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各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0592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学各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医儿科学各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医儿科学各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医儿科学各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医儿科学各论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学各论文档格式.docx

《中医儿科学各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学各论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儿科学各论文档格式.docx

荆防败毒散。

时行感冒发热较重者可选用:

柴葛解肌汤。

(二) 

风热感冒:

发热较重,有汗热不解等。

辛凉解表 

银翘散。

寒包热郁或寒热夹杂:

表里双解。

(三) 

暑邪感冒:

清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

(四) 

虚证感冒:

反复发作,寒热往来,时轻时重,鼻流清涕,

自汗盗汗等。

调和营卫 

黄芪桂枝五物汤。

(五) 

兼证:

挟惊、挟滞、挟痰(略)

二、咳嗽

1.病因病机:

病因:

主要是感受外邪,肺脾虚弱是内因。

病变部位:

主要在肺,常涉及于脾。

病理产物:

病机关键:

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4.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

疏散外邪,宣通肺气。

内伤咳嗽:

辨别病位、病性,随证施治。

5.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金沸草散加减;

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2)内伤咳嗽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痰湿咳嗽——燥湿化痰止咳——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

气虚咳嗽——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味

阴虚咳嗽---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

三、肺炎喘嗽

1.概念:

是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上壅为主要特征的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

(热、咳、喘、痰、煽)

2.古代文献:

病名首见于清·

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

3.病因病机:

肺气郁闭,肺失宣降

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9.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

1、相关病史

2、症状:

起病急,热、咳、喘、痰典型表现,新生儿多见不乳吐沫、精神萎靡。

3、体征:

双肺听诊固定中细湿罗音。

4、胸片:

小斑片影或不均匀大片影。

实验室:

血尿、病原学检查

10.证治分类

(1)常证风寒闭肺——辛温开肺——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止咳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泄热——三黄石膏汤

阴虚肺热——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加减

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变证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邪陷厥阴———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四、哮喘

1.病机:

外因诱发,引动伏痰,痰阻气道,痰气相搏

2.病名首见于《丹溪心法·

喘论》“哮喘专主于痰”并提出哮证已发,攻邪为主未发则扶正为要。

病因病机:

内因:

伏痰;

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

外因:

感受外邪;

7..哮喘的治疗原则:

发作期:

攻邪以治其标;

缓解期:

扶正而治其本

第五章脾系疾病

一、鹅口疮

1.发病特点:

多见于初生儿,小婴儿;

久病体虚婴幼儿;

长期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患儿

2.证治分类:

心脾积热——清心泻脾——清热泻脾散

虚火上浮——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加减

3.外治法

(1)2%碳酸氢钠溶液,哺乳前后清洁口腔。

(2)冰硼散或青黛散+少量蜂蜜调和外涂3次/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

(3)龙胆紫涂擦患处,每日1~2次。

(4)病变广泛者:

制霉菌素局部涂抹10~20万U/ml,每日2~3次。

二、口疮

是指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发生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

口疮发生于口唇两侧者,又称燕口疮;

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又称口糜。

 

2.口疮的诊断要点

(1)病史:

外感邪毒或内伤乳食

(2)症状体征:

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点,大小不等,甚则满口糜腐,疼痛流涎或伴发热或者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

(3)血象:

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或正常

3.口疮病位:

心脾胃肾。

(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舌本,胃经络齿龈)

3.辨证要点

(1)辨虚实:

起病、病程、临床症状(多红痛明显为实)

(2)辨脏腑:

心—舌上、舌边;

脾胃—口颊、上颚、齿龈、口角溃烂

4.口疮治疗原则外内外并治实证:

清热解毒、泻心脾积热虚证:

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5.治法冰硼散(口疮鹅口疮);

錫类散(口疮);

吴朱萸(口疮鹅口疮);

龙胆紫(口疮鹅口疮);

三、呕吐

1.中西互参:

见于西医学多种疾病中,主要指消化功能絮乱病。

注意排除:

(1)颅脑疾患:

常以呕吐为前驱症状,之后神昏、抽搐,吐特点为喷射性,无恶心及诱因伴头痛头晕。

(2)如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以呕吐为表现。

(3)传染病

2.呕吐的病机关键:

胃失和降

3.鉴别诊断:

溢乳—又叫漾乳,小儿哺乳后乳汁自口角溢出,多为哺乳过量或过急所致,并非病态。

4.辨证要点

(1)伤食吐—呕吐酸臭,吐后觉舒

(2)胃热吐—食入即吐,吐物热臭。

(3)虚寒吐—食久方吐,吐物清冷。

(4)肝气犯胃—呕吐酸苦,暖气频频

5.治疗原则:

先宜祛除病因结合和胃降逆

五、泄泻

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小儿常见病。

2.泄泻的诊断要点

(1)病史:

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冒风寒、感受时邪病史。

(2)一般症状:

a.便次:

明显增多,日4-5次以上,重症10次以上。

b.粪质:

粪质稀薄或如水样(或夹奶块、不消化物或夹少量黏液)

c.伴见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

(3)重症:

a.脱水:

神疲萎软、高热烦躁、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等。

b.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

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

(4).理化检查:

a.便常规:

脂肪球、少量白细胞、红细胞。

b.病原学:

轮状病毒(+);

致病性大肠杆菌培养(+)。

3.证治分类

(1)常证:

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伤食泻——消食化滞,运脾和胃——保和丸加减。

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2)变证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参乌梅汤加减。

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六、厌食

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

2.治疗原则:

运脾开胃

七、积滞

1.定义:

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

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特征。

消食化积,理气行滞

3.证治分类

(1)乳食内积——消乳化食,和中导滞——乳积——消乳丸、食积——保和丸

(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食化滞——健脾丸加减

八、疳证

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

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

2.“疳”含义:

疳者甘也,小儿恣食肥甘病因

疳者干也,气液干涸病机

形体羸瘦症状

3.疳的分类

(1)按五脏:

肝疳、心疳、肺疳、脾疳、肾疳

(2)按病因:

蛔疳、食疳、哺乳疳

(3)按患病部位:

眼疳、鼻疳、口疳

(4)按某些证候:

疳嗽、疳泻、疳肿胀

(5)按病程(情)和证候特点:

疳气、疳积、干疳

目前,临床一般将疳证按按病程(情)和证候特点分证

4.兼证

(1)眼疳:

脾病及肝——肝阴不足,不能上荣于目——视物不清,夜盲目翳

(2)口疳:

脾病及心——心火上炎,熏蒸口舌——口舌生疮

(3)疳肿胀:

脾虚不运——气不化水,水湿泛溢——周身浮肿

(4)肺疳:

脾病及肺——土不生金,肺卫不固——易感冒咳喘、潮热

(5)肾疳:

脾病及肾——肾精不足,骨失所养——骨骼畸形

5.诊断要点之一注意:

体重低于正常同龄儿童平均值15%以上,严重低于40%以上

6.鉴别诊断

(1)疳证vs.厌食:

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

无明显消瘦,无精神异常。

(2)疳证vs积滞:

不思乳食,脘腹胀满,大便酸臭,无明显消瘦,无精神异常。

7.治疗原则:

健运脾胃1.疳气:

以和为主2.疳积:

以消为主、或消补兼施3.疳干:

以补为主

第六章心肝疾病

.二、汗证

1.辨证要点:

自汗:

气虚、阳虚;

盗汗:

阴虚、血虚

肺卫不固:

自汗为主,以头颈胸背为主。

营卫失调:

自汗为主,汗出遍身而不温

气阴亏虚:

盗汗为主,汗出而虚热

湿热迫蒸:

自汗或盗汗,汗出而肤热

六、惊风

1.四证八候①四证:

即痰、热、惊、风,主要描述急惊风的症状。

也概括了急惊风的病机

②八候:

搐、搦、颤、掣、反、引、窜、视,描述惊风的症状。

一旦出现意味着惊风的发生,但多少与急慢强弱可以不同。

2.分类:

分为急惊风,慢惊风两类。

急惊风——起病急,抽搐有力,为全身性抽搐,痰、热、惊、风四证俱备。

慢惊风——起病缓,抽搐无力,有时仅为局部抽搐,以全身虚寒证为主。

3、急惊风的分证论治

(1)风热动风——疏风清热,熄风定惊——银翘散

(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

(3)邪陷心肝——清心开窍,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4)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

(5)惊恐惊风——镇惊安神,平肝熄风——琥珀抱龙丸

4.西医疗法

(1)体位、压舌板

(1)退热:

物理降温(冷湿毛巾、酒精浴、冰袋)药物降温(美林、百服宁、泰诺)

(2)抗惊厥:

①10%水合氯醛50mg/kg,保留灌肠

②严重:

安定0.3~0.5mg/kg/次,最大量<10mg,静脉注射。

苯巴比妥钠每次8~10mg/kg,肌内注射

(3)预防脑损伤:

①吸氧②地塞米松;

速尿;

20%甘露醇1~2g/kg,于20~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

第七章肾系疾病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5.分证论治

(1)急性期

常证:

风水相搏——疏风宣肺,利水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

湿热内侵——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五味消毒饮和小蓟饮子

变证:

邪陷心肝——平肝泻火,清心利水——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

水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水毒内闭——通腑降浊,解毒利尿——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2)恢复期

阴虚邪恋——滋阴补肾,兼清余热——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气虚邪恋——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

4.西医疗法: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无特别疗法。

二、肾病综合征

1.概念肾病综合症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白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肿为特征。

2.病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