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关于精准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873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人大关于精准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市人大关于精准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市人大关于精准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市人大关于精准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市人大关于精准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人大关于精准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

《市人大关于精准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人大关于精准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人大关于精准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

市人大关于精准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x月x日至x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2个调研组,对全市xx年精准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x月x日,两个调研组共同听取了市扶贫办和财政局的情况汇报。

x月x日至x日,第一调研组由预工委牵头,在xxx的带领下对xx县进行了调研;第二调研组由农工委牵头,在xxx的带领下对

xx县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观摩、个别交流、集中座谈等方式,共调研6个县(市区)、12个乡镇、20个村,实地查看了18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和10个产业大户,召开座谈会12次,参与人数近100人。

同时,委托茅箭区、张湾区人大常委会对此项工作同步开展调研,并提交了调研报告。

现将此次调研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制度不断健全。

市政府把扶贫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来抓,层层压实责

任,重点推进落实。

市县(区)两级均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四大家领导全体参与、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攻坚指挥部,高位统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全市上下凝聚起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强力推动

减贫工作。

目前,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等前期工作已顺利完成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扶贫资金的精准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十堰市扶贫资金使用办法》、《十堰市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实施方案》等文件,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了具体操作办法,切实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

(二)资金投入渠道多、规模不断扩大。

当前,精准扶

贫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财政拨。

xx年,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共安排精准扶贫资金138566万元,其中:

中央、省预算内安排我市精准扶贫资金45166万元。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意见》规定:

“市、县分别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

各级财政当年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中的50%以上用于精准扶贫”的要求,xx年市政府按当年预算收入增量36000万元的15%安排扶贫专项5400万元,按清理回收存量资金50181万元的60%安排

30000万元设立精准扶贫产业基金,拨付6个县市区各

5000万元,支持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

各县市区共安排精准扶贫专项资金达58000万元,均高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二是专项投。

易地搬迁资金是采取封闭运行

的管理模式。

xx年湖北省出台了《易地搬迁资金管理办法》

,指定省长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省级层面的易地搬迁融资平台,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本级的易地搬迁实施主体。

省长江投对易地搬迁资金实行单独建户、物理隔离、封闭运行、台账管理、精细核算,其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资金、农户自筹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金融机构贷款等5个部分。

每户按搬迁总成本

(含建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20万元安排,xx年共拨付我市易地搬迁资金97.3亿元。

三是统筹整。

按照

“大类间统筹、大类内打通”的原则,市政府采取规划引导统筹、重点项目主导统筹、重点部门牵头统筹、奖补资金引导统筹等办法,除老百姓的救命钱、基本民生钱、刚性需求的政策钱不能整合外,将其它所有的“零钱”变成

“整钱”,基本做到应统尽统。

xx年全市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33.17亿元,用于精准扶贫资金达到89.32亿元,重点投向“六个一批”政策落实、重点村建设、产业发展和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银行融。

市政府立足山区农村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制定下发了《十堰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构建了“政策引导、银行参与、农户贷款、政府贴息”的金融扶贫新模式,有效破解了扶贫资金短缺难题。

近年来,各银行特别是农发行、农商行、邮政储蓄等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产业的信贷

投放,先后开发出“扶贫贷”、“助农贷”、“惠农贷”、

“兴业贷”等12个信贷产品支持贫困户创业脱贫。

xx年,全市扶贫贷款余额达到80多亿元,扶贫小额贷款突破10亿元,覆盖贫困户超过3.5万户。

(三)资金使用比较集中、扶贫效果日益显现。

市政府

将扶贫资金的使用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实行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对贫困村的产业扶贫资金、整村推进项目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直达项目主体;对涉及困难群众的个人补助,利用“一卡通”、“一折通”等手段直接支付到个人,确保资金精准使用,已取得明显成效。

xx年,119956人实现脱贫。

扶贫搬迁上。

对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方,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的地方,实施扶贫搬迁,xx年搬迁4.4万户、12.9万人。

扶智脱贫上。

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主动对接岗位、开展创业指导、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促进

13.78万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就业,实现就业脱贫。

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教育惠民政策,学前及小学生每生每年补助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补助1250元,普通高中每生每年2500元。

保障供养上。

对纳入低保7.8万人、五保3.1万人通过保障兜底,做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至

3840元/年全。

医疗救助上。

xx年门诊统筹补偿封顶线从

300元提高到400元;新农合住院政策范围内分段补偿比例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从1.2万元降低至0.8万元,年封顶线不低于30万元。

贫困户在各级医疗机构住院享受免门诊诊疗费、挂号费等优惠;在各级医院设立精准扶贫对象服务窗口,开辟绿色通道,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

健康扶贫政策增加核销费用达1312.37

万元;各级医疗机构为精准扶贫对象减免费用589.32万元。

(四)资金使用较为规范、监管措施到位。

市政府及各县市区政府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

一是严格使用程序。

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各地严格按照《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在财政局设立扶贫项目资金专户,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全封闭专户运行。

在项目申报、审批到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主动接受审计、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始终做到专款专用,足额到位,防止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发生。

二是坚持阳光操作。

严格执行资金公示制、竣工验收制,项目启动前,各乡镇、村、项目建设单位充分利用张贴公告、发放宣传单、在新闻媒体公示等形式,对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规模、社会效益、资金来源、资金总额等

内容进行公示公告,确保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项目竣工后,扶贫办会同镇、村、驻村工作队及时组织验收。

三是创新监管模式。

为使扶贫资金项目与贫困村、贫困户充分对接,市政府积极探索“村级决策实施、乡(镇)统筹审批、县级监管备案、市级备查、省级检查”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模式。

扶贫项目由贫困村、贫困户据实申报;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项目审批、资金拨付,对项目实施、验收、报账、监管和资金使用成效负总责;县级负责各地项目资金的备案管理,对各地项目实施、资金使用不定期进行督办检查。

四是开展巡回督查。

市委、市政府采取“暗访—整改—约谈—追责”的模式,对扶贫领域的基层“微腐败”,下重手大力惩治,取得了良好成效。

xx年,全市开展督查暗访4次,下发督查通报4期;开展了扶贫领域的“六个专项治理”,督查问责58人次,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5人,依法处理22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统筹难度大。

扶贫资金整合涉及农、林、水、交通、国土、发改等多个部门,各部门的涉农资金各自都

有相关管理规定、特定的资金用途和具体的上级考核任务,既要实现资金的整合,又要兼顾项目的固有属性,工作量大,难度大。

当前的资金整合基本上停留在数字上的“统筹”和项目上的“拼盘”,资金使用渠道并没有改变,仍

然是“谁的钱归谁用,谁的事归谁管”,无法实现统筹整合,难以发挥资金的积聚优势和整合效益。

(二)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资金监管存

在薄弱环节。

近年来,大量的精准扶贫资金拨付到乡镇,由乡镇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及资金监管,而乡镇的监管力量薄弱,资金使用上存在招投标不规范、合同内容不完整、项目验收不及时等问题,个别地方还出现多头申报、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的现象。

二是资金滞留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项目立项申报或工程实施进度缓慢等原因,资金无法及时拨付,造成大量扶贫资金长期滞留、闲置,xx年底滞留资金达16000万元。

在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加剧的形势下,一方面表现为扶贫资金的短缺,另一方面是资金“趴”在帐上睡大觉,严重影响了扶贫资金效益发挥。

三是资金使用存在不够精准的现象。

在建档立卡环节,按照政策规定,一部分“因懒致贫”的人也纳入贫困对象,同等地享受到精准扶贫政策和资金补助,逐渐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有田不种,有事不做,得过且过,不思脱贫。

一部分中间贫困户(介于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为了改善住房、发展产业而背负债务,反而没有纳入贫困对象,心理不平衡,相互攀比,经常上访。

四是少数地方存在一定的形象工程。

有些村多年前就已经脱贫,目前还在“锦上添花”,继续投入,极力打造各级检查考核的样板村、典型

户。

在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和产业扶贫等方面,少数地方追求“看相”,搞“路边花”式的扶贫。

(三)资金投向不平衡、产业扶贫形式单一。

从资金投

向上看,各级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易地搬迁扶贫上,更多的是一种“救济式”、“给予式”扶贫。

由于易地搬迁“看得见,摸得着”

,操作简单,易出成绩,所以推进速度快,资金投入也比较大。

而产业扶贫尚处在摸索阶段,还没有真正破题,缺少配套政策,尤其对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各地都非常谨慎,普遍存在“怕出问题、不敢扶”的矛盾心理。

产业扶贫的形式主要局限于对一家一户养几头牛、几头猪或几十只鸡进行定额奖补,零敲碎打,形式单一,难以实现持久稳定脱贫。

(四)金融扶贫成效不明显。

当前金融扶贫普遍实行财

政贴息的办法,由财政在商业银行存入一定数额的贷款风险基金,要求商业银行按存入资金的约定倍数发放扶贫贷款,一旦出现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政府、银行各承担

50%。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制约因素多,效果并不明显。

一是银行“不愿贷”。

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实行“四包一挂”

(包发放、包管理、包收回、包赔偿、与绩效工资挂钩)的管理办法,并终身追责,而符合贷款条件的全是贫困户,缺技术、缺市场、缺抵押物、缺企业做依托,出于风险考

虑,银行普遍存在“惜贷”、“惧贷”思想,多数为了完成上级行的考核任务而被动发放贷款。

二是农户“不敢贷”

多数贫困户思想保守,满足于“无债一身轻”,缺乏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产业发展信心不足,贷款意愿不强。

小额贴息贷款虽然实行“二免一补”(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补助)政策,但贷款周期多为一到两年。

贫困户投资种养殖业,养牛、养羊一般在3年左右出栏,种核桃、种茶叶、种中药材一般要在5年以上才能挂果见效,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与小额贴息贷款周期短之间产生了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户贷款的积极性。

三是大户“不易贷”。

产业大户必须与贫困户“绑定”才能享受贷款贴息政策,但有的贫困户担心企业倒闭风险,不愿合作。

调研中了解到,有企业想联系贫困户申请分贷统还,存在无人推荐、无部门联合审查和无部门与贫困村、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