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一.docx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一.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一
2015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
唐诗鉴赏100例
(一)
2015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
唐诗鉴赏100例
目录
1.罗邺《早发》
2.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3.王绩《野望》
4.包佶《再过金陵》刘翰《石头城》
5.贾至《春思》
6.钱起《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7.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8.姚合《闲居》
9.严武《军城早秋》
10.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11.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12.杜甫《曲江对酒》
13.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14钱珝《未展芭蕉》
15.刘眘虚《阙题》
16.李商隐《霜月》
17.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8.薛逢《长安夜雨》
19.卢纶《逢病军人》张乔《河潢旧卒》
20.
雍陶《天津桥春望》
21.薛涛《送友人》
22.柳中庸《听筝》
23.白居易《梦微之》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
24.杜荀鹤《自叙》
25.孟云卿《寒食》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26.郑谷《题杭州樟亭》
27.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8.李商隐《风雨》
29.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30.张蠙(pn)《登单于台》
31.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32.刘方平《梅花落》
33.陆龟蒙《吴宫怀古》
34.许浑《旅夜怀远客》
35.栖一《武昌怀古》
36.李白《清溪行》
37.韦应物《春游南亭》
38.贾岛《寄韩潮州愈》
39.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40.雍陶《塞路初晴》
41.杜甫《孤雁》
42.杜甫《叹庭前甘菊花》
43.韦庄《忆昔》
44.戎昱《塞下曲》
45.王勃《咏风》
46.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47.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48.窦巩《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因以赠别》
49.吴融《子规》
50.杜甫《九日》
51.陈子昂《感遇》
52.李商隐《落花》宋祁《落花》
53.赵嘏《长安秋望》
54.崔湜《边愁》
55.司空曙《峡口送友人》雍陶《送蜀客》
56.曹松《南海旅次》
57.白居易《琴茶》
58.綦毋潜《过融上人兰若》
59.裴磷《裴给事宅白牡丹》白居易《惜白牡丹》
60.元稹《高荷》
61.李中《舟次彭泽》
62.高骈《风筝》
63.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64.杜荀鹤《闽中秋思》
65.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66.温庭筠《赠少年》
67.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68.崔道融《梅花》
69.崔道融《溪居即事》
70.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71.张仲素《秋闺思》施肩吾《望夫词》
72.李中《舟次彭泽》
73.寒山《杳杳寒山道》
74.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75.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76.刘沧《江楼月夜闻笛》
77.万楚《骢马》
78.李嘉祐《晚登江楼有怀》
79.徐通《春日闲居》
80.陆龟蒙《离别》
81.张乔书边事
82.李澄之《秋庭夜月有怀》
83.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84.李涉《题鹤林寺僧舍》李端《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
85.高适《塞上听吹笛》李益《听晓角》
86.顾况《听角思归》
87.戎昱《耒阳溪夜行》
88.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89.元稹《送孙胜》沈宇《武阳送别》
90.张仲素《秋夜曲》
91.薛媛《写真寄外》
92.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
93.孟郊《秋怀(其二)》
94.崔涂《除夜有怀》
95.王勃《别薛华》
96.韩偓《春尽》
97.马戴《楚江怀古》
98.吴融《华清宫》李约《过华清宫》
99.李益《汴河曲》皮日休《汴河怀古》
100.卢照邻《雨雪曲》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
参考答案
1.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
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
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
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
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
2.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
(1)幽静。
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
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4分)
2.
(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
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人在随山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4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
2.简要分析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4分)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由远而近,颔联写诗人举目远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牧人与猎马的归来,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描绘了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恬淡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4分)
2.本诗借景抒情,先写野望中的秋日田园牧归之景,恬静闲雅,流露出诗人归隐后百无聊赖而彷徨的心情;(2分)尾联用典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贤人伯夷和叔齐为知音,表现了的孤寂和苦闷惆怅之情。
(2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
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石城:
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吴宫:
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台城:
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5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
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
(2分)不同点:
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
(1分)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的所见所闻。
(1分)说明:
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
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
(2分)
2.包诗抒发了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
(2分)(如回答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
花开极茂盛。
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5分)
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5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
(2分)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3分)
2.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
(2分)
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
(2分)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
(1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注】蜂,一本作峰。
关于上面《山路见梅感而有作》一诗,清代纪昀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还说五、六(句)最佳。
请完成下面小题。
1.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如何选用,并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2.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纪昀特有情韵这一评价的理解。
(4分)
参考答案
1.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1分);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顾,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1分),实际是以拟人手法来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1分)。
(意思对即可)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高洁的品性(1分);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1分);实际是用拟人手法来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1分)。
(意思对即可)
2.此诗刻画山梅,着力传其神,开于冷僻之处,但并非全然沉寂(1分);借山梅抒发自己的感慨,关照了人的思想感情(1分),实际上是兴的手法的运用(1分);咏山梅,旨在写人,表意含蓄而又有情致,因此特有情韵(1分)。
(意思对即可)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
地名,今四川广元县。
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
请作具体分析。
(5分)
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首联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
颔联和颈联写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
尾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3分。
)
2.
(1)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移情,拟人,虚实结合。
(2)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