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9555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昆虫学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业昆虫学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业昆虫学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业昆虫学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业昆虫学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昆虫学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农业昆虫学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昆虫学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昆虫学考试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光周期的变化是引起滞育的主要因素

10、有效积温K:

生物在发育期内要求摄取有效温度的总和。

11、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温区的下限是昆虫开始生长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温度。

,一般为8~15°

C。

12、蛹期:

从化蛹到羽化出成虫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些昆虫幼期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期

13、预蛹期:

末龄幼虫后期(常称为老熟幼虫),快要变蛹时,先停止取食,将消化道内的残留物排光,迁移到适当场所,体躯逐渐缩短,活动减弱,准备化蛹,称为预蛹,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预蛹期,

14、多型现象:

有些昆虫,在同种群中,除雌雄异性外,还有不同的类型称为多型现象。

15、多胚生殖:

由一个卵发育成两个或更多的胚胎,每个胚胎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

16、过冷却现象:

植物或昆虫的组织液可以承受零摄氏度以下的低温而不结冰,这种现象称为过冷却现象

17、附肢:

昆虫在胚胎发育时各体节均有1对管状外长物或突起,这就是所谓附肢。

二:

填空题(50*0.6)+判断题(10*1‘)

1、昆虫的触角

触角构造分为并柄节、梗节、鞭节

触角类型:

1.刚毛状:

如蝉、飞虱、蜻蜓;

2.丝状或线状:

如蝗虫或蟋蟀;

3.念珠状:

如白蚁、足丝蚁;

4.锯齿状:

锯天牛、叩头虫、芫菁等;

5.栉齿状:

绿豆象雄虫、一些甲虫、蛾类雌虫;

6羽毛状:

如蛾类7.膝状:

蜜蜂;

8.具芒状:

如蝇类;

9.环毛状:

鞭节各小节都具一圈细毛,愈接近基部的细毛愈长,如雄蚊;

10.棍棒状:

(球杆状)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逐渐膨大,整个形状似一根棒球杆,如白粉蝶;

11.锤状:

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突然膨大似锤,如露尾虫、郭公虫、皮囊、长角蛉;

12鳃片状:

端部数节向一侧扩展成薄片状,相叠在一起形似鱼鳃,如金龟甲。

2、昆虫的头部通常可以分为头顶、额、唇基、颊和后头。

3、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3个体节组成。

各胸节的侧下方均生1对足,依次称为前、中、后足。

在中胸和后胸的背侧,通常各生1对刺,分称前、后翅。

4、产卵器由腹产卵瓣、内产卵瓣、背产卵瓣合成。

5、翅的构造和变异

三边:

前、后、外缘。

三角:

基(肩)、顶、臀角。

三褶:

基、轭、臀褶。

四区:

臀、臀前、轭、腋区。

昆虫的翅一般多为膜质。

常见的变异类型有:

覆翅(蝗虫、蟋蟀前翅,保留翅脉)、鞘翅(甲虫前翅,翅脉消失)、半鞘翅(椿象类前翅)、平衡棒(蚊蝇类后翅)、缨翅(蓟马)、鳞翅(蝶、蛾)、毛翅(石蛾)、膜翅(蜂蝇类)。

6、胸足的构造和类型

组成部分为:

基节、转节、腿节(最粗大)、胫节、跗节、前跗节。

胸足的类型:

1.步行足,适于爬行,如蚜虫、步行足;

2.跳跃足,适于跳跃,如蝗虫、蟋蟀;

3.捕捉足,适于捕捉小虫,如螳螂;

4.开掘足,便于掘土,如蝼蛄;

5.游泳足,适于游泳,如龙虱;

6.抱握足,如雄性龙虱;

7.携粉足,携带花粉,如蜜蜂。

7、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基底膜三部分组成

作用:

保护内脏、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以及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入。

此外,体壁上具有各种感觉器,与外界环境取得广泛的联系。

8、消化系统:

由前、中、后肠组成。

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取营养,排泄废物。

中、后肠以马氏管为界。

昆虫的排泄系统主要是马氏管。

9、昆虫的繁殖方式:

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卵胎生和幼体生殖、多胚生殖。

10、变态类型:

1.增节变态;

2.表变态;

3.原变态;

4.不全变态:

渐变态、过渐变态、半变态5.全变态

不全变态:

发育仅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包括前3种变态)

全变态:

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11、抗虫性三机制:

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

12、害虫防治:

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

13、口器一般分为咀嚼式和吸收式两类。

按位置分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

咀嚼式口器包括上唇、上腭、下颚、下唇和舌五个部分。

吸收式口器特点:

分为刺吸式(最常见)、虹吸式、舐吸式、锉吸式刮吸式、嚼吸式等。

14、蛹的类型:

离蛹、围蛹、被蛹。

15、田间调查取样方法:

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分行取样法、Z字形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16、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

一:

发生期的预测期距预测法、有效积温预测法、物候预测法二、发生量的预测有效基数预测法、经验指数预测法、形态指标预测法

17幼虫的类型:

异型幼虫、原足型幼虫、.寡足型幼虫、.无足型幼虫

18、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

1.推测某一种昆虫在不同地区的世代数;

2.预测发生期;

3.控制昆虫的发育进度;

4.预测害虫的地理分布。

有效积温N=K/(t-c)

19:

格式:

昆虫*年发生*代,以**在**越冬。

(这个自己补充一下吧)

主要昆虫:

大黑鳃金龟,蝼蛄、金针虫、蛾类、蝶类、椿象、步甲、金龟子、蝗虫、蓟马、蚊子、蜻蜓、蜜峰

三、简答4道+论述2道=40分

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有的1-3个单眼。

3胸部6足,故称为六足总纲,大多数4翅

4腹部10节,末端有外生殖器。

5.具有“变态”现象。

2、节肢动物们的特征:

1.体躯由一系列的体节组成2整个体躯被有含几丁质的外骨骼3有些体节上具有成对的多节的肢,由此得名节肢动物4体腔即为血腔,心脏在消化道的背面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头内消化道背面的脑,以及一条位于消化道腹面的列成对神经节组成的腹神经索

3、农业防治法的优点:

1.节省人力、物力、财力2.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3.对害虫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符合植保工作方针4.易于被群众所接受,防治规模大

农业防治法的缺点:

1.有些防治措施与丰产要求有矛盾,或与耕作制度有矛盾2.一些农业防治方法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地域性、季节性较强,限制了其大面积推广;

同时,农业防治措施的防虫效果表现缓慢或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在害虫大发生时往往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4、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

高效性。

稳定性。

速效性。

及时性。

低成本。

缺点:

a大多毒性高,对人畜不安全。

b部分残留高,对环境破坏严重。

c容易导致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d易产生药害。

e有害生物再猖獗

5、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a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

b可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

且不易产生抗性。

c资源丰富,易于开发。

d成本相对较低。

a见效慢,大发生后无法控制。

b收环境影响大,效果不稳定。

c一般不容易批量生产。

d只能将害虫控制在一定水平。

6、如何防治地下害虫?

答:

1、农业措施:

合理轮作倒茬;

深耕翻犁;

合理施肥;

适时灌水

2、化学防治:

拌种、种子包衣、土壤处理、药剂灌根;

毒饵诱杀;

药枝诱杀,喷粉或喷雾治成虫。

3、生物防治:

蛴螬乳状菌;

大黑臀沟土蜂;

昆虫病原线虫

4、物理机械防治法:

堆草诱杀金针虫和蟋蟀;

路边、田埂、荒地等处广种蓖麻,金龟子取食叶片后中毒死亡;

人工捕捉;

灯光诱杀;

7、害虫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消化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当害虫取食植物、饵料或吸食汁液时,药剂随食物进入口腔、消化道,穿透肠壁到达血液,随血液循环而到达作用部位神经系统,引起昆虫中毒死亡。

呼吸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气体药剂可以在昆虫呼吸时随空气通过气门进入气管系统,最后到达微气管而产生毒效;

有机磷杀虫剂中的敌敌畏具有挥发性,其挥发的气体是由气门进入虫体的气管系统,由微气管而进入血液,到达神经系统产生毒效。

这是熏蒸杀虫的原理。

矿物油乳剂由气门进入气管后产生堵塞作用,阻碍气体交换,使害虫窒息而死。

神经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能抑制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引起乙酰胆碱积聚突触间隙,产生持续和增强的肌肉收缩活动和腺体分泌活动,导致昆虫死亡。

8、造成农作物虫害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①虫源,虫源基数越大造成虫害的可能性越大。

②适于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③害虫要有一定的种群密度,只有当害虫的种群密度发展到足以造成为害农作物产量或质量的虫口数量,才能造成虫害。

④适宜的寄主植物和生育阶段尤其当作物易受害的生育期与害虫的为害期相吻合时,才能造成严重的虫害。

9、小麦害虫的综合防治

10、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

11、多食性害虫的综合防治(这三个题老师提到过)

12、不同温区昆虫的表现:

适宜温区:

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这个范围称为昆虫的适宜温区或有效温区。

温带地区这个范围在8~40°

C之间。

最适温区:

在有效温区内包括最适于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称为最适温区,一般在22~30°

高温临界:

有效温区的上限是昆虫因温度过高而生长发育开始被抑制的温度,称为高温临界,一般为35~45°

C或更高些。

 

 

口器

触角

变态类型

直翅目

咀嚼式

丝状

前翅复翅,后翅膜质

多为跳跃足

渐变态

半翅目

刺吸式

线状、鬓状

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

渐变态,少数过渐变态

鞘翅目

线状、棒状等

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完全变态

虎甲科、步甲科、叶甲科

脉翅目

线状、念珠状、梳状或棒状

膜质

草蛉科

鳞翅目

虹吸式

线状、梳状、羽状或棍棒状

前翅比后翅大

夜蛾科、麦蛾科、粉蝶科等

双翅目

刺吸式或舐吸式

具芒状

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

水蝇科

膜翅目

线状、棍棒状或膝状

翅膜质,前翅大于后翅

叶蜂科姬峰科

等翅目

念珠状

缨翅目

锉吸式

线状,略带念珠状

过渐变态

纹蓟马科、蓟马科、管蓟马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