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90218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Word格式.docx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Word格式.docx

(1)对罗贵斌老人进行家访,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状况;

(2)评估罗贵斌老人的家庭收入情况,帮助其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

(3)整合社区资源,联系社区老年协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志愿者,为罗贵斌老人建立社区照顾的关系网络,让其能够得到日常生活的照顾,推动社区互助气氛的形成;

(4)鼓励罗贵斌老人多参与社区提供的各种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案例一

城市居民张某的前妻病故,留有一子,现在的妻子李某是来自外地某村的“外来媳”,没有当地城市户籍。

半年前,张某失业,被查出患有癌症,几轮治疗已花光家中积蓄,全家人为筹措治疗费用犯愁。

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

 

目前,家庭重担全落在了李某一人肩上,她不仅要照顾卧床的丈夫,还要赚钱养家,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李某一直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收入不高 

且不稳定,全家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李某感到压力很大,一直渴望有人帮忙,但是她在当地没有亲戚,如今刚嫁过来,不会讲当地方言,也没有朋友 

可以倾诉,有的邻居认为她是外地人,不愿与她多交往,李某感到很难受,因此也较少参加社区活动。

社会工作者在调查时发现,张某所在的社区比较贫困,“外来媳”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帮助。

1.根据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哪些救助?

2.除物质救助外,社会工作者针对李某的现状应着重提供哪些服务?

3.在社区工作层面,社会工作者应组织哪些活动以促进“外来媳”群体与邻里,社区的互动融合?

1.根据我国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的救助有:

(1)因为张某的身份是“城市居民”,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2)因为张某是癌症患者,负担不起医疗费用,所以张某可以申请医疗救助;

(3)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所以张某一家还可以申请教育救助。

2.除物质救助外,针对李某的现状,社会工作者还应该着重提供以下服务:

(1)为李某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做李某倾诉的对象,缓解其心理压力,并教授其相应的舒缓压力的方法,鼓励李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李某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高且不稳定。

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尽快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

积极为她寻找就业信息,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李某。

(3)李某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为其提供培训机会,在社区开发一些不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比如保洁、家政服务等。

帮助李某在社区实习,不仅有利于社区服务,还能增加李某的收入,并且有助于她跟邻居沟通。

(4)李某是“外来媳”,不会当地方言,造成她与别人交流、沟通不便。

所以,社会工作者还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区优势,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

扩大李某的社会交往范围,修复她的社会关系。

3.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的救助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1)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

社区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平台,是困难群体主要生活和赖以生存的场所。

①社区应该组织社区群众向困难群体提供物质帮助,给予李某一定的资金和物质帮助以及一些服务支援;

②在社区内为李某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这样既能增加李某的经济收入,又能增加她跟社区邻里的交流机会,促进跟社区的互动融合。

(2)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①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

类似李某这样的“外来媳”,大多社会交往范围较小,人际圈子同质性高。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实施社会救助时,要积极地将她们组织起 

来,自助与互助相结合。

同时,可以使她们与其他邻里一对一的结对为互助小组,为她们修复社会关系,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②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

在社区层面,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是指单位与社区之间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联系各个单位,注重发掘资源。

比如,为这些“外来媳” 

挖掘就业信息,号召单位对她们进行资金投入或物质支援等。

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李某她们的生活改善创造条件,并促使她们积极地与社区其 

他群众交流、沟通。

③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

社区层面的组织越来越多,有居民自治组织,非政府组织等。

如果社会工作者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组织资源,就能够为社区困难群体争取到更多的救助机会,也能大大增加李某她们的归属感。

案例二

蒙蒙是一位山村里的小男孩,今年9岁,读小学三年级。

去年,蒙蒙的母亲去世了,蒙蒙从此不愿意和周围的人说话,经常一个人待在角落里发呆。

面对家中年迈的 

爷爷奶奶、双腿残疾的爸爸,贫困的生活,蒙蒙觉得自己的求学之路非常渺茫。

一位从城里来支教的大学生注意到了蒙蒙,了解到他家境贫困,决定要帮助他。

经过 

这位大学生和孩子班主任的努力,蒙蒙引起了社会工作者的注意,他后来被接到了城里读书,他所在的学校还为他建立了一个公共账户,专门来帮助他。

此后,蒙蒙 

的脸上有了笑容,变得自信了,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公共账户内的钱除了为蒙蒙缴纳学费外,还包括他的生活开销及其山村里家人的生活费用。

1.请用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分析上述案例中山村里的小男孩蒙蒙发生变化的原因。

2.上述案例反应了社会救助的哪些特点?

1.案例中,蒙蒙发生变化的原因如下: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9岁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成长和学习。

蒙蒙在支教大学生、原班主任、社会工作者和转学后的学校的共同帮助下,走出了困境,成长和学习的需求得到了保障和满足,这是蒙蒙后来变得开朗自信的根本原因。

2.上述案例反映出来的社会救助工作的特点如下:

(1)工作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社会救助的工作对象范围广泛,有贫困无依的老人和儿童,有下岗职工和残疾人,有因为突发事件而陷入困境的家庭,还有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灾民等。

案例中的蒙蒙属于因家庭贫困而陷入困境的儿童。

(2)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是持续性的,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使他们脱离困境,同时要逐渐提升他 

们生活的能力以及战胜贫困的信心。

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单纯行为。

案例中对蒙蒙的救助就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3)工作方法的融合性。

社会救助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以及贫困产生的原因,所采取的工作模式是不一样的。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将蒙蒙接到城里上学,改变其生活环境而达到救助目标。

(4)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社会救助的体系比较复杂,相关的各类政策非常多。

在救助过程中,分析工作对象贫困的程度、致贫的原因、可能获得的救助类型等,都 

需要依据相应的政策。

如工作对象分别是城市低保家庭,农村五保户、流浪儿童等,需要不同的救助政策解决问题。

案例中,蒙蒙的家庭属于农村贫困家庭,社会工 

作者通过公共账户为蒙蒙家庭提供经济救助。

案例三

一个月前,某村庄的赵某夫妻俩开着三轮车一同去贩卖大米。

在回家途中,由于路面崎岖狭窄,而车灯又意外地出了故障,赵某不小心将三轮车开入路旁的沟中,导 

致夫妻俩当场身亡。

赵某的女儿赵慧萍才10岁,她没想到一夜之间便失去了父母,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赵慧萍无法接受父母意外去世的巨大不幸,整日以泪洗 

面,天天一个人呆着,学也不上了,不和任何人说话。

邻居们看她可怜,帮她解决吃穿问题,但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才好。

后来,邻居向民政局的社会工作者求助。

1.赵慧萍是否可以享受“五保”供养待遇?

其依据是什么?

2.“五保”供养的内容有哪些?

3.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帮助赵慧萍走出困境?

1.赵慧萍可以享受“五保”供养待遇。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赵慧萍今年才10岁,她失去了父母、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没有法定抚养义务人,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有权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2.“五保”供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品和燃料;

(2)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3)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4)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处理的给予照料;

(5)办理丧葬事宜。

此外,《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九条还对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五保户”的供养内容做出了特殊的规定: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要的费用”。

3.为帮助赵慧萍走出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其提供以下服务:

(1)对赵慧萍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释放悲伤情绪,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2)对赵慧萍进行个案辅导,帮助其树立自强的信念,努力接受父母已去世的现实,勇敢生活下去;

(3)为赵慧萍解决生活问题与学业问题,协助其申请“五保”供养,并为其办理相关事宜;

(4)为赵慧萍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号召赵慧萍所在学校的老师同学以及赵慧萍所在村庄的村委会及街坊邻里多关心赵慧萍,使赵慧萍感受到温暖;

(5)定期对赵慧萍进行随访,及时解决日后出现的各种困难,帮助其顺利成长。

案例四

赵丽丽,女,12岁,家住陕西一个非常偏僻的山村,家里特别穷。

赵丽丽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有一次被学校选拔出来参加省城的语文考试竞赛,由此而看到外面的 

世界比家乡那块穷地方精彩得多,便下决心要走出家乡。

但是,因为家庭贫困,赵丽丽刚上到小学五年级就被迫退学了,走出家乡的梦想成了泡影。

退学一年后,赵 

丽丽忍受不了每天在家帮父母干活的无望生活,便做好了逃离家乡的准备。

一天,她趁家中没人,偷偷跑出来到处流浪,一路靠拣破烂、乞讨维持生活,直到她被西 

安市一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发现后被送返家中,并接受当地儿童救助中心的帮助。

1.上述案例中,赵丽丽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有哪些?

2.如果你是赵丽丽家乡所在地的一名社会工作者,你会如何帮助赵丽丽?

1.上述案例中,赵丽丽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分别如下:

(1)赵丽丽面临的问题

①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贫穷落后;

②家庭经济贫困,教育观念落后,不支持孩子求学,导致赵丽丽小学没上完就被迫退学回家帮父母干活;

③赵丽丽曾目睹过外面世界的精彩,决心走出家乡,退学后梦想落空,产生逃离家乡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2)赵丽丽的需求

①生理性需求:

需要有满足身体发育所必须的食物和营养;

②社会性需求:

接受教育、发展知性、培养品德、完成社会化任务等需要。

2. 

如果我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会为赵丽丽提供以下服务:

(1)将赵丽丽送回家,对其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评估,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并帮助其家庭成员发掘资源,逐渐脱离贫困,为赵丽丽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联系慈善基金会或者教育协会等相关机构,为赵丽丽提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帮助她实现发展的需求;

(3)对赵丽丽进行思想、行为矫正,增强她对外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

(4)与赵丽丽的父母进行面谈,教导他们改变教育观念,支持女儿的学习。

罗贵斌,男,70岁,小学文化,某社区一位孤寡人士,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