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9154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1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

2.2.5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表二-1规定的适建X围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度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执行。

2.2.6城市新建居住小区应按国家和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同步配套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与其他八类设施,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2.3建设基地控制指标

2.3.1建设基地最小面积应不低于表二-2的规定。

2.3.2建设基地不足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核准建设:

2.3.2.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2.3.2.2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2.3.3城市规划区内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

2.3.4城市各类建设基地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应不超过表二-3的规定。

2.3.5采用较高的容积率值时应采用较低的建筑密度值,具体应用数值在表二-3规定幅度内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综合考虑有关规定与实际情况后确定。

2.3.6原有建设基地的容积率已超过规定值的或绿地率未达到规定值的,不得在该基地X围进行扩建、加层。

2.3.7在符合消防、抗震、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和本规定的前提下,在自身功能需要以外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的,可按表二-4的规定增加建筑面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核定,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该建设基地的规定建筑面积的百分之十五(规定建筑面积=建设基地面积×

该基地允许建筑容积率)。

表二-2建设基地面积下限指标

建设项目类型

居住建筑

非居住建筑

低层

多层

高层

建设基地面积(平方米)

500

1000

2000

3000

表二—3建设基地建筑密度、容积率上限指标

建设基地类型

建筑密度(%)

容积率

核心区

Ⅰ地区

Ⅱ地区

住宅用地

低层

38

35

32

0.9~1.1

0.8~1.0

0.7~0.9

多层

30

28

1.5~1.7

1.4~1.6

1.3~1.5

中高层

25

23

2.0~2.2

1.8~2.0

1.6~1.8

高层

20

18

3.3

3.0~3.2

公共设施用地

办公

建筑

45

42

40

2.8

2.5

2.2

5.0

4.5

4.0

商业

55

50

3.0

商住

综合楼

注:

1、核心区:

濠北路,濠东路、城山路,濠西路、跃龙路,青年路所界定的用地X围,其中涉与到濠河风景区与历史保护区等重要地段的建筑密度、容积率指标,按批准的相关规划执行。

2、Ⅰ地区:

钟秀路、外环西路、工农路、虹桥南路内侧、核心区外围地区所界定的X围。

唐闸镇区、天生镇区、陈桥、幸福、秦灶镇区、观音山镇区,按Ⅰ地区的标准执行。

3、Ⅱ地区:

Ⅰ地区外围地区,包括新城区、XX开发区、狼山风景区、市开发区、港闸开发区、站前区,以与各乡镇的工贸园区,按Ⅱ地区标准执行。

其中狼山风景区(含狼山镇区)建筑密度、容积率指标,按批准的相关规划执行。

4、表中未列入的科研、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与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等设施的容积率控制指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但不得超过上表中相应居住建筑的指标。

5、混合用地按不同性质用地比例折算。

表二-4开放空间增加建筑面积指标

允许建筑容积率

每提供1平方米有效面积的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平方米)

小于4

2.0

大于等于4

注:

开放空间的条件和计算方法见附录五。

2.3.8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人行通道且符合下列规定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X围:

2.3.8.1通道内不设置商业设施,通道全天候对公众无偿开放;

2.3.8.2通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0米,但穿越宽度小于16米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城市支路的通道下的净空高度可不小于4.5米。

第三章建筑管理

3.1建筑间距

3.1.1建筑物的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环保、工程管线和文物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执行本规定。

3.1.2根据居住建筑日照标准和我市实际情况,居住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低限值按表三-1执行。

3.1.2.1居住建筑日照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

L=i·

H

式中:

L=建筑间距

i=日照间距系数

H=南侧建筑的计算高度(见附录二)

3.1.2.2市区居住建筑日照间距原则上不考虑不同方位的折减系数,但因城市景观或其它特殊要求的需要,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XX市规划委员会批准,可参照表三-2规定执行。

表三—1居住建筑日照间距系数表

间距系数

适用地段

1.25

1.30

Ⅱ地区

1、建设基地<1公顷,且无集中公共绿地的(面积<400平方米),居住建筑间距按表

三-1增加0.05的系数。

建设基地>1公顷的须设置公共绿地。

2、当新建居住建筑位于已建住宅的南侧时,相邻建筑间距系数按表三-1增加0.05控

制(属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按原批准的详细规划核定的间距系数执行)。

表三-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

方位

0~15°

>15°

~≤30°

>30°

~≤45°

>45°

折减系数

1.0L

0.95L

0.9L

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

)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住宅正南向布置时的日照间距。

3.1.3多层(含中高层)居住建筑间距:

3.1.3.1多层居住建筑间距,条式建筑按表三-1系数计算确定;

点式建筑根据具体情况参照3.1.3.3和附录一第3条计算确定。

3.1.3.2多层居住建筑非平行布置时(夹角≤60°

),其最窄处建筑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日照间距控制。

3.1.3.3在南北向居住建筑南侧、东西向居住建筑东西侧垂直(夹角>60°

)布置的多层居住建筑,其建筑间距按表三-1标准乘以0.7系数控制,先期实施的新建住宅须同时满足0.35iH退界要求;

当垂直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时,按平行布置居住建筑控制。

3.1.3.4在满足日照间距条件下,平行布置的条式多层居住建筑南北之间的间距最小不得小于12.5米,山墙间距不得小于6.5米,山墙有一侧居室窗户的,不得小于8.5米,山墙一侧出挑阳台的,山墙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0.5米。

当山墙之间设置道路的:

居住区道路,山墙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4米;

小区级道路(宽6~9米),最小山墙间距不得小于12米;

组团级道路(宽5米),最小山墙间距不得小于10.5米;

当道路宽小于5米时,山墙最小间距不得小于8.5米。

平行于城市道路的沿路建筑(含居住、非居住)的山墙间距应符合城市规划,并满足消防、施工和安全要求。

3.1.3.5多层居住建筑地面层为非居住用房时,视同居住建筑控制间距。

在旧城核心区建筑密集地段进行改建确有困难的,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其与南侧建筑的间距,可扣除地面层非居住用房的高度计算。

地面层设置层高小于2.2米的自行车库等附属用房时,可扣除其高度计算与南侧建筑的间距。

3.1.4低层居住建筑与其相邻低、多层居住建筑的南北向间距,按多层居住建筑间距有关规定控制,但最小间距不得小于8米。

山墙之间有公共道路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6米;

无公共道路的,应视具体情况,满足消防、施工、通行要求。

3.1.5高层居住建筑间距:

3.1.5.1高层居住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条式建筑按表三-1系数计算确定;

点式建筑,南北向的,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倍,且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面宽的1.2倍,其最小间距为30米;

东西向的,不得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4倍,其最小间距为18米。

3.1.5.2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南北向的,北侧为多、低层居住建筑时,建筑间距按3.1.5.1条规定控制;

南侧为多、低层居住建筑,条式的建筑间距按表三-1规定控制,但最小间距不小于13米,点式的建筑间距按3.1.3.3条规定控制。

3.1.5.3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按消防和施工安全的规定控制。

山墙均有居室门或窗户的,其间距不得小于13米。

3.1.6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

3.1.6.1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其建筑间距按居住建筑间距规定控制。

在符合日照、环保、施工、安全、消防和交通等要求的前提下,低层非居住建筑与相邻居住建筑山墙垂直布置时,如山墙无门、窗、阳台,其间距可酌情缩小。

因城市街道景观需要,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平行于城市道路的沿路非居住建筑可与相邻居住建筑山墙毗邻建造。

高层非居住建筑与相邻居住建筑山墙垂直布置时,其建筑间距应不低于表三-3规定的最小控制间距。

3.1.6.2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北侧的,其建筑间距应符合环保、安全、消防等有关专业规X规定,其最小间距(非居住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