由此看出,当时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十分有限,而贸易成为了中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纽带,法国画家布歇曾创作过一系列直接描绘中国的油画,这些作品中表现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与真实情景有很大出入,带有明显的臆想成分,但其中出现的陶瓷器却十分写实,如《中国皇帝上朝》(图3)一幅中出现动物形钮的青花盖罐、彩绘瓷塑人偶和成套的紫砂茶具,都是当时外销瓷的常见品种与形制。

图3布歇《中国皇帝上朝》18世纪法国

洛可可式的贵族瓷

18世纪上半叶,“中国热”浪潮催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并迅速风靡整个欧洲,洛可可的一大特点即喜欢用中国瓷器或其他中国元素来装点室内,因此,日本美术史家小林太市郎认为应将“洛可可风格”称之为“中国——法国式”。

安徒生童话《枞树》中描绘了一个贵族家庭室内场景:

“两位穿得很整齐的仆人走来了,把这枞树抬到一间漂亮的大客厅里去。

四边墙上挂着许多画像,在一个大瓷砖砌的火炉旁边立着高大的中国花瓶——盖子上雕塑着狮子。

这儿还有摇椅、绸沙发、堆满了画册的大桌子和价值几千几万元的玩具——至少小孩子们是这样讲的。

其中“高大的中国花瓶”成为重点表现的对象,安徒生试图以此表现贵族生活的品味与奢靡。

花瓶类瓷器常出现在清代盛期的外销瓷中,且器型极为丰富,尤其是康熙一朝,常见的有棒槌瓶、凤尾瓶、梅瓶、将军罐等,而此处提到的狮钮盖瓶亦是当时外销瓷中十分常见的一种。

19世纪法国收藏家古斯塔夫·

莫罗(GustaveMoreau)收藏了一件康熙五彩大瓶,高约70厘米,体量巨大,瓶盖上堆塑的狮子钮约高8厘米,其特征与《枞树》文的描述如出一辙;

另外瑞典哥德堡市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乾隆年间的白釉双耳狮钮盖瓶(图4),其形制也十分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件盖瓶是半成品,于中国素烧后再运往瑞典构图上彩,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以素胎的状态保存至今。

图4清乾隆白釉双耳狮钮盖瓶瑞典哥德堡市博物馆藏

釉上彩瓷器需要两次烧制,因此常在景德镇烧成白瓷后,运往欧洲后再加釉上彩,这是外销瓷中一种常见的二次装饰方式。

青花瓷只需高温一次烧成,因此一般都在景德镇烧成。

而除了二次装饰,外销瓷还多见于定制行为,《景德镇陶录》中有载:

“洋器,专售外洋者,有滑洋器、泥洋器之分。

商多粤东人,贩去与鬼子互市,式样奇巧,岁无定样。

”最为出名的定制瓷器即纹章瓷,通常供西方国家、军队授勋,或贵州喜庆典礼之用,18世纪早期的欧洲贵族和上层人士以拥有装饰纹章徽盾的中国瓷器作为荣耀和权威的象征。

(图5)图5清乾隆粉彩描金侍女纹八方盘哥德堡市博物馆藏(此器为马丁和科尔家族订制的成套英国纹章瓷)

《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一文则呈现了一个落魄贵族的瓷器收藏,并以三个贵族收藏的瓷塑人偶作为主角:

“桌子上有一个可爱的瓷做的小牧羊女。

她穿着一双镀了金的鞋子……紧靠近她的身旁,立着一个小小的扫烟囱的人。

他像炭一样黑,但是也是瓷做的……紧贴近他们有另一个人物。

这人的身材比他们大三倍。

他是一个年老的中国人。

他会点头。

他也是瓷做的……”图6外销瓷人偶

瓷塑人偶(图6)十分符合欧洲人的审美趣味,常作为陈设摆件置于室内,最常摆放在家中的壁炉架子之上,英国画家荷加斯《时髦的婚姻》系列第二景《婚约》(图7)对此有所表现,主人公身后的壁炉上方陈列了一系列白瓷塑像和两尊紫砂弥勒佛像。

外销瓷塑人偶大致可分四类,一是中国人形象的人偶,通常为清装人物像、戏曲故事人物像等;

二是迎合西方审美的欧洲人形象;

三是狮子、马、麒麟等动物和人物组合出现的形象,如骑狮、骑马或驯兽像等;

四是宗教人物形象,多为观音、罗汉、布袋和尚、八仙、福禄寿三星等。

除此之外,瓷塑动物也常出现在外销瓷的运载清单之中,飞禽走兽皆有所表现,如狮子、大象、兔子、鹦鹉、鸭子等,亦作为陈设或赏玩之用。

图7荷加斯《时髦的婚姻》系列《婚约》

市民日用外销瓷遍及生活各方面

18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也随之成长起来,包括城市中的工、商业资本家、手工工场主以及农村中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租地农业家。

这一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十分富足,贵族对瓷器的喜好也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追求贵族般的生活品质。

法国画家夏尔丹《饭前祈祷》、格勒兹《被宠坏的孩子》等表现市民日常生活的油画作品,都出现了不同形制、不同釉色的瓷器。

这意味着在这一时期,中国瓷器已在欧洲普及开来,不再仅仅是名流贵族的珍藏品,而已成为生活富裕的市民阶级的日常用品,并经常出现在其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最普遍的外销瓷品种是餐具、茶具和咖啡具等实用瓷,此处有一份丹麦东印度公司一份1760年的运载清单,基本可以反映这一特点:

“巧克力杯6008,咖啡杯149337,茶杯307318,黄油碟804,小汤碗配碟5602,汤盘10448,餐盘29289,小甜品盘5333,调味汁船322,各式盘24,各式色拉碗70,瓷兔15,各式人偶42,成套餐具486,成套茶具522,成套咖啡具28,装饰瓷板92,带盖汤盆292,带盖咖啡壶162,奶罐748,茶壶3928,三至五件一组的各式潘趣酒碗321,潘趣酒碗2813,潘趣酒杯280,各式啤酒杯305,卫浴用具86,油醋瓶114。

此外,还可以发现的是进口茶杯、茶壶及成套茶具的数量巨大,甚至远远超过了咖啡具,这是由于18世纪中国茶叶在欧洲十分风行的原因。

据统计,在英国领土上,不分男女、老友及等级差别,每人每年平均需要一磅以上的茶叶,巨大的茶叶需求量也带动了瓷器贸易额的增加。

安徒生童话《茶壶》中以一只瓷质的茶壶为主角:

“从前,有一个茶壶很骄傲。

它看着自己光滑的瓷感到骄傲……在这套喝茶的用具中有杯子、奶油罐和糖罐,它们把茶壶盖的缺点记得清清楚楚……”图1219世纪瑞典东印度公司订货样品西方古董公司藏图13五彩瑞兽纹瓜棱执壶西方古董公司藏

这里的茶壶所配套的奶油罐、糖罐等并不是中国传统形制,而是为了迎合欧洲人的饮茶方式所特别烧造的完全欧式造型的器物,除此之外还有汤盆、剃须盘、执壶、单柄壶、双口瓶、带柄的容器、船型或头盔形的调味瓶、按欧洲模型制作的鹅、鸭、鱼之类的动物形器皿等,都是为了迎合欧洲人生活习惯与审美所特制,它们大部分仿制于欧洲常用的金银器或玻璃器皿。

除了各种特殊的器形外,瓷器的装饰纹样的审美需求也有所不同,西方古董公司藏有一件瑞典东印度公司的订货样品(图12)(图13),其折沿上用蓝、绿、浅红、褐色和金色几种釉彩画出四种不同风格的装饰纹样,提供给订购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选定后经过定制代理机构交景德镇制作。

另一种方式则是提供所需装饰图案(圣经故事、风景画、西洋人物画)的木制样品或陶器样品,要求仿制。

图818世纪法国夏尔丹《带烟斗的静物画》图918世纪法国夏尔丹《花瓶》

夏尔丹的静物画《瓷茶壶和紫葡萄》和《带烟斗的静物画》(图8)(图9)中也出现了釉上彩的瓷茶壶,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幅绘画作品中的茶壶都做了金属装饰,无独有偶,这是除后加彩以外的另一种常见的二次装饰。

由于瓷器易碎的性质,外销瓷在运往欧洲后,外国工匠常常会在壶口、壶把及口沿等易碎处镶嵌贵金属,如《瓷茶壶和紫葡萄》中的瓷茶壶除在口沿处镶嵌金属边外,还在壶盖和壶把上镶上金属扣,以避免斟茶时壶盖滑落摔碎。

除此之外,18世纪法国画家让·

艾蒂安·

利奥塔尔的《巧克力女郎》(图10)表现了一个正为主人上茶的女仆,有趣的是,女仆端着的托盘上放着一只釉上彩瓷茶杯,而茶杯外面居然又套有一层玻璃杯,可见当时欧洲市民阶级对中国瓷器的珍视。

图1018世纪法国洛可可风格画家让·

利奥塔尔《巧克力女郎》

欧洲仿制瓷的异军突起

18世纪下半叶,虽然中国瓷器已在欧洲平民家庭中普及开来,但仍相对昂贵,加之瓷器易碎的性质,促使欧洲人引进锔瓷技术。

《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中提到:

“他可以补好的!

”扫烟囱的人说,“他完全可以补好的!

请不要过度地激动吧。

只消把他的背粘在一起,再在他颈子上钉一个钉子,就可以仍然像新的一样,仍然可以对我们讲些不愉快的话了。

”……他真的被修好了。

这家人设法把他的背粘好了,在他的颈子上钉了一根结实的钉子。

他像新的一样了,只是不能再点头罢了。

此外还有《茶壶》中亦提到:

“前面是一个壶嘴,后面是一个把手,它老是谈着这些东西。

可是它不谈它的盖子。

原来盖子早就打碎了,是后来钉好的……”

这两处都可以体现当时欧洲人对于瓷器的珍视,尤其是茶壶,作为日用品,在“钉好”之后继续使用,不仅体现了瓷器在日常生活中属于较为贵重的用品,同时体现了当时丹麦甚至于欧洲的锔瓷工艺已臻成熟。

但锔瓷工艺何时传入欧洲,以什么方式传入,哪一个国家最先掌握?

这些问题都尚未得到考证。

与此同时,制瓷技术在欧洲也得到了普及。

保守估计,在18世纪的百年中,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在6000万件以上。

再加之丝绸、茶叶等中国产品的在欧洲的热销,贸易额十分巨大,但此时欧洲产品却鲜少能够进入中国市场,在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下引发了巨大的贸易逆差,导致了欧洲各国皇室的金银大量外流,是以能够自己生产瓷器,成为欧洲各国迫切的愿望。

欧洲范围内,荷兰最早于1653年建立皇家代尔夫特蓝瓷厂,但只能生产陶器和软质瓷。

法国传教士殷弘绪(佩里·

昂特雷科莱)是欧洲各国成功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