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7960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Word格式.docx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Word格式.docx

构建妇女社区支持网络

1、什么是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是指在社会网络中起支持作用的关系的集合。

2、构建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型:

(1)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

(2)妇女自主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

(3)社区紧急支持网络。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1、残疾人的界定

(1)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不同残疾对人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影响的不同,把残疾分为三类:

A、伤残;

B、能力缺失;

C、残障。

(2)我国的残疾人定义: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界定,残疾人是指在心里、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的:

(1)根本目的:

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

(2)具体目标:

通过处理残疾人心里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权益、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的障碍,让残疾人把损伤带来的能力丧失的影响见到最低程度,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4、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意义

5、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1)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2)服务需求的多样性。

(3)工作过程的艰难性。

残疾人的需要及问题

一、残疾人的需要:

1.治疗康复需要

2.基本生活需要

3.接受教育需要

4.职业发展需要

5.家庭生活需要

6.社会交往需要

7.价值实现需要

二、残疾人的问题:

生命历程与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第一节三、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价值观导致的反移情。

2、文化差异与特定技能。

3、职业倦怠。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残疾预防。

1、致残的风险因素。

从残疾原因来讲,有先天性的、医源性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后天性的、后发性的。

2、主要预防措施:

(1)一级预防。

(2)二级预防。

(3)三级预防。

二、康复。

1、康复模式:

(1)世界卫生组织模式。

(2)社区服务模式。

(3)家庭病床模式。

(4)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模式。

2、康复类型:

(1)医疗康复。

(2)教育康复。

(3)职业康复。

(4)社会康复。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要点。

1、基本观念和原则:

(1)人是有能力或者有潜力的,不应站在健全人的角度看待残疾人的能力,而应从残疾人本身的视角看待其能力和潜能。

(2)拒绝把残疾人的问题视为其本身的问题,让其“修理”自己,以便能“嵌入”社会,充分发挥作用。

(3)残疾人工作模式应该把残疾视为一种社会建构,介入的重点要考虑社会因素。

(4)残疾有其历史和文化,任何做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人都应该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社会经历。

(5)尽管残疾人会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对待,但是残疾人也能在生活中发现乐趣并体会到幸福。

(6)相信残疾人毫无疑问有权掌控自己的生活。

2、残疾人沟通要点:

(1)了解各类残疾情况。

(2)掌握专门的沟通技巧。

(3)运用多种方式求证,确定沟通效果。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建立信任关系。

2、参与残疾评定。

3、个人与社区状况评估:

(1)生态框架评估。

(2)优势视角评估。

(3)生理心理社会视角评估。

(4)社区需求评估。

4、介入模式:

(1)危机介入。

(2)增能模式。

(3)倡导模式。

(4)自助小组。

(5)社区工作模式。

(6)个案管理模式。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场所。

1、主要组织机构。

(1)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3)康复工作行政架构。

2、主要实践场所。

(1)社务康复训练服务三级网络。

A、县(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

B、社务基层康复站。

C、家庭训练点。

(2)其他的残疾人社会。

A、医院。

B、残疾人康复与训练机构。

C、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D、社会福利企业。

E、社会福利院。

F、残疾人基金会。

G、社区中心。

H、各类残疾人组织。

I、各类残疾人社会服务组织。

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1、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者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及其家人,在审判、

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里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

社会生活的一种服务活动。

2、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1)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

A、监管功能。

B、矫正功能。

C、服务功能。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A、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B、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福利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二)特殊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

(三)系统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

(四)专业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是一种专业文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的需要及问题

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1、矫正对象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3)在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2、矫正对象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1)接纳。

(2)可塑性。

(3)个别化。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1、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

2、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1)为因事件发生而陷入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的家人寻找社会资源以维持生计。

(2)为因事件发生而失去依靠的儿童少年安排生活照料。

(3)为因事件发生饿产生心里困套的家庭成员提供辅导服务。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要监督被观护者在观护期做到:

(1)保持良好品行,不得与品行不端者来往。

(2)服从检察官和观护人命令。

(3)接受关乎人辅导。

(4)及时向关乎人汇报工作。

生活和居住状况,不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等。

2、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的类型:

(1)中途家庭。

(2)寄养家庭。

(3)教养院。

(4)感化院。

3、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1、提供住宿场所。

2、提供就业、就业辅导。

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障转介服务。

4、提供物质援助。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司法判决前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撰写。

1、性质与作用。

2、撰写方法。

二、服刑罪犯的个案辅导:

上述案例中的罪犯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改变,在于:

1、不管罪犯多么行为极端、难以管教,矫正工作者始终坚信人具有可塑性,是可以改变的,因而没有轻易放弃。

2、矫正工作者在对传统管教方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引进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对犯罪进行认真的心里分析,制定个别化的矫正计划并加以实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3、帮助建立罪犯与家庭的联系,既是矫正服务的工作内容,又是突破罪犯心里障碍并建立和巩固专业关系的。

三、帮助在监服刑罪犯建立与社会的联系:

(1)邀请知名人士,如学者、官员、文艺体育工作者等到监狱开讲座、作报告、开展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等,是在监服刑者了解外面世界的信息。

(2)通过开通电话、组织家属探访、走方罪犯家庭、倡导房价制度等方式,尽管可能扩大罪犯与外部社会的联系沟通,避免因监狱封闭环境而造成罪犯社会化过程阻断现象的发生。

(3)动员社会志愿人士,与在监服刑人员建立结对帮教关系,用真感情化在监服刑罪犯,同时也为日后重返社会建构良好的社会网络。

四、科学执行社会服务计划

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

一、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试点。

1、社区矫正制度在一些国家的适用状况。

2、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试点。

二、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内容。

1、适用范围。

2、任务。

3、职责分工。

4、工作制度。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概述

(一)

一、优抚安置工作。

1、优抚工作。

2、安置工作。

二、优抚安置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1、优抚对象的特点:

(1)可资利用的资源不足。

(2)积极与消极情绪并存。

需要:

(1)安置对象的构成。

(2)安置对象的特点。

(3)安置对象的需要。

2、安置对象的特点:

(1)利用帮助的能力相对较强。

(2)情绪波动较大。

(1)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2)社会再适应的心里调适需要。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概述

(二)

三、优抚安置对象的问题。

1、优抚对象的问题:

(1)优抚对象老龄化问题。

(2)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的问题。

(3)优抚对象的权益保障问题。

2、安置对象的问题:

(1)就业难的问题。

(2)隐性失业的问题。

(3)延迟上岗的问题。

四、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1、优抚社会工作的概念。

2、安置社会工作的概念。

3、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

五、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发展。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优抚社会工作的机构和场所。

2、优抚社会工作的目标:

(1)总体目标:

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以下简称《兵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及相关地方法规为依据,坚持“思想教育,坚持生产,群众优待,国家抚恤”的工作方针和“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制度,从根本上保障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切实履行国家和社会对优抚对象应予的褒扬,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提高优抚对象的社会政治地位。

(2)操作层面的目标:

优抚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与革命伤残军人休养员、光荣院、军休所、荣军医院以及荣复军人慢性病疗养院等机构所制定的目标相一致的。

3、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光荣院、军休所内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A、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光荣院、军休所内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B、协助老年优抚对象适应晚年生活。

C、协助老年优抚对象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

D、协助残疾退伍军人进行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