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3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9166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3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3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3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3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3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3Word格式.docx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3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3Word格式.docx

A项说法错误,并未废除分封制,分封制仍然存在;

与宗法制的变化无关,排除B项;

此项措施对土地制度没有影响,D项说法错误。

2.(2017·

湖南省岳阳市试题)“惩唐季藩镇,削其兵柄,收其赋入,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

”这一评论是针对(  )

A.西周分封制瓦解   B.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C.西周分裂割据局面D.北宋“重文轻武”治国理念

答案 B

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

鉴于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收回地方的兵权和财权,将地方权力控制在皇帝手中。

可见材料描述的是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选B项。

其他均错误。

3.(2017·

辽宁省试题)西汉推恩令,北宋知州担任地方长官,元朝行省制度等措施的实行,本质上反映了(  )

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B.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答案 D

解析 材料所述均为不同朝代针对地方采取的措施,通过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权力,本质上反映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故答案为D项。

A、C两项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与材料不符;

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C三项。

4.(2017·

重庆一中试题)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又经历了几次大的分裂与统一,分裂时地方势力崛起,但地方割据势力也在不断再统一的过程中逐渐弱化,封建社会初期曾出现了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导致地方权力的强弱出现过几次反复。

如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最终解决,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也与此相似,故C项正确;

A项反映了地方势力不断壮大,与中国历史的发展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

B项说明地方势力没有变化,与中国历史的发展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

D项反映了地方势力先弱后强的变化趋势,与中国历史的发展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5.(2017·

河南省信阳市试题)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

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是指政府的大臣,彼此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与材料中的“微臣与大臣的关系”不符,A项错误;

汉朝的“中朝”是汉武帝时期用一些近信侍从如尚书等组成的决策机构,而汉代的三公九卿则成为外朝即执行机构,故B项正确;

三省六部制是相权分割为三,以加强皇权,C项错误;

宋代的枢密院是二府三司的组成部分,其长官枢密使为政府大臣,D项错误。

6.(2017·

黑龙江省大庆市试题)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

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

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

A.皇帝地位高且大权独揽

B.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

解析 皇帝位高而大权独揽不符合材料中“其权不操于君”的信息,故A项错误;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秦朝郡县制,故C项错误;

材料中“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其权不操于君”说明古代君主专制下有一定分权特点,故B项正确;

君臣共治皇权削弱不符合古代政治制度特点,故D项错误。

7.(2017·

河北省邢台市试题)朝廷凡有军国大事,则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受而行之,该“朝廷”应该是(  )

A.北魏B.唐朝

C.明朝D.元朝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据材料“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受而行之”说明了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这是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明确了分工,各司其职,此项制度出现于唐朝,故B项正确;

北魏没有形成三省体制,故A项错误;

元朝、明朝时期仍然沿用三省体制,但分工发生较大改变,不符合史实,故C、D两项错误。

8.(2017·

辽宁省试题)下面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

A.秦朝B.西汉

C.唐朝D.宋朝

解析 北宋时期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另有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

因此上图为北宋时期中枢机构示意图,故答案为D项。

秦朝中枢机构为三公九卿,西汉形成内外朝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均不符合图示,排除A、B、C三项。

9.(2017·

甘肃省试题)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

这一政治制度的演变开始于(  )

A.唐朝B.元朝

C.明朝D.清朝

解析 本题考查汉至元的政治制度。

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实行三省六部制;

B项是废除三省六部制,实行中书省,故答案选B项;

C、D两项不符合题意。

10.(2017·

山东省平阴县试题)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

A.品行、才学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

答案 A

解析 由“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可以看出察举制的主要标准是品德和才学,故答案选A项。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1.(2017·

黑龙江省大庆市试题)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

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

C.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

D.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世袭社会”是指西周到春秋时期实行的世官制,依靠血缘关系世袭官位;

“选举社会”是指隋唐以后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而所谓的“回潮”是指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度,依靠门第选拔官员,D项正确;

A、C两项不是选官制度,排除;

B项不符合设问,排除。

所以选D项。

12.(2017·

湖南省永州市试题)“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趋炎附势,贪图贿赂,定品不实,使得选举腐败,世风颓废”。

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  )

A.世袭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九品中正制。

据所学知识从材料“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等可知材料中说的是九品中正制选官注重门第,中正官在举荐人才过程中徇私舞弊,A项世官制是指贵胄子弟可以世袭为官的制度;

B项察举制指的是由州、郡等地方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发现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以“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等名目,推荐给中央政府,经过一定的考核,任以相应的官职;

D项科举制指以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

故选C项。

13.(2017·

湖南省岳阳市试题)马克斯·

韦伯说:

“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文中的这一“制度”是(  )

A.察举制B.监察制

C.科举制D.九品正中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

从题中关键信息“机会对任何人开放”“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可以判断是科举制,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14.(2017·

山东省潍坊市试题)宋太祖在殿试举人们时,说:

“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孤贫之路。

今朕躬临亲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

”这说明宋代“殿试”(  )

A.解决了豪门把持政权问题

B.杜绝了科举的舞弊行为

C.有利于寒门学子参与政权

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国策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科举制。

“豪门把持政权问题”在封建社会始终没有很好解决,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的舞弊行为”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杜绝,宋代“殿试”也做不到,故B项错误。

据材料“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孤贫之路,今朕躬临亲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可知C项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故C项正确。

重文轻武的国策在宋朝存在,但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5.(2017·

福建省泉州市试题)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

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  )

A.秦朝军功爵制度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

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

根据题干中的内容可知伏尔泰是在赞扬中国的考试制度,此制度“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是指通过考试人人都可参政,这是科举制度的特点,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6.(2017·

江苏省徐州市试题)明洪武三十年会试后发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为历科所不见。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告。

朱元璋为安慰南北士子,科举分南北取士成定制。

此举是基于(  )

A.缓和阶级矛盾B.缩小南北差距

C.维护社会公平D.扩大统治基础

解析 从题意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朱元璋此举的根本目的,根据所学知识,统治者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都基于维护和巩固统治,因此A、B、C三项都不是根本目的,D项才符合题意。

故选D项。

二、材料分析题

17.(2017·

重庆八中试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

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唐代,中书门下是制令机关,被称为“机要之司”。

门下省的职权主要是“封驳”。

“封”即封还诏书,“驳”即驳正百司奏抄。

尚书省六部等机构的上奏公文,首先须经门下省给事中的审核,给事中如认为不妥,可以驳回重拟。

同时,中书省对百司奏章的拟答批文,给事中如认为不妥,也可驳回修正。

给事中的这种职权对尚书省等政务机构的施政行为起到了较好的事前监督作用。

——摘自艾永明《关于中国古代有无行政法之我见》

材料四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

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所以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