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讲义 第一章归敬三宝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87507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佛之道讲义 第一章归敬三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成佛之道讲义 第一章归敬三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成佛之道讲义 第一章归敬三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成佛之道讲义 第一章归敬三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成佛之道讲义 第一章归敬三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佛之道讲义 第一章归敬三宝Word文档格式.docx

《成佛之道讲义 第一章归敬三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佛之道讲义 第一章归敬三宝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佛之道讲义 第一章归敬三宝Word文档格式.docx

有海无边际,世间多忧苦,流转起还没,何处是依怙。

一、归依的诚心

归依,3要有求归依的诚心。

如人落在大海中,随波逐浪,四顾茫茫。

……求归依的诚恳,应该如落海者的求生一样,这才能圆满成就归依的胜妙功德。

二、有海无边际

1、世间以众生为本,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是世间的现存事实,所以佛经称众生为「有(bhava)」4。

2、每一众生,向过去看,一生又一生,无边无际。

在没有了脱生死以前,未来也还是一生又一生,没个边际。

众生的生命流(有),无限延续,如大海的茫无边际一样。

现在这一生,不过生命大海中泛起的一个浪头而已。

三、世间多忧苦

1、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一世又一世。

在这时间推移的过程中,名为世间。

2、众生在世间,苦多乐少,乐尽苦来,实在是多忧多苦,所以佛说为:

『忧悲恼苦纯大苦聚』。

5

四、流转起还没

充满忧苦的众生世间,如海中的漩流一样,转来转去。

忽而上生天上人间,忽而下坠地狱、傍生、饿鬼──三途。

升起还要沈没,沉没又会浮起,转来转去,始终转不出去。

五、何处是依怙

1、这样的流转苦海,头出头没,还有比这更可悲可痛的吗?

2、想到这里,求归依救护的心情,油然而生,自会恳到迫切起来。

然而,何处是真归依处,何处是可恃6怙处呢?

乙二、抉择依怙

丙一、世乐(p.4)

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要当离,有生无不死,

国家治还乱,器界成复毁,世间诸可乐,无事可依怙。

一、求归依

  有的不知道求归依;

有的求归依而误信邪师外道;

三宝才是真正的归依。

二、六种让世人迷恋的事

1、财富的积聚:

有些人以为经济第一,有了钱什么也行得通;

财富是个人所不能自主的,所以佛说:

『五家所共』。

7逢到

(1)大水,

(2)大火,遇到(3)盗贼,(4)恶王,(5)还有生了不肖的儿女:

财富是转眼就完了。

积聚财富,不但为了经营与保存,引起种种忧苦,有时财富更成为苦难的直接原因。

财富本身,多忧多苦而无法保存,还能说有钱就有办法吗?

2、崇高的(名位与)权位:

这是一般所迷恋的。

在位时,叱咤风云,得心应手,然而崇高必然堕落。

在佛教传记中,顶生王统一四洲,上升忉利天,与帝释共同治理天宫,但末了堕落人间,不免忧愁而死。

那位自称天地之主,人类之父的天帝,也还是不免堕落驴胎马腹去。

崇高的地位,实在是不足依怙的。

3、亲爱眷属的合会:

人是被称为社会的动物,能有亲人益友,共住合作,这是极理想而又安心的事。

然而,由亲爱的而变为冤家,这姑且不说。

不论是怎样的亲爱共住,总要当来分离的。

一旦生离死别到来,拋下父母,丢下妻儿,孤苦凄惶的各奔前程,谁还顾得了谁呢!

4、生存:

经验告诉我们,凡是有生的,无有不死的。

生存,一切才有意义,于是为名为利,争取一切来属于自己。

『人生不满百,常有千岁忧』,这是颠倒的『不死觉(或译为寻伺)』,永生与长生的邪见,都由此而来。

上面四句,是有名的四非常偈。

8

5、国家的繁荣:

国家的强盛繁荣,对于国民的安乐与自由,是有密切关系的。

可是国家的强盛,不一定等于自己(自己的家)的安乐。

不但政治上的派系起伏,不完全以是否忠于国家为标准;

而国家一直在一治一乱的流转中,治平而还为纷乱。

中外历史,是无可置疑的实证。

所以,以国家为唯一依怙,是不正确,不安全的。

6、社会进步:

有的以为:

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生的真正意义,何必为个己着想,求觅空虚的归依?

这是见群体而不见个己的偏见!

人类社会的活动,依于所住的器界(我们住的世界──地球),是不能离开这一据点的(即使转移到另一世界,也还是一样)。

但器世界是在凝成而复毁坏,坏了又成立的流转过程中。

以社会进步为人生真正意义的人物,才是真正空虚的幻想者!

三、不能引发求归依的热心

一般人不能引发求归依的热心,是由于迷惑了眼前的短暂意义,在人世间诸般可乐事上,生起错觉。

一切都是非常非乐,那什么才是可归依处呢?

丙二、外道(p.5)

鬼神好凶杀,欲天耽诸欲,独梵依慢住,亦非归依处。

外道邪宗不是真正的可归依处

一、鬼神:

1、中国、佛经或基督教所传的鬼神,确有一些功德与神力,也有向善而为高级天服役的。

在某种情形下,确能给人以多少助力,所以常为人所崇拜:

恳求赐福,求他驱逐邪恶,或者请求不要伤害。

然鬼神都充满烦恼,他们的德性,有时还不及人类;

特别是瞋恚成性,嗜好凶杀伤害。

他们所要人类供给的,是牺牲──血肉,甚至要求以人为牺牲。

如人而不恭敬供养,或者冒犯了他,就会用残酷的杀害来报复──狂风,大雨,冰雹,瘟疫等。

2、鬼神的崇拜者,每每为了得罪鬼神,弄得家败人亡,这真是何苦呢!

孔子到底是人类的伟人,他的『敬鬼神而远之』9,不失为聪明的办法!

二、欲天:

1、欲是物质的五欲──微妙的色声香味触,男女的性欲。

天是光明的意思,即一般的天,帝。

在这三界中,欲界共有六天,最下是统摄八部鬼神的四大王众天,向上是忉利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这六天,同有物质的贪欲,男女的淫欲,所以称为欲天。

欲天中,与人类关系最切的,要算忉利天王释提桓因──帝释了。

他崇尚和平,爱好道德,希望人类进步,与中国传说的玉皇大帝相近。

2、比起鬼神来,欲天当然高尚得多,毛病就出在迷恋耽着诸般欲事上。

在物欲与性欲的享受中,不免骄奢淫佚,沉醉于糜烂的生活,而智慧与德性的精神生活,反而会退落下来。

从前,帝释曾请佛说法,可是回去不久,连佛说的是什么也忘记了。

『欲为苦本』,这种物欲享受而容易堕落的诸天,自身不保,还需要求归依呢!

三、独梵:

1、欲界以上,叫做色界。

色界分四禅,初禅又分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梵是清净的意思,与圣洁的含义相近。

(1)梵众天,如人民;

(2)梵辅天,如官吏;

(3)大梵天,如独一无二的帝王,所以称为独梵。

梵天是非常清净的,没有淫欲,也不再贪恋世俗的物欲。

德行方面,慈悲博爱的精神,非常高尚。

这在一般宗教中,可说是佼佼者了!

2、据佛经说:

大梵天出现,还没有臣民,也还没有欲界──地球等住处。

大梵天想有天地,欲界也就渐渐凝成了。

想有人,人也恰好出生了。

由于大梵天心依憍慢而住,不免引生狂谬的知见,以为天地由他而创造,人类由他而出生。

他生存一较长的时间──一劫半,便向他的臣民宣说:

自己是常住不变,无始无终。

印度的大梵天,与基督教的耶和华相合。

3、梵王的净行──「克制世俗的情欲,与慈爱精神」,原是可称赞的。

可惜狂慢的邪说,奴视一切,成为「信我者生,不信我者灭亡」的大独裁者。

一神教的邪毒,泛滥世界,成为罪恶的一大根源。

4、梵天以上,还有二、三、四禅天,以上还有无色界天。

但与人类没有什么接触,只是极少数人能信受奉行,不能成为社会共信的宗教,所以也就不说了。

一般的宗教,不外乎鬼神,多神教的大神,一神教。

如上所说,都是不离烦恼,不出生死,都还是自救不暇的苦恼众生,所以说:

「亦非归依处」。

丙三、三宝(p.8)

归依处处求,求之遍十方,究竟归依处,三宝最吉祥。

一、究竟的真归依处,唯有佛教的三宝10

佛,法,僧三者,都是希有难得的,价值无上的,妙用无比的,所以都称之为宝。

归依三宝,使我们化凶为吉,化难成祥,离恶向善,转黑暗为光明,离苦痛得安乐。

这一切吉祥事,都能够成就,所以说最为吉祥。

二、一切都值不得归依,唯有三宝才是真归依处,这不是自赞毁他,而是从事实与理由两方面得来的结论。

1、事实

释迦佛成佛不久,创造神梵天王,从天上下来,恳请如来说法。

11他觉得,他对于他的儿女(自以为是他的儿女),实在是毫无办法了。

释迦佛答允了他,这才大转*轮,救度人类。

梵天王也就作了佛的弟子,得到了离欲的圣果。

还有,过去世中,与玉皇大帝神格相近的帝释天,自己知道快死了。

不幸的是,死后要堕落猪胎中。

他忧愁苦恼,去请大梵天王,大自在天等设法;

甚至天南地北,山中水边,到处去请问鬼神,与外道仙人,结果是一切徒然。

末了,他遇到佛陀,听佛说法,这才救免了猪胎的厄运,还生天国。

多神教的大神,与一神教的创造神,都非归依佛不可。

『归依处处求,求之遍十方』,正是帝释天的亲身经历。

2、理由

下面将分别赞叹三宝功德,说明三宝功德的究竟,所以真是众生的归依处。

甲二、皈依三宝

乙一、三宝内涵

丙一、赞叹三宝

丁一、赞佛功德

戊一、智证法身(p.9)

正法以为身,净慧以为命,智月朗秋空,礼佛两足尊。

一、佛以正法为身(法身)

1、佛是梵语,意思是觉者。

2、佛所觉证的,是正法,正法也可译为妙法。

法是可轨可则的,不变不失的,所以正法是中正而不偏邪的,微妙而非浅显的真理;

这是有永久性,普遍性的绝对真理。

3、圆满觉证了正法,才名为佛,所以佛是以正法为身的,名为法身,也就是绝对真理的具体显现者。

二、佛以净慧为命(慧命)

1、佛为什么能圆满觉证呢?

因为佛有无漏(离一切烦恼杂染)的清净智慧。

智慧最清净,所觉证的正法也就最清净,所以称为『最清净法界』12(法界即法身)。

2、正法是无往而不在的,迷了并不损减,觉证了也没有增多,有净慧才能证觉清净的正法,所以佛以净慧为命,称为慧命。

  法身与慧命的统一,就是佛。

三、智月朗秋空(譬喻)

1、佛的智慧,如明月一样;

净慧的体证正法,如明月的朗照秋夜的晴空一样。

如没有云翳,月光皎洁,蔚蓝色的虚空,在月光中也分外清净。

2、这是说:

清净觉照的佛智,彻底证觉正法,正法也究竟清净显现于净慧之中。

经上说:

『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13;

菩萨尚且如此,何况是佛呢!

四、礼佛两足尊

1、法身与慧命,到达彻底圆满,这是值得众生归敬的。

2、礼是敬礼,如礼拜问讯是身礼,赞叹功德是语礼,虔信恭敬是意礼。

要这样的三业礼敬,来表示我们对于佛的归信。

3、两足尊是赞叹佛的,有二种解说:

两足就是人类,佛为人类中的最尊胜者,所以名两足尊。

如经说:

『正觉两足尊,生马四足胜』。

14

两足是福德与智慧的圆满。

有大福德与大智慧的,不但是佛,大菩萨等也都是如此的。

但在福德与智慧圆满的圣者中,佛是最尊最胜的,所以名两足尊。

戊二、诸佛无量(p10)

三世佛无量,十方佛亦尔。

戊三、本师悲愿

悲愿来浊世,礼佛释迦文。

一、三世及十方佛

1、佛是大觉圣者的通称,谁能圆满的觉证了正法,谁就是佛,所以发心学佛的人多,成佛的也多。

2、从时间上说: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出现的佛,是无量的。

现在是释迦牟尼佛;

向上推,过去是迦叶佛,拘那含牟尼佛,尸弃佛,毗婆尸佛等;

未来是弥勒佛,楼至佛等。

过去佛无量无数,未来佛也如此。

3、从空间上说:

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世界的佛,也是这样的。

十方的世界无量,佛也无量,如东方现有不动佛,药师佛,西方现有阿弥陀佛等。

学佛的归依三宝,应归敬三世十方一切佛。

 4、然从这个世界的我们来说,有一位是应该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