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自然辩证法周志娟老师PPT转换文档(专题二--自然观的历史发展).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900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大学自然辩证法周志娟老师PPT转换文档(专题二--自然观的历史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州大学自然辩证法周志娟老师PPT转换文档(专题二--自然观的历史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州大学自然辩证法周志娟老师PPT转换文档(专题二--自然观的历史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州大学自然辩证法周志娟老师PPT转换文档(专题二--自然观的历史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州大学自然辩证法周志娟老师PPT转换文档(专题二--自然观的历史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大学自然辩证法周志娟老师PPT转换文档(专题二--自然观的历史发展).doc

《福州大学自然辩证法周志娟老师PPT转换文档(专题二--自然观的历史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大学自然辩证法周志娟老师PPT转换文档(专题二--自然观的历史发展).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州大学自然辩证法周志娟老师PPT转换文档(专题二--自然观的历史发展).doc

专题二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每个时代的自然观总与该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密切相联,是对该时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至今人类的自然观先后经历了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宗教神学的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

一、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我们把16世纪以前的科学技术统称为古代科学技术,与之相适应的是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

(一)古希腊自然哲学与科学

古希腊前期的主要成就是创立了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的自然哲学。

亚里士多德:

自然哲学诞生的三个条件。

惊异,闲暇,自由

这一时期的自然哲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世界本体的探讨和宇宙起源与演化的探索之中,科学研究也由于适宜的社会背景获得了发展。

v人不能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中。

v列宁称:

“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阿那克萨哥拉:

“种子说”——万物由“种子”混合而成,物质的消灭只是“种子”的分离,“种子”的运动构成宇宙与无数具体事物。

留基伯、德谟克利特:

“原子说”——万物的本原就是原子和虚空。

“原子说”基本思想

v原子是一种不可以再分割的物质微粒,它在虚空中运动形成了万事万物,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在无限虚空中彼此吸引和排斥、分离和结合;

v原子无生无灭,数目无穷、性质同一,仅有形状大小的区别;

v原子在虚空中无始无终的运动,其动力不是外力,而是原子本身的属性。

v由于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在组成时的数目和排列不同,就构成自然界的多种对象和万物的运动。

v“原子说”意义:

思辨的产物;天才的构想

2.关于天体系统的模型问题

(1)毕达哥拉斯学派

提出¡°地球¡ª天球¡±的宇宙论模式。

一切天体都作均匀的圆周运动,因为球形和正圆形是最完美的几何体。

10是最完美的数。

(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v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

v创立了以“三段论”为中心的形式逻辑系统

v错误: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v(3)托勒密:

地心说,《天文学大成》,近代科学的阻碍。

v(4)阿利斯塔克(公元前310—230)的“日心说:

地球、星辰绕太阳转动;地球自转。

v恩格斯:

“古代的哥白尼”

(二)古代朴素自然观的评价

(1)认为万物有共同的组成成分,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把精神看作是物质的派生物.

(2)古代朴素自然观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做直观的考察,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提供了一幅自然界的总图景。

(3)历史局限:

在直观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自然现象进行笼统的、粗糙的哲学概括。

表现出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等历史局限性。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1.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历史地位:

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作直观的考察,力求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自然现象,并把它看成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表现出唯物主义倾向和辩证法思想。

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唯物辩证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二、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1,教会和经院哲学的思想统治

v教父哲学:

主张灵魂是实体,有独立的存在;

v宗教裁判所:

教皇格雷高里九世;

v经院哲学:

用推理的方式,对基督教义给出分析和解释;

代表人物:

托马斯·阿奎那

2,宗教神学自然观对自然界的描绘

天堂地狱之图

v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

v上帝是永恒的

v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v上帝是万物的始动者

“如果没有上帝,就是一根头发也不会从头上脱下来。

——奥古斯丁

3,对宗教神学的冲击

贝伦加里;

罗吉尔·培根;

奥雷斯姆

三、近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一)、近代自然科学在普遍的革命中诞生

1、资产阶级革命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1)文艺复兴运动¡ª¡ª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提倡人性,批判神性;提倡人权,鄙视神权;歌颂世俗,蔑视天堂;崇尚理性,摈弃神启;鼓吹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

主张人要从神中解放出来,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2、资本主义生产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v手工工场逐渐取代了个体手工业,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

v航海探险——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探险,为天文学、气象学、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材料,直接推动着许多学科的建立。

v中国三大发明的传入——印刷机和印刷工厂的出现,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科学成果的传播、交流,创造了方便条件。

恩格斯:

¡°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从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

3、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1)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宣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独立出来。

基本观点: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它除自转外,和其它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

恩格斯:

¡°日心说¡±是向宗教的¡°挑战书¡±,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2)布鲁诺:

《论无限宇宙与世界》

基本观点:

宇宙无边无际,它没有中心,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

(3)医学领域:

比利时的生物学家维萨留斯《论人体的构造》、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的血液小循环、英国医生哈维《心血运动论》。

(二)、自然科学的前期发展与牛顿力学体系

1、15世纪末16世纪初,近代科学诞生。

形成了以牛顿力学为中心的科学体系--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1)开普勒:

轨道定律、面积定律、调和定律。

天体力学。

天空立法者

2)伽利略:

《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与数学证明》

近代科学之父

3)牛顿:

上帝的使者

从1543年到18世纪,自然科学最光辉的是牛顿所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它实现了以力学为中心的科学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

v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

他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上力学的成就,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运动之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牛顿的工作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综合。

v牛顿力学揭示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1、牛顿经典力学建立后,科学家竞相模仿,力图把牛顿力学的定律推广到整个自然界,并使牛顿力学的思想方法成为近代科学固定的思维模式。

v在整个18至19世纪,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家都按这种模式去研究自然。

v近代自然科学的前期,自然科学发展的水平还不高,只有力学、天文学、数学得到了发展。

总之,真正的科学还没有超出力学的范围,因此,形成了以牛顿力学为中心的科学体系——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2、近代哲学家将牛顿力学的概念范畴和思想方法运用到哲学中去,使机械唯物主义发展成熟。

v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

v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拉美特利和霍尔巴赫

v人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体温推动它,食物支称它。

——拉美特利

v在大风扬起的尘埃漩涡中,没有任何一个尘土分子的分布是偶然的。

——霍尔巴赫

(四)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

观点:

自然界绝对不变。

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vA、机械性:

以机械的物质观来理解自然界。

把自然界简单地归结为一种物质过程,把物质的运动过程又简单地归结为一种力学过程,没有看到自然界除了物质之外还有信息和意识,也没有看到世界存在和运动变化的多样性。

vB、形而上学性:

以静止和片面的观点来看待自然界。

当时由于对自然界理论认识和研究方法的局限以及解剖学等方法的使用,就使人们形成了一种以静止的和片面的方法来看待各种事物的方法。

vC、不彻底性:

(“第一推动力”)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v机械性

v形而上学性:

(分析方法)

v不彻底性:

(¡°第一推动力¡±)

评价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这个时代自然科学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共同的思想结晶。

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一方面,它克服了古代自然观所存在的缺陷,具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在对自然界细节的认识上高于古代;

但另一方面,它对自然界整体的看法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念,是低于古代的。

思考

v从整体上看,你认为近代机械自然观与古代朴素自然观谁更合理?

为什么?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v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的理论综合,接二连三地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缺口,从根本上改变了科学图景和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在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方法论上引起了伟大变革。

1、近代自然科学后期的理论综合

v康德、拉普拉斯:

太阳系起源星云假说

v居维叶:

灾变假说。

赖尔:

渐变论

v维勒:

人工合成尿素;

v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迈尔、焦耳、赫尔姆霍茨

v电磁场论:

奥斯特、法拉第、麦克斯

v生物学:

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康拉星云假说

v康德《自然通史和天体论》(1755):

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v运用辩证的观点,概括、综合了当时天文学、力学的成就,特别是根据当时观测到云雾状天体存在的资料,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

v41年后,1796年,法国的拉普拉斯在《宇宙系统论中用牛顿力学详细论证了太阳系的演化过程,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更趋完整的星云假说。

这时,康德的著作才引起科学界的注意,并于1799年再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将这个假说称为康德¡ª¡ª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v恩格斯对星云假说给予了高度评价。

地质“渐变论”

v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地质勘探、矿山采掘,开凿运河,向人们展示出逐一重叠的地层中,各种古生物化石从低级到高级渐次发展的系列。

v这些都迫使科学家承认,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年代里,地球及其表层上的生物确实发生过许多次变化。

但是对于这种变化原因的解释,科学界的意见纷纭,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和学派。

v以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为代表的一派,根据生物化石和地层的不连续性,提出了灾变假说。

支持者把灾变论推向极端,居维叶灾变论的代表作是《地球表面的革命》。

v恩格斯说它¡°在词句上是革命的,而在实质上是反动的。

它以一系列重复的创造行动代替了单一的上帝的创造行动,使神迹成为自然界的根本的杠杆。

¡±

与居维叶的观点不同,英国地质学家赖尔主张地壳演化的渐变论(亦称均变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