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生物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九年级上生物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生物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脂肪属于备用能源物质,来源:
肉类、油类等食物。
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来源:
瘦肉类、鱼类、奶类等。
3.水:
它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约占体重的60%~70%。
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4.无机盐:
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但非常重要。
例如:
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
中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人缺铁易患贫血病;
人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5.维生素:
人体对他的需求量很小,但很重要。
缺乏维生素A会皮肤干燥、患夜盲症等,缺乏维生素B1会患精神炎、脚气病等;
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儿童会换佝偻病,成人会患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绝大多数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
常吃胡萝卜、黄色玉米可预防夜盲症,常吃蔬菜水果可预防坏血病,多吃海带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二)人体的消化系统,事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类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后者分为两类:
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胰腺、唾液腺;
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消化腺,如胃腺、肠腺。
2.
(1)淀粉的化学消化部位依次为口腔、小肠,蛋白质的化学消化部位依次为胃、小肠,脂肪的化学消化部位是小肠。
(2)糖类的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的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3.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口腔、咽和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胃、小肠、大肠有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
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小肠能吸收多种营养物质:
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4.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是:
在消化道中最长,约6米左右;
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
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因此,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三)合理膳食
1.每日三餐,合理膳食。
2.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二、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气体交换过程
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前者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并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肺泡的数目很多,其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3.解释呼吸运动的原理
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4.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吸气:
肋间肌收缩,使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增大;
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所以整个胸廓的容积增大,因此肺扩张,肺的容积增加,肺内气压降低,外界空气进入肺。
(2)呼气:
肋间肌舒张,使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缩小;
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所以整个胸廓的容积缩小,因此肺回缩,肺的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气体排出体外。
5.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6.呼吸包括以下四个连续的过程: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二)人体获得能量的途径
1.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淀粉和糖分、蛋白质、脂肪。
这三种营养物质的热价分别为17.15千焦/克、17.15千焦/克、38.91千焦/克。
2.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用于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
所以呼吸的意义就在于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维持人体体温恒定。
三、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血液循环的系统组成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前者约占血液的55%,是一种淡黄色液体,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后者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形态结构:
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成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
白细胞:
有细胞核,比红细胞要大,数量少。
血小板:
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是最小的血细胞。
(2)作用:
其内含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吞噬细菌。
加速凝血,促进止血。
2.在显微镜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最少的血细胞是白细胞。
红细胞中富含一中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
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3.当血液里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时,人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是,说明人体出现炎症。
4.人的ABO血型系统中,血液可分为四种类型,A型、B型、O型和AB型。
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否则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导致输血的失败。
无同型血而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输入少量的O型血;
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AB型血外,可输少量的A型、B型或O型血。
5.血量:
血液占体重的7%~9%,健康人每次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6.无偿献血制度:
提倡18~55周岁的公民无偿献血。
(二)血管
1.动脉
(1)血流方向:
由心脏到身体各部分。
(2)管壁特点:
较厚、弹性大、管腔小。
(3)血流速度:
快。
2.静脉
由身体各部分运回到心脏。
较薄、弹性小,管腔大。
慢。
3.毛细血管
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
非常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最慢。
(三)心脏
1.心脏的四个腔:
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
2.与四腔相连的血管
(1)左心房连通肺静脉;
(2)左心室连通主动脉;
(3)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回收头部及上肢的血液,下肢及腹部的血液汇总流入下腔静脉)。
(4)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3.心脏内的瓣膜
(1)房室瓣:
心房和心室的瓣膜只能朝心室开。
(2)动脉瓣:
动脉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只能朝动脉开。
(3)所以血液流动的方向只能是心房—心室—动脉。
4.心脏跳动一次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成年人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60~100次/分。
(四)血液循环
1.体循环
(1)循环路线:
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2)血液的变化:
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把氧气输送给细胞,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肺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内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说出血压与脉搏的概念及正常值
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肱动脉处测得。
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称为高血压,经常低于12/6.7千帕称为低血压。
脉搏就是指动脉的搏动,在腕部外侧桡动脉处可以感觉到。
(五)关注心血管健康
1.医学研究表明,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血管健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血管健康。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增强心血管的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四、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与排遗
1.排泄:
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遗:
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即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1.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2.尿的形成
(1)肾单位的结构
每个肾由一百多万的肾单位组成,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前者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肾的皮质;
后者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2)尿的形成过程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其余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
3.尿的排出
(1)过程:
尿液经输尿管进入膀胱暂时贮存起来,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产生尿意进行排尿。
(2)意义:
排尿不仅能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皮肤的结构、汗液的形成及对人体的意义
1.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
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
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
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另外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2.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
当血液流经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进入汗腺形成汗液,汗液通过导管排出体外。
3.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由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加;
同时,汗液的排出量也增加,汗液的蒸发能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
所以,皮肤中的血管和汗腺对人体的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