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88863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2、继续提高学生读图、识图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3、认识世界主要的山脉和河流,进一步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

概念解释:

地球村的概念。

主要山脉、大河的位置和特点(亚欧非南北美洲);

三大人种的不同:

外貌、身体特质、环境相同:

同贡献、无优劣。

教学难点: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同人种先天的身体特质,人种的分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出新课题

1、从复习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面积导入。

2、(课件)出示“郑和下西洋航海路线”图,谁知道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到过印度洋沿岸哪些国家和地区?

(生答略)

3、(课件)出示“中国主要国际航空线”图,谁知道目前我国与世界多少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

师:

自古至今我国不断同全球各国和地区进行友好交往,当今随着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往来时空大大缩短了,使地球变成一个地球村,生存在这个“村落”的成员交往更加频繁。

现在我们“地球村”的状况究竟怎样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多彩的地球村”。

板书课题:

多彩的地球村

二、探究新知,了解世界

(一)自然环境

1、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①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以专题、地域、地区等交流,例如:

半球、洲或世界名山、大河等。

②让学生分小组自学并讨论P56——57文图,思考讨论:

介绍了哪些名山大河?

你能介绍一下某一个著名的风景吗?

在学生介绍时,教师让学生在简笔画的大洲图上标出位置。

2、引申思考

①为什么把地球比喻为“母亲”?

②师生小结:

地球不仅哺育着人类,而且便生命万物得以生存和发展。

因此,人类将赖以生存的地球比做“母亲”。

③让学生观看(课件播放自摄的)家乡茂密的森林和飞禽走兽以及网上下载的海洋生物、非洲草原中动植物录像。

然后分学习小组讨论并回答:

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④师生小结:

人类与千万种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并无别的星球能适合人类生存,所以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不同肤色的人们

1、自学教材第58页——59页的内容,思考:

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世界人类哪些方面的知识?

2、全班交流

①世界居民的数量:

67亿多人口。

②人种(种族):

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③人种(种族)的划分:

试着填表:

第58页。

讨论交流。

④活动1:

人种有不同:

角色扮演(面具)拼图游戏……

活动2:

运动有差异:

结合体操、篮球、短跑等。

活动3:

共同做贡献:

科学、和平、文化、体育……

活动4:

彼此互尊重:

反对种族歧视。

三、本课小结

世界自然环境多姿多彩,丰富异常。

我们要爱护这个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

人种与民族,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

我们每个人都是某个民族的一员,同时又属于一定的人种(种族)。

一般来说,同一人种的人都分成为不同的民族;

一个民族通常有着自己特定的人种(种族)背景,属于一个人种(种族)集团,但对那些带有混合色彩的过渡类型民族来说,有时则含有多重种族成份,像部分中亚民族、埃塞俄比亚人、部分现代美洲民族等等。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复习:

七大洲简笔画。

2、环球旅游——山脉河流一览。

3、我的旅游手册(画册):

订计划。

板书设计:

 

每四课多彩的地球村

名山:

……

美丽的“村庄”

大流:

数量:

67亿多

不同肤色的人们人种:

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种族平等

第二课时

1、学会尊重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树立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观念。

2、提高从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理解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

认识世界人们生活、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国家的地域环境、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等。

1、通过比较和认识,提高学生对世界环境、生活、文化多样性的认同。

2、国家和地区是两个概念,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取得独立、是否拥有主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吗?

哪些国家大,哪些国家小吗?

二、自主提问,质疑问难

1、师过渡语:

关于我们的世界,你们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2、学生自主提问。

三、自主学习,小组互助。

1、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自主学习教材、搜集来的资料。

2、小组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参与讨论。

  

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国家有大有小,你知道排在前几位的国家是哪些?

中国排在第几位?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师问: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哪个国家吗?

学生在课文中查阅相关资料。

师小结: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梵蒂风,面积不足0.5平方千米,人口只有1000多人,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一块高地上,又被称为国中之国。

出示世界政区图,说说哪个洲的国家最多,哪个洲的国家最少?

哪个洲没有国家?

学生回答。

板书:

世界上的国家有200多个

世界十个人口大国:

2009年世界人口排名

①中国1.32亿占世界人口19.77%

②印度11.69亿占世界人口17.52%

③美国3.05亿占世界人口4.53%

④印度尼西亚2.32亿占世界人口3.47%

⑤巴西1.87亿占世界人口2.8%

⑥巴基斯坦1.64亿占世界人口2.45%

⑦孟加拉1.59亿占世界人口2.38%

⑧尼日利亚1.48亿占世界人口2.2%

⑨俄罗斯1.42亿占世界人口2.14%

⑩日本1.28亿占世界人口1.91%

4、介绍国家

①美国

②印度尼西亚

③俄罗斯

④日本

四、探究活动

找一找:

  课下找一找,世界上还有哪些世界之最,可以请求父母和老师的帮助。

看一看谁找得最多最准。

主题二地球村里去采风

1、懂得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等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2.认识世界各国不同的建筑风格、节日习俗、服饰文化与本国的地理环境、历史、生活习惯、文化观念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分析社会事物和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节日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课标内容标准:

知道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主题内容:

1、环境(生活方式)。

2、习俗。

栏目(课题)内容:

1、特色建筑与民居。

2、节日习俗。

3、服饰。

1、通过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独具特色的建筑与民居,感受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文化差异。

2、培养学生分析社会事物的能力。

3、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建筑与民居的特点,认识它们与当地环境和文化的关系。

不同特色的建筑与民居。

民族文化、历史、地域、气候环境与建筑民居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

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二、新知学习,合作探究

1、看书自学:

教材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世界著名的建筑与民居?

各有什么特点?

2、出示建筑物图片找特色。

3、我们的世界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

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

(播放课件:

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

4、讨论交流,了解民居特点。

5、拓展延伸:

考虑学生的特点,选取世界著名的、标志性的、资料丰富的建筑物分析,注意与世界文化遗产相结合——西方的神庙、城堡、教堂;

东方的名塔、宫殿等。

6、适当补充一些传说或建设者的故事,增加兴趣。

7、不同国家的民居,一方面突出特色,另一方面要研究构造、材料与当地的环境的关系,这点对学生理解和研究不会感到困难。

8、活动:

①独具特色的建筑博览会。

②不同功能的民居:

抗震、防潮、傍水而居、就地取材的……

③世界公园小导游(结合参观、照片等)。

三、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

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

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

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

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

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

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

平屋顶,有的设外廊。

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

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

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

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

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以及左图)。

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

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北京民居──四合院。

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

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

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

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

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