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细胞与分子模块专题卷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9027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细胞与分子模块专题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必修1细胞与分子模块专题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必修1细胞与分子模块专题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必修1细胞与分子模块专题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必修1细胞与分子模块专题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细胞与分子模块专题卷Word文档格式.docx

《必修1细胞与分子模块专题卷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细胞与分子模块专题卷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1细胞与分子模块专题卷Word文档格式.docx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多层次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不断变化,不断趋向相对稳定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形成的特殊的圈层,是生物的总和

D.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

C

本题是对生物圈概念的考查。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圈层,即它的基本组成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3.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B

试题分析: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

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上图中与③不直接相通,但膜成分最为相似的是高尔基体,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①③②⑥⑤④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状腺泡细胞合成分泌性甲状腺球蛋白过程有肽键产生,肽键由两个α-氨基酸氨基和羧基缩合而成,其中羧基提供氢、氧原子,氨基提供氢原子,故A正确;

细胞内碘浓度要高于细胞外血浆中的碘浓度,碘以离子状吸收的,则a是主动运输,故B正确;

c过程是蛋白质加工、修饰和分泌过程,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由于在c过程之前蛋白质已合成,故不需要核糖体,故C正确;

在合成跨膜蛋白时内质网产生运输小泡运到高尔基体,故在膜成分上两者应极为相似,同时内质网向内与核膜直接相连,向外与细胞膜也直接相连。

用同位素标记出现放射性部位依次是①③②⑥④,线粒体为该过程提供能量,故D错误。

本题考查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及运输方式和生物膜系统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甲,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乙),请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中含有两条肽链、49个肽键。

B、图乙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C、从图乙中可推知该蛋白质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D、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中至少含有51个密码子。

由于二硫键(—S—S—)是连接两条肽链的化学键,故可以确定该蛋白质由两条肽链组成,共有51-2=49个肽键,故A正确;

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①是氨基,②④⑥⑧是R基,故B错;

由于R基⑥⑧中有两个羧基,同时两条多肽链中各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因此该蛋白质中至少有4个游离的羧基,故C正确;

该蛋白质中含有51个氨基酸,因此mRNA中含有51个密码子,故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

④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卵细胞体积较大是里面贮存有较多的营养物质。

卵细胞体积大,其表面积与体积比相对较小,不利于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成熟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及无机盐离子都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多,所以线粒体多;

精子头部主要是细胞核,细胞质集中在尾部而且较少,便于精子运动。

7.下图为某些物质的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图中均有主动运输

B.在图甲、乙和丁中均有自由扩散

C.在图甲和图丙中有主动运输,在图甲和图丁中有被动运输

D.在图丙中有主动运输,而在图甲、乙和丁中有被动运输

图甲、乙、丁都表示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转运到低浓度一侧,但图丁表示的过程需载体蛋白质的协助,因此表示的是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甲、乙表示自由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属于被动运输。

图丙表示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是主动运输。

8.下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纸层析法

B.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C.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D.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本实验操作中步骤①是用14C氨基酸来标记核糖体,以利于最后的检测,步骤②是利用渗透作用原理使细胞吸水胀破,步骤③和④通过分级离心先将大颗粒结构分离出来,再分离沉淀核糖体,最后步骤⑤是检测得到的核糖体。

从实验过程可以看出没有应用纸层析法。

9.

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题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间接传递方式。

甲细胞为发出信号的细胞,乙细胞为靶细胞,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10.根据下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

A.上图可表示突触小泡等各种膜结构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C.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

图中的e与多糖相连接,因此该物质为糖蛋白,而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在细胞内的细胞器和突触小泡等膜结构上不含有糖蛋白,所以A选项错误。

11.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步骤D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复原实验中分别属于(  )

A.实验组,对照组B.实验组,实验组

C.对照组,对照组D.对照组,实验组

该实验属于自身对照实验。

所谓自身对照是指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是实验前后之间的对照。

步骤D在质壁分离实验中属于实验组;

在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属于对照组。

12.与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有关的正确叙述分别是()

①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

②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程度

③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④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

⑤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

⑥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以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⑤⑥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要求植物细胞必须是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活细胞,并且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有浓度差。

如果进行观察的话,液泡内的细胞液有颜色为最好。

13.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单位:

mol

处理前

用鱼滕酮处理后

用乌本苷处理后

细胞内

血浆中

K+

145

5

11

13

Mg2+

35

1.4

1.8

A.鱼滕酮对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B.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运输的

C.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从表中分析在没有进行处理的时候细胞内的K+和Mg2+的浓度都比较高,而在用鱼滕酮处理之后,K+和Mg2+含量减少了,说明鱼滕酮对K+和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都有抑制作用;

用乌本苷处理后,K+的吸收受到影响,而Mg2+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说明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1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的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其合成包括转录和逆转录两个过程

B.活的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在细胞内才起作用

C.酶分子结构在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下均会受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D.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要求的催化条件都相同,其催化效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

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蛋白质类酶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以起催化作用。

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均会破坏酶分子的结构,而使酶变性失活。

同一生物内的不同酶要求的催化条件不同,大部分酶在pH=7的情况下活性最高,而胃蛋白酶在pH=2时活性最高。

15.下列图表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某酶

试管Ⅰ2mL

试管Ⅱ2mL

试管Ⅲ2mL

pH

8

7

温度

60℃

40℃

反应物

2mL

A.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

B.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碱性环境高

D.该酶在作用35min后便失去活性

曲线图中纵坐标是反应物的含量,由曲线的变化可知甲物质促进了该酶的活性;

60℃时该酶失活,因此对甲物质没有反应;

从曲线Ⅱ和Ⅲ的变化来看,该酶在40℃、pH=8时活性最高;

40℃的环境中,酶在作用35分钟后并没有失去活性,只是试管中反应物消耗完毕。

16.在夏季中午光照最强的情况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主略有下降。

这时,叶肉细胞内的C3、C3、ATP的含量变化依次是()。

A.升、降、升B.降、升、降

C.降、升、升D.升、降、降

C

夏季中午光照最强时,由于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大,气孔关闭,导致进入的CO2减少,从而引起C3减少,此时光反应未受到明显影响,而暗反应减弱,C5和ATP的含量上升。

17.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

B.在暗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