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7 微专题14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6613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推荐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7 微专题14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推荐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7 微专题14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推荐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7 微专题14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推荐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7 微专题14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推荐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7 微专题14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推荐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7 微专题14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Word格式.docx

《最新推荐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7 微专题14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推荐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7 微专题14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推荐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7 微专题14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Word格式.docx

主要方法

操作要点

应用范围

煮沸消

毒法

100℃煮沸5~6min

家庭餐具等生活用品的消毒

巴氏

消毒法

70~75℃煮30min或80℃煮15min

牛奶、啤酒、果酒和酱油等液体

灼烧

灭菌

酒精灯火焰灼烧

微生物接种工具:

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试管口等

干热

干热灭菌箱160~170℃加热1~2h

玻璃器皿(如吸管、培养皿等)、金属用具等耐高温的物品

高压蒸

汽灭菌

100kPa、121℃维持15~30min

培养基

紫外线

消毒

30W紫外灯照射30min

接种室、接种箱等的消毒

化学药

物消毒

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碘酒涂抹等

皮肤、伤口、动植物组织表面、手术器械、塑料或玻璃器皿等的消毒

  3.倒平板操作的注意事项

(1)整个操作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避免杂菌污染。

(2)倒平板时,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4.平板划线操作的注意事项

(1)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灼烧接种环,划线操作结束后仍需灼烧接种环,每次灼烧的目的如下表:

项目

目的

第一次划线

前灼烧

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每次划线

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每次划线的菌种均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

划线结束

后灼烧

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除第一次划线外,每次划线都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这样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3)划线时最后一个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5.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比较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接种工具

接种环

涂布器

操作难易程度

操作较简便

需要先进行梯度稀释,操作相对烦琐

可否用于

观察菌落特征

可以

可否用于计数

不可以

 

  6.菌种的保存方法

临时保藏法

甘油管藏法

适用

对象

频繁使用的菌种

长期保存的菌种

类型

固体斜面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温度

4℃

-20℃

方法

菌落长成后于冰箱中保存,每3~6个月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

将培养的菌液与等体积灭菌后的甘油混合均匀后置于冷冻箱内保存

缺点

菌种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7.微生物的筛选常见的选择培养基

(1)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分离耐高温的微生物。

(2)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可以分离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

(3)不含有机碳源的培养基可以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4)无氮源培养基可以分离固氮微生物。

(5)加入青霉素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

(6)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8.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计数法可分为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

二者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直接计数法

间接计数法

原理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主要

用具

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

计数

依据

菌体本身

培养基上的菌落数

优点

计数方便、操作简单

计数的是活菌

死菌、活菌都计算在内

操作较复杂,有一定误差

(续表)

计算

公式

每毫升原液含菌数=400×

104×

每小格平均菌体数×

稀释倍数①

每毫升原液含菌数=培养基上平均菌落数÷

涂布液体积×

稀释倍数

  注:

①400、104是常数。

9.选择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的比较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特殊

成分

加入某种化学物质

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促进目的微生物生长

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培养基中的成分发生特定反应

用途

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

鉴别不同的微生物

举例

培养酵母菌和霉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抑制细菌生长;

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来培养尿素分解菌

可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定饮用水或乳制品中是否有大肠杆菌(若有,菌落呈黑色)

  10.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鉴定的比较

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条件

尿素为唯一氮源

纤维素为主要碳源

鉴定

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溶液

细菌合成的脲酶使尿素分解成氨,氨使培养基pH升高,酚红指示剂变红

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能使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或葡萄糖,使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无法形成而出现透明圈

步骤

土壤取样→样品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与观察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挑取菌落

考能1

▶ 微生物的培养和无菌技术分析

1.(2019年西安质检)高温淀粉酶在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

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出了能高效生产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号培养基从物理状态来看,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要加入     作为凝固剂,从用途来看属于选择培养基,应以    为唯一碳源。

(2)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    。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

(3)溶化时,烧杯中加入琼脂后要不停地    ,防止琼脂糊底引起烧杯破裂。

对培养基灭菌一般采用        法。

(4)过程①是        ,过程②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        法。

(5)部分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        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挑选相应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再对菌种进行     培养。

解析▶ 

(1)固体培养基中通常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

本实验的目的是获得高效生产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故其选择培养基中应以淀粉为唯一碳源。

(2)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3)配制培养基加热溶化时,加入琼脂后要不断搅拌,防止琼脂糊底。

对培养基的灭菌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4)观察题图可知,过程①是菌液稀释,过程②是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

(5)产生淀粉酶的细菌能分解淀粉,其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取这样的菌落再分离纯化可获得相应菌种,之后可以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用于生产。

答案▶ 

(1)琼脂 淀粉 

(2)C (3)搅拌 高压蒸汽灭菌 (4)稀释 涂布平板 (5)淀粉酶 扩大

培养基制备与微生物纯化技术

考能2

▶ 微生物的纯化方法及过程分析

2.(2019年成都三模)牛奶是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牛奶在饮用前需经过巴氏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

为检测消毒前后牛奶中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做图1所示操作。

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此重复2次。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图1

(1)巴氏消毒的方法是            ,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               。

(2)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mL滴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应选择的涂布工具是图2中的    。

图2

(3)图1所示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理想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

若用该方法培养设置了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以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      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    (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4)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则在操作步骤上应做什么改动?

        。

(5)从生牛奶中取样培养得到的菌落中混有各种杂菌,从中检测出大肠杆菌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    ,若菌落出现        (填特征),则可以认定含有大肠杆菌。

解析▶ 

(1)巴氏消毒的方法是在70~75℃煮30min或在80℃煮15min,这种方法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但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

(2)稀释涂布使用的工具是涂布器,即图2中的B。

(3)菌落的平均数是34个,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菌落平均数÷

涂布量×

稀释倍数=34÷

0.1×

104=3.4×

106个/mL。

在统计菌落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单个菌落,所以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小。

(4)由于消毒后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所以可减少稀释次数。

(5)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会使伊红美蓝鉴别培养基出现金属光泽的紫黑色。

答案▶ 

(1)在70~75℃煮30min(或在80℃煮15min) 既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又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 

(2)B (3)3.4×

106 偏小 个别菌落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细胞形成的 (4)减少稀释次数 (5)伊红美蓝 (金属光泽的紫)黑色

微生物培养中的无菌操作技术

(1)常用的三种消毒方法: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及化学药剂消毒法。

(2)常用的三种灭菌方法:

灼烧灭菌——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器具,干热灭菌——主要针对玻璃器皿等,高压蒸汽灭菌——主要针对培养基等。

考能3

▶ 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实例分析

3.(2019年惠州模拟)日前微博传言手机上的细菌比马桶中的多。

下图为央视和北京卫视通过实验调查的结果。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实验需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        。

(2)据图,两电视台均采用      法接种,该方法需要    。

(多选) 

A.接种环 B.酒精灯 C.移液管 D.涂布器

E.无菌水

(3)通过观察菌落的      ,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

两电视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4)按上图操作取样面积,实验员测定某手机屏幕的细菌数量,将10毫升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取0.1毫升稀释倍数为102的样品液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48、50、52,则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为    个/平方厘米。

该实验对照组该如何设置?

                                。

解析▶ 

(1)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2)据图分析,该实验的接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