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003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1、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4、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

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

 

小组讨论、交流,列出证据和理由。

 

讨论:

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

(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分组实验发现:

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

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

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和之前一样么?

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

(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小组讨论,回答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点灯、自来水、房屋、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构成的。

5、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

6.物质的变化有些只改变了物质的()(),有些则产生了新的()。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

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教师指出:

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2、深入探讨:

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3、小结:

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1、师引入演示:

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2、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

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2、过渡引申:

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

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

说出你的依据。

四、总结: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我们身边的物质

  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3、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4、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

教学准备

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豆子的特点

沙的特点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实验前的观察:

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引导推测:

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

依据是什么?

怎么做来证实?

建议:

留取对比样本。

3、混合实验。

思考:

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4、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

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5、分离实验:

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

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交流:

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

小组合作完成1.物质的变化有()有()。

2.我们把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的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加热后

预测

加热前

白糖

6、观察比较:

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

(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

7、小结:

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板书:

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三、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

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

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

填在表格中。

3、小结并引申: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四、总结:

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

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

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活动方案】

 

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仔细品尝,说出是什么味道,想想是什么原因?

(小组讨论、交流)

阅读课本30页资料。

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观察淀粉

活动:

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

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页表格上。

含淀粉的食物

不含淀粉的食物

1、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2、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3.我们常吃的主食有()()()等

4.米饭、淀粉遇到(),颜色------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

一、谈生活经验

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二、品味米饭

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

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思考:

米饭是甜的么?

说明了什么?

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

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

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

(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

 

三、淀粉实验

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

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

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

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思考:

蓝色的物质还是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

是一种新物质么?

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四、食物淀粉鉴别

 

五、激趣拓延:

神秘信件

活动:

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

六、课外活动:

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活动

导学案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3、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4、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

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

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

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实验:

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看到了什么现象?

2、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说说有什么感觉?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实验一:

将燃烧的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和燃烧的细木条伸入空杯子里的情况一样吗?

实验二:

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会有什么现象?

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体,叫(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2.小苏打和醋混合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3、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5、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和白醋:

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

板书:

小苏打

板书:

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

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

说说理由。

2、(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