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城乡基层建设工作会发言与书记在城市信用社开业典礼致辞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书记在城乡基层建设工作会发言与书记在城市信用社开业典礼致辞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记在城乡基层建设工作会发言与书记在城市信用社开业典礼致辞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要从历史发展的深度来认识统筹城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
团的建设历来与党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党的建设从来就是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服务的。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历程,就是围绕农村改革中的任务而不断推进的历程。
1982年,适应农村全面大包干后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各级党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组织整顿,大力做好农村党员教育、调整和整顿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
这个时期的共青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组织整顿,以四化为中心活跃团的工作,加强“青年之家”建设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等。
1990年,针对实行村民自治后村治理机制的变化,各地按照中央“莱西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共青团组织以基层为重点,工作到支部,全面抓落实。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紧密结合农村改革发展需要,大力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改革创新。
团组织开展“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县(市)团委、基层团委、团支部三级联创,团的领导机关抓基层团组织联系点活动,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作等重要举措。
目前,我省、我市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历史阶段。
对共青团组织而言,就是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任务跳出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模式,把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放在城乡统筹大背景下去把握。
就目前而言,我们就要以“伙伴团队”为抓手,以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发展力和服务力为基本目标,确立城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指导思想上相一致、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工作成效上相促进的思路,形成城乡联动、功能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
第二,要从党的建设的高度来认识统筹城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市的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处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时期。
当前,已处在人均GDP5000——10000美元的新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XX年城市化水平达61.1%,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打破,发展的差距仍然存在,全省在召开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我市党建工作也正在探索。
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探索新时期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以“伙伴团队”为抓手统筹城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探索规律,整合力量,科学推进全市共青团组织“伙伴团队“活动。
第三,要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统筹城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
这些年来,我市共青团基层组织工作一届接着一届下功夫,下力气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我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桥时代的到来,和这些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相比,当前我市基层团的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基层团的组织薄弱,人员涣散;
2、团组织在青年心目中的地位急剧下降,团组织的社会价值、社会地位都在同时下降;
3、团干部队伍素质不适应时代发展;
4、基层团组织资源比较稀缺,整合力量不足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好好思考,有一点事肯定的,与“区域分割、自成一体”的传统团工作模式有关,我们要切实破解基层团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努力开创基层团组织建设新局面。
必须要按构建城乡统筹新格局的要求,从一体化大局出发,以“伙伴团队”建设为工作抓手,探索“开放互联”的实现途径,通过区域联动、工作协同、资源共享,形成城乡团的基层组织在各方面的全面提高。
全市共青团组织“伙伴团队”自去年在全市全面开展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市各级团组织“伙伴团队”之间积极加强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延伸了团组织触角,开阔了团工作视野,充分发挥了广大团员青年的主体作用,逐步摈弃了“单兵作战”的团活动格局,推动了基层团组织的整体活跃,“伙伴团队”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初步成效,“伙伴团队”的工作毕竟还刚刚起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有些城乡团建二元思维模式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城市与农村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整体上没有形成“一盘棋”的局面;
渔农村团建资源相对缺乏,城乡团建资源不能互补,城乡互动没有经常化,城乡资源整合利用难度大;
统筹城乡团的基层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动员方式、联系途径、工作保障等团建要素方面还需要不断创新与整合,没有真正建立城乡互动机制,等等。
因此,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以“伙伴团队“为抓手统筹城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城乡一体化团建工作新格局,在团建工作上体现城乡统筹,在工作安排上实现城乡同步,在服务方式上做到城乡衔接,切实解决在基层团建工作中存在的各类突出问题,以此不断提高全市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把握重点,开拓创新,扎实推进以“伙伴团队”为抓手统筹城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立足当前,不断丰富“伙伴团队”工作内容
开展“伙伴团队”建设工作,是我们统筹城乡基层团建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这一形式必须依靠实实在在的工作来支撑,否则就只会有其名无其实。
我们从活动一开始就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要赋予“伙伴团队”工作实实在在的内容,保证活动得以实实在在的推进,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伙伴团队”,其核心体现在“共”字上,即:
共建一个阵地(基地);
共推一个项目;
共办一件实事;
共联一批青年;
共组一次活动。
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点:
第一是组织建设互促。
要按照有利于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扩大团的工作覆盖面,有利于资源互补,共同促进的原则,在全市已经开展“伙伴团队”共建的129个团组织之间拓展延伸团队共建领域和形式,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各种形式多样,操作灵活,内容丰富的伙伴团队共建模式,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活力,为共青团工作城乡一体化发展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在全市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层层相连、相互联通的“伙伴团队”网络。
第二是城乡交流互联。
要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如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等形式,搭建一座沟通合作的桥梁,通过共建项目规定的职责和权利,促进团队之间资源的有效开发,推动团工作的创新和整合。
省部属、市属单位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技术交流帮扶指导力度;
高校团委要进一步为渔农村引入辅助人才,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培训教育;
乡镇、街道团组织要充分发挥主导和龙头作用,抓好团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加强乡镇、街道团的建设还可以影响和带动整个社区(村)级团组织建设,从而形成城乡双方互通有无、相互支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是团员青年互动。
要实现流动团员青年的覆盖互动,围绕流动团员青年需求开展服务,依托网络、QQ群、青年自组织等形式和途径,实现覆盖外出、本地和外来团员青年的互动交流。
要实现团干部和骨干青年的互动交流,不断强化团干部作为活动策划、参与的主人翁意识,扩大基层团干部的交流面和机关单位团干部对基层的熟悉程度,并加强与骨干青年两者间的交流沟通,在互动中互相促进提高。
要实现团组织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好地为项目推进提供智力支持,共同搭建区域内青年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渠道,发挥共青团、青联、青年社团等青年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丰富青年活动的载体和形式,为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更大的舞台。
第四是共建项目互补。
要从各单位性质、高校特长、乡镇(街道)实际出发,精心确定共建项目,通过对共建项目的宣传、交流和互动,实现共建项目互补。
主要是与大学生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渔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在培训渔农村技术人才,提升渔农村青年素质能力等方面着手,加强城乡青年人才信息交流,为城乡青年的有序流动,充分就业和创业牵线搭桥,提供服务,为渔农村青年的输出和城市青年的输入创造条件,在全市推进“伙伴团队”统筹城乡团的基层组织发展的进程中彰显共青团的特点和作为。
(二)着眼长远,着力构建“伙伴团队”工作机制
“伙伴团队”不是“一阵风”。
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城乡统筹团建工作,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的、永续的课题。
这对“伙伴团队”提出了长期坚持、不断深化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构建长效管用的工作机制是持久动力,因为制度建设最带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要着重建立完善“四项机制”、“五项制度”。
“四项机制”即:
一是建立资源共享的渔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保障机制。
调整优化基层团的组织建设,有利于作用发挥,有利于活动开展,有利于吸引青年,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组织设置。
积极探索以城带乡的实现形式和城乡团建互帮互助的保障机制,统筹配置团建资源要素,推动城乡团建资源双向流动,特别是引导城市团建资源向渔农村流动。
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城乡整合利用;
在经验、信息等方面,城乡互学共享,充分发挥城乡团建资源的整体效益。
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区团组织与渔农村团组织“伙伴团队”共建,联合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搭建城乡交流的桥梁。
二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团员青年动态管理机制。
当前,我市已进入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大量渔农村团员青年离土离乡,务工经商,在城乡间频繁流动,我们要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伙伴互动、共同管理”的原则,完善流动团员多重管理办法,实现从单向被动管理向多向互动服务转变。
建立伙伴团队的协调联动机制,完善流动团员青年的信息采集,建立属地化流动团员青年信息库。
在城乡大流动、大开放、大融合的趋势下,进一步推动城乡团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互动融合,不断提高团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选准对象抓帮带,积极培养渔农村青年成为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团组织“推优入党”、“推干荐才”的作用。
三、建立和谐互动的渔农村骨干青年协助党员联系群众机制。
把做好联系青年和协助党员联系群众工作作为“伙伴团队”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化和拓展参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深化完善“两项联系制度”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团干部、渔农村骨干青年的作用,创新团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方式,要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模式,找准切入点,通过联系服务网络的调整完善,建立团干部、骨干青年协助党员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切实帮助广大团员青年和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要结合渔农村低收入家庭青少年关爱行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义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渔农村青年和群众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四是建立全面覆盖的渔农村基层团组织网络建设机制。
同时依托乡镇(街道)——省部属、市属单位——高校院(系)团组织为主体的全市“伙伴团队”组织网络设置体系,不断形成合力,推进基层团建要素的创新与整合,扩大团组织的覆盖范围,使得城乡基层团建日益“活”起来“动“起来,“伙伴团队”建设的效应日益“显”出来,推动城乡基层团组织实现整体活跃。
继续深化推行以网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