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9916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Word下载.docx

《考研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Word下载.docx

“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是指

A.相生

B.相克

C.相侮

D.相乘√

4.“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

A.阳病治阴√

B.阴中求阳

C.寒因寒用

D.热者寒之

E.用寒远寒

5.在五脏变动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肝之变动为握

√心之变动为笑B.

C.脾之变动为哕

D.肺之变动为咳

E.肾之变动为栗

6.“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存在着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为消长

D.平衡协调

E.互相转化

7.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理论依据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互为消长

D.阴阳相互转化

8.下列除哪项外,都体现了阴阳的互根关系

A.阴在内,阳之守也

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C.阳在外,阴之使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9.临床常见的心火引动肝火之心肝火旺证,属于

A.相乘

B.母病及子

C.子病犯母√

D.相侮

E.反克

10.“培土生金”的理论基础是

A.五行相乘

√五行相生B.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侮

E.母病及子

11.五行相乘,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母气有余而乘其子

B.子气有余而乘其母

C.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D.气有余则乘己所不胜

E.气不及则己所胜侮而乘之

1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A.阴虚阳亢

B.阴阳两虚

C.阳盛伤阴

D.阴盛伤阳

E.阳虚阴盛√

13.下列不按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是

A.呼、笑、歌、哭、呻

B.筋、脉、肉、皮毛、骨

C.青、赤、黄、白、黑

D.角、徵、商、宫、羽√

E.酸、苦、甘、辛、咸

14.下列选项中,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

A.角、徵、宫、商、羽√

B.呼、歌、笑、哭、呻

C.筋、肉、脉、骨、皮毛

D.青、黄、赤、白、黑

15.《景岳全书·

新方八略》所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治疗法则,是指

A.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

C.阳中求阴,阴气得复√

D.阴中求阳,阳气充盛

E.阳病治阴,阴阳平衡

16.“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主要是指

A.以阳中求阴而调整阴阳

B.以阴中求阳而调整阴阳

C.以泻阳扶阴而调整阴阳

D.以滋阴制阳而调整阴阳√

E.以补阳制阴而调整阴阳

17.肝火犯肺,属于

A.子盗母气

C.相乘

D.相侮√

E.以上都不是

18.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

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

B.阴和阳即是矛盾

C.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

D.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E.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件解析:

19.关于五行相侮,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00)(分数:

母气有余,传乘其子A.子气有余,传乘其母B.C.气有余则制己所胜气有余则侮其所不胜√D.E.气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解析:

20.“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指

√阴病治阳A.

C.因寒用热

D.寒者热之

E.用热远热

21.按五行规律传变,“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是指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E.表里相传

22.《难经经释》说:

“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是指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E.表里传变

23.下列选项中,与相生规律无关的治法是

A.滋水涵木

B.益火补土

C.培土生金

D.金水相生

E.培土制水√

2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是指

B.阴阳消长平衡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交感互藏

E.阴阳相互转化

25.《难经经释》所说“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是指哪种疾病传变形式

)1.00(分数:

26.下列治法中,根据阴阳互根理论而制定的是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C.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D.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27.下列治法中,与相克规律无关的是

A.抑木扶土

B.培土制水

C.滋水涵木√

D.佐金平木

28.根据五行规律,脾病及肝属于

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子

D.相乘

E.子病犯母

29.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指阴阳何种关系失常

A.消长平衡

B.对立制约

C.交感互藏

D.互根互用√

30.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惊胜怒√

B.恐胜喜

怒胜思C.

D.喜胜忧

E.思胜恐

31.根据阴阳学说,药用五味,下列属阳的是

A.辛、甘、酸

B.酸、苦、咸

C.辛、苦、甘

D.辛、甘、淡√

E.辛、淡、咸

32.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

E.阴阳协调平衡

33.《素问·

脉要精微论》说:

“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说明了

A.阴阳消长平衡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34.“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

B.阴阳互根

D.阴阳转化

E.阴阳制约√

二、B型题(总题数:

9,分数:

28.50)

?

A.哕

?

B.握

C.忧

D.咳

.栗E.

3.00)

(1).肝之变动为(分数:

1.50)

A.

B.√

C.

D.

E.

(2).肾之变动为(分数:

B.

E.√

E.栗

(1).脾之变动为(分数:

A.√

(2).心之变动为(分数:

C.√

A.益火补土法

B.金水相生法

C.抑木扶土法

D.培土制水法

.泻南补北法E.

(1).肾阳虚不能温脾,以致脾阳不振,其治疗宜(分数:

(2).肾阴不足,心火偏亢,以致心肾不交,其治疗宜(分数:

A.天地

B.男女

C.左右

D.水火

E.上下

(1).《内经》所谓“阴阳之征兆”,是指(分数:

D.√

(2).《内经》所谓“阴阳之道路”,是指(分数:

A.相乘

B.相克

C.子病犯母

D.相侮

.母病及子E.

(1).肝气犯脾,属于(分数:

(2).肺病及脾,属于(分数: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以时间划分阴阳,则子时至卯时属(分数:

(2).以脏腑部位划分阴阳,则肾属(分数:

A.阴阳的相互制约关系

B.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

C.阴阳的消长平衡关系

D.阴阳的相互转化关系

.阴阳的相互对立关系E.

4.5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