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实验指导书样本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88270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3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造地质学实验指导书样本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构造地质学实验指导书样本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构造地质学实验指导书样本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构造地质学实验指导书样本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构造地质学实验指导书样本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造地质学实验指导书样本Word下载.docx

《构造地质学实验指导书样本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造地质学实验指导书样本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造地质学实验指导书样本Word下载.docx

一、目的要求

初步认识地质图(水平、倾斜岩层)。

学习作地质剖面图。

二、说明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类型。

一般采用图内主要市镇、居民点及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

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较小,地名不为人们所知,则在地名前要写上所属省(区)、市或县名。

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

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

图例是地质图上各地质现象的符号和标记,用各种规定的符号和色调来表明地层、岩体的时代和性质(见附录Ⅰ”地层代号和色谱”以及附录Ⅱ”各种常见构造符号”)。

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

地层图例在前,次为代号图例,构造图例一般排在最后。

地层图例的安排从上到下由新到老;

如横排,一般由左向右从新到老。

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可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庆的位置上。

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

已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排列,同时代各岩类按酸性到基性顺序排列。

构造图例,如地质界线、断层应区分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

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列于地质图图例中。

2.图切地质剖面图正规地质图均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地层、构造的剖面图。

如单独绘剖面图时,则要标明剖面图图名,如周口店(指图幅所在地区)太平山-升平山地质剖面图。

如为图切剖面并附在地质图下面,则以剖面标号表示,如Ⅰ-Ⅰ′地质剖面图或A-A′地质剖面图。

剖面在地质图上的位置用细线标出,两端注上剖面代号,如Ⅰ-Ⅰ′或A-A′等。

在相应剖面图的两端也相应注上同一代号。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

垂直比例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按海拔标高标示。

剖面图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应一致,如放大,则应注明。

剖面图两端的同一高度上注明剖面方向。

剖面所经过的山岭、河流、城镇应在剖面上方所在位置注明。

最好把方向、地名排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剖面图放置一般南在右、北在左、东右西左。

图例是指示读图的基础,从图例能够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及其时代、顺序,地层间有无间断,以及岩石类型、时代等。

在阅读地质内容之前应先分析一下图区的地形特征。

在地形地质图上,从等高线能够了解地形。

在无等高线的地质图上,可根据水系、山峰和标高的分布认识地形。

一幅地质图反映了该区各方面地质情况。

读图时一般要分析地层时代、层序和岩石类型、性质以及岩层、岩体的产状、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读图分析时,能够边阅读、边记录、边绘示意剖面图或构造纲要图。

有关各种构造的具体分析方法,将在后续实习中分别介绍。

(三)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

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出露的特征是:

(1)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图1);

图1地质剖面图实例

图2水平岩层露头分布特征

(2)老岩层出露在地形低处,新岩层分布在高处(图2);

(3)岩层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

(4)岩层的厚度是其顶、底面间的高差。

(四)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

倾斜岩层在大比例尺地质图上表现为岩层界线在沟谷和山脊处成”V”字形态。

①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沟谷处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山脊处形成指向下游的”V”字形;

②当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但倾角大于坡角,沟谷中形成尖端指向下游的”V”字形,山脊上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

③当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但岩层倾角小于坡角,河谷中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但界线弯曲的紧闭度大于等高线弯曲的紧闭度。

(五)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质界线一致,倾向、倾角相同(图4A)。

角度不整合上覆的一套较新地层的底面界线截切下伏较老地层的不同层位的地质界线(图4B)。

(六)水平岩层图切剖面作法及步骤(图3)

图3编绘水平岩层地质剖面图示意图

(1)选择剖面位置

在分析图区地形特征、地层的出露、分布和产状变化以及构造特点的基础上,要使所作的剖面图尽量垂直于区内地层走向、经过地层出露较全和图区主要构造部位;

或者选在阅读地质图需要作剖面的地方。

选定后,将剖面线标定在地质图上。

(2)绘地形剖面

在方格纸上定出剖面基线,两端画上垂直线条比例尺,并注明标高。

基线标高一般取比剖面所过最低等高线高度要低1-1.5cm。

然后将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各点一一投影到相应标高的位置,按实际地形用曲线连接相邻点即得地形剖面。

(3)完成地质剖面

将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质界线(地层分界线、不整合线、断层线等)的各交点投影到地形剖面曲线上,按各点附近的地层倾向和倾角绘出分层界线。

如剖面与走向斜交时,则应按剖面方向的视倾角绘分界线。

(4)按岩性(参照附录Ⅰ)绘出各层岩性花纹。

并注明各岩层的地层代号。

(5)整饰按地质剖面图格式要求进行整饰。

图4不整合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表现

A-平行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上图为平面图,下图为剖面图

图5绘制倾斜岩层剖面的方法示意图

三、作业

1、读凌河地质图(附图1)和嘉阳坡地质图(附图2),分析图区岩层产状、露头分布特征(”V”字形)及露头宽度变化;

认识地层接触关系。

2、绘制凌河地质图中A-B地质剖面图。

读褶皱发育地质图及描述褶皱。

编制褶皱发育区地质图的图切剖面。

(一)褶皱形态分析

分析褶皱发育区地质图,首先要确定背斜和向斜,进而再分析褶皱形态、组合类型及形成时代。

分析时,除遵循一般的读图方法外,具体步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但对于不同类型的褶皱其重点又有所不同。

1.区分背斜和向斜首先根据地层的对称重复以及地层新老关系和产状区分背斜和向斜。

若核部为老地层,两翼依次为新地层,两翼依次为新地层者,为背斜:

若核部为新地层,两翼依次为老地层者,为向斜。

2.确定两翼产状分析两翼产状是认识褶皱形态的关键。

根据褶皱两翼产状及其变化,确定轴面和枢纽产状。

两翼产状可从地质图上直接读出。

在大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上,两翼产状也可根据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关系求出岩层产状。

3.判断轴面产状根据两翼的倾向、倾角大致判断轴面产状。

若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表示轴面直立。

如两翼倾角不等,轴面是倾斜的。

在斜歪和倒转褶皱中背斜的轴面均与缓翼倾向一致。

4.枢纽产状的确定当地形近平坦褶皱两翼平行延伸,表示两翼岩层走向平行一致,则褶皱枢纽是水平的;

如两翼岩层走向不平行,两翼同一岩层界线交会或呈弧形弯曲,说明该被皱枢纽是倾伏的;

背斜两翼同一岩层地质界线交会的弯曲尖端指向枢纽倾伏方向,向斜两翼同一岩层地质界线交会的弯曲尖端指向扬起方向(图24)。

另外。

沿褶皱延伸方向核部地层出露的宽窄变化,也能反映出枢纽的产状。

核部变窄的方向是背斜枢纽倾伏方向,或为向斜枢纽扬起方向。

在地形起伏很大的大比例尺地质图上,褶皱岩层界线受”V”字型法则的影响,岩层界线弯曲不一定反映枢纽起伏。

枢纽水平的褶皱,会因地形起伏的影响,表现出两翼交会。

此时,从褶皱两翼产状、褶皱岩层界线分布形态与岩层产状和地形的关系等方向综合起来分析,才能正确认识枢纽产状。

5.转折端形态的认识在地形较平坦的地质图上,褶皱倾伏处(扬起处)的轮廓大致反映褶皱转折端的形态。

6.翼间角和褶皱紧闭程度的判定根据两翼岩层的倾向与倾角,可大致地估测出翼间角的大小,再据其翼间角的大小范围对褶皱紧闭程度作出定性描述。

7.轴迹和平面轮廓的确定将褶皱各相邻岩层的倾伏端点(或扬起端点)连线,即是轴迹。

轴迹所示方向表示褶皱的伸方向,轴迹的长短表示褶皱在平面上的大小。

褶皱两翼同一岩层的出露线沿轴迹方向的长度与垂直轴迹方向的宽度之比即褶皱的长、宽比。

按长、宽比可将褶皱分为线型、短轴和等轴三种类型。

8.褶皱组合类型的识别在逐个分析区内背斜、向斜之后,按轴迹排列规律,确定褶皱组合类型:

平行线列、雁列褶皱或其它类型。

9.褶皱形成时期的确定主要根据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来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

不整合面以下褶皱岩层最新地层时代之后与不整合面以上最老地层时代之前的褶皱形成时代。

(二)褶皱描述

图6倾伏背斜和向斜

褶皱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

褶皱名称(地名加褶皱类型)、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及两翼地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褶皱的位态分类、次级褶皱特征、与周围其它构造的关系以及褶皱形成时代等。

现举暮云岭背斜为例说明之(见附图3)。

暮云岭背斜位于图幅中西部暮云岭一带、呈NE-SW向延伸;

核部由下石炭统组成,宽约500m,长约2750m,平面上成不规则的长椭圆形,长宽比约为5∶1,近线形背斜。

两翼由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地层组成,两翼产状是:

西北翼是NW315°

∠60°

-55°

东南翼是SE135°

-∠40°

-25°

;

可见西北翼较陡,东南翼较缓,轴面向南东倾,倾角约80°

转折端比较圆滑,翼间角约80°

为开阔褶皱。

枢纽向NE、SW两端倾伏,中部隆起,背斜向南西一分为二成两个背斜和其中一个向斜。

总之,本褶皱为一转折端圆滑的斜歪背斜,属褶皱位态分类中的倾优直立褶皱。

背斜的北西和南东两翼与相邻的向斜连接。

背斜形成于晚二叠世之后,早侏罗之前。

(三)褶皱剖面的编制

褶皱剖面有横剖面(铅直剖面)和正交剖面(横截面)。

以下说明横剖面的编制方法。

1.选择剖面线剖面线应尽量垂直褶皱走向。

并经过全区主要构造。

2.标出剖面线所经过的褶皱位置背斜用”∧”、向斜用”∨”符号表示。

要把次一级褶皱轴延长与剖面相交,用同样方法算出次一级褶皱位置(图7)。

3.绘出地形剖面

4.绘出褶皱形态将剖面线上的地质界线和褶皱轴迹的交点投影到地形剖面上,在投地质界线点和画褶皱构造时应注意下几点:

①剖面切过不整合面和第四系时,先画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和构造,然后再画不整合以下地质界线。

其画法:

在地质图上把不整合面以下的岩层分界线按其延伸趋势延至剖面线上相交于某点(图7中的m点),将此点投影于不整合面得一交点,从此点绘出不整合以下地层的界线和构造。

②剖面线切过断层时,先画断层,然后再画断层两侧的地层和构造。

③剖面线与地层走向斜交时,应将岩层倾角换算成视倾角。

④作图顺序应从褶皱核部开始,依次绘出两翼上各层,如各层倾角相差较大时,应使岩层厚度保持不变而调整局部产状,使之逐渐过渡与主要产状协调一致(图8)。

图7褶皱构造剖面图的绘制

图8根据同一岩层厚度不变校正同翼岩层产状

A-校正前B-校正后

5.恢复褶皱转折端的形态应考虑褶皱是平和褶皱还是相似褶皱。

在平行褶皱中,岩层厚度在整个褶皱中保持不变,而在相似褶皱中转折端处岩层应有所加厚。

至于转折端是圆滑或尖楞,应根据其地质图上表现的形态近似地确定。

至于转折端深部的位置,如为轴面直立褶皱,根据枢纽倾伏角作纵向切面,求出到所作剖面处核部地层枢纽的深度,然后结合两翼倾角及枢纽位置绘出转折端(图8)。

在一般情况下。

转折端深部位置可根据两翼产状和褶皱形态,作合理的推测。

6.按剖面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