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各章知识点来源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
《系统工程各章知识点来源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工程各章知识点来源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改善和提高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不仅要注重发挥各个组成要素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要素的组织形式,建立合理结构,促使管理系统整体功能优化。
所谓前馈控制,是指环境条件还没有影响到控制对象之前,就对其进行预测而去控制的一种方式。
第二章
管理系统分析就是对管理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的一种辅助决策的方法。
有了新思路,才有新出路。
管理系统分析基本工作思路主要表现为:
规范化→灵活化,程序化→耦合化,模型化→集成化,最优化→满意化。
最基本的三项工作是:
目标分析科学化,过程分析图形化,效果分析运筹化。
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的一种辅助决策的方法。
管理系统分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个工作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
整体优化一般地是指复杂系统静态地或在特定程度上(如在最低限度上,在大多数时候、大多数场合等)满足某些整体功能要求,或其某些整体功能动态地向较优方向运动、发展,它是复杂系统控制的主要原则。
其核心是从全局出发,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考虑,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是一种面向全局的方法,同还原论的根本差别在于,它是在系统总体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最后得到的是整体的部分,而非部分的整体。
在处理问题时,要考虑整体效应,整体效应要大于个体作用的简单相加,即所谓的“l+l>
2”。
同时也要重视在特定的情况下,局部问题可能会对整体产生巨大的影响,一定要谨慎从事。
著名混沌学者E.N.洛伦兹提出的经典命题——在巴西的蝴蝶拍打翅膀,通过多重叠加效应,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发一场龙卷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协调有序指的是管理系统架构的各种管理要素、对象、手段乃至管理主体之间的结合关系和方式都处于最佳状态,元素之间不仅互补匹配,而且相互融合,系统有序度达到最大,基本架构的整体管理力和管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耦合在物理学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
在系统分析时,常常会遇到随着工作的进展出现与原来目标相偏离的情况。
这就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既要进行横向分析,也要进行纵向分析。
横向分析,是指要从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中找出主要因素。
往往在复杂的情况下,一种现象的产生可能同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其中必有一些是主要的因素。
纵向分析,是指从表面的原因入手,通过各层次找出根本原因。
然后,纠正偏差,确保预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三章
所谓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
平衡结构是各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排列方式保持相对不变的系统结构,如晶体结构。
非平衡结构是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对环境经常保持着一定的活动性,系统处于必须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才能保持有序性的系统结构。
等级性是指任何一个复杂系统,都可以从纵向上把它分为若干等级,即存在着不同等级的系统层次关系,其中低一级的系统结构是高一级系统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多侧面性则是指任何同一级的复杂系统,又可以从横向上分为若干互相联系而又各自独立的平行部分。
我们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反映的能力称为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功能反映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表达出系统的性质和行为。
系统结构所说明的是系统内部状态和内部作用,而系统功能所说明的是系统的外部状态和外部作用。
贝塔朗菲曾这样解释:
结构是“部分的秩序”,“内部描述本质上是‘结构’描述”;
功能是“过程的秩序”,“外部描述是‘功能’描述”。
基本特点
根据F总>
F1+F2+…+Fn,即系统的总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的基本要求,系统功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性
2.易变性(适应环境的变化)
3.相对性(企业系统与其子系统)
4.控制性(子系统最优,优化得到系统最优)
根据结构决定功能原理,通过系统结构的变化来分析系统功能的方法称为结构功能方法。
为了实现系统功能,系统的组成要素缺一不可的结构,称为基本结构;
能实现要素关系协调和谐的结构,称为完整结构;
进一步能够主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结构,称为优化结构。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整体的应变和创新能力,让企业实现对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
或者说,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使用和创新的管理过程。
量增值是指企业知识数量上的增加,这方面的成效将使得企业在数量上拥有更多的知识,但新增加的知识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加的效率与企业原有的知识是相当的。
质增值是指企业增加的知识的质量比以前有所提高,表现为新增的知识使企业价值创造的效率比原先更高。
量增值主要通过知识共享管理来实现,而知识的质增值则主要通过创新管理来获得。
知识量增值;
知识共享的六种形式
1、不同员工个人之间的知识共享
2、员工个人与内部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
3、员工个人与外部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
4、内部组织与外部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
5、不同内部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
6、不同外部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
管理基因就是决定管理改善的最基本、最关键、最内涵的决定性因素。
管理基因的主要来源
四种途径:
一是与生俱来的管理基因;
二是管理基因的突变;
三是管理基因的转移;
四是管理基因的复制。
管理基因的突变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管理基因突变在企业管理中是普遍存在的
2、非人为的管理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3、在没有人为因素介入的情况下,管理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4、大多数自发的管理基因突变对企业是不利的
5、管理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所谓“管理性状”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管理区别于其他企业而为自己所独有的特征。
而企业所有决定管理性状的管理基因的总和,构成了所谓的管理基因组。
所谓管理基因竞争,就要通过优化管理基因及其组合方式而形成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并为他人难以模仿的特色,通过最本质上的差异化获得竞争优势。
第四章
所谓的不确定性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完全不可知的情形。
更确切地,是指没有概率分布能与所考察的事件的结果相联系的情形。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是指存在于系统以外的事物的总和。
也可以说系统的所有外部事物就是环境。
系统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环境的变化影响和制约着系统功能的发挥。
同时系统功能的和结构的完善对于环境也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机遇价值链就是要“增正”,获得最大的收益值;
风险价值链就是“减负”,实现最小的损失率。
双链互动就是在寻机、乘机和创机的过程中,同时关注机遇的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兼顾机遇和风险双重因素,实现快速增长。
企业主动地对机遇和风险进行管理是系统通过能动的调整来主动适应外部世界、影响外部环境的一种表现。
机遇(Opportunity=agoodchance)是指为实现某种目的提供的可能形势中,适于或有利于从事某一特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的结合。
乘机——利用机遇
乘机就是指企业经营者根据所捕捉到的机遇,结合本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制定新的经营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经营活动,以获取最大的经营业绩。
具体内容包括:
(1)机遇的利用要及时。
(2)机遇的利用要充分。
(3)机遇的利用要有效益。
风险的特征
风险的一般定义可以概括为:
在某项事件的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多种不同的结果,其中某些结果将使事件主体产生损失。
这种损失的可能性就称为风险。
所谓风险价值链.就是在传统价值链的基础上,将风险影响注入其中,从风险角度考虑各项活动的价值创造和转移,探索企业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的整个过程。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某类风险的预计、度量和估测工作。
三、双链互动
机遇价值链与风险价值链“双链互动”的基本思路,就是在寻机的过程中识别风险的因素,对比评价机遇和风险的价值,并且在乘机的过程中防范风险。
这种双链互动的思想是一种系统通过内部的结构和运行功能的调整来适应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的模式。
通过系统这种主动地调整能够促进组织在混沌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
1.“双链互动”就是要在寻找机遇的同时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
2.“双链互动”就是要在机遇价值评估的过程中同时评估风险的价值。
3.“双链互动”就是要在乘机的过程中同时分析并防范风险。
在乘机的过程中,如果风险太大,就应该及时放弃机遇的利用,进而防范风险。
一般来说,防范风险的办法有三:
第一个是风险转移。
第二个是投资分散化。
第三个是保险。
运用随机型决策方法解决问题的条件是:
①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如效益最大或损失最小;
②存在多个(两个以上)可行方案;
③存在多个自然状态(机遇或风险)并可以估算出它们的概率值;
④不同可行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收益值或损失值是可以定量计算出来的。
第五章
所谓控制,一般被认为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加于该对象上的作用”。
控制作为一种作用,至少要有三个基本的元素:
作用者,被作用者,以及将作用由作用者传递到被作用者的传递者。
所谓反馈,就是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去。
正反馈效应:
一般来说,利用反馈控制的目的要获得负反馈效应,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而负反馈效应的获得取决于施控主体对偏差性质及方向的判断的准确程度和调节措施是否得当。
如果对偏差的性质及方向判断错误,把正向偏差判断为负向的,或把负向的偏差判断为正向的,或者虽对偏差方向判断准确,但采取了不正确的调节措施,结果就会恰得其反,强化或扩大偏差,加剧系统的不稳定,这就是正反馈效应
产生这种正反馈效应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反馈信息失真,对问题的性质或方向判断错误;
二是比较器失灵,是非不清;
三是调节方法及措施失当,效果相反。
反馈失时与反馈失度
反馈失实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对问题认识不足,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检测出偏差;
二是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未能及时加以处理和调控,结果是控制系统沿着偏差方向偏离了目标,从而扩大了偏差,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
反馈失度是指对问题的认识有程度上的差别,涉及两种调控失度:
一种是反馈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