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 第二节教案 苏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6378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通用技术 第二节教案 苏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通用技术 第二节教案 苏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通用技术 第二节教案 苏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通用技术 第二节教案 苏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通用技术 第二节教案 苏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通用技术 第二节教案 苏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通用技术 第二节教案 苏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通用技术 第二节教案 苏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通用技术 第二节教案 苏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知识目标:

(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3)初步学会利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

2)、能力目标:

学生能掌握设计的一般原则,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和对产品评价能力能得以提升。

3)、态度和情感:

学生能用正确方法和思路去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以人为本。

学生具备审美情趣和技术素养,能增强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4)、重点和难点:

重点:

设计的一般原则  

难点:

学生如何以联系的观点看待各原则间的关系,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学生参与思考分析为课堂教学主线,以直观形象的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动手试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景当中,通过丰富的案例使学生从生活体验到理性分析的思维升华过程。

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回想和体会技术产品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本着“回想——联想——猜想”的思维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步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

四、教学对象分析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具备了前面第二章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的设计事例出发,学习设计的一般原则,使学生不但走进了生活,拓展了心理空间,而且还延伸了观察、想象、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协作解决和表达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还可增强学生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和责任感。

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和认知特点,我利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本章的教学,因本节课内容较多,教师应利用课件或实物、图片的形式展示本节课的内容,以扩大知识容量。

五、教学过程(主要过程配合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立标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技术世界因设计而愈加精彩,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关键。

问:

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提出问题】不好的设计导致失败,好的设计带来成功,我们该如何评价设计的优劣?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生活中,做事情往往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那么设计有没有一定的原则可循呢?

也就是说,要设计一个好的产品或方案,除了要有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外,还应遵守一些基本共同的原则,即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等等,它们是指导设计过程和进行设计评价的基本准则。

这些规则是人们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这些原则往往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渗透,成为指导设计过程和我们进行设计评价的基本原则。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

出示教学目标:

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学生认真听讲,明确学习目标。

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实际需要。

一个好的设计简单地说,要符合这么几个要求:

(1)设计思想有新意  

(2)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3)设计美观又注重环保意识等等  

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所要达成的目标,为了目标而努力。

学生通过回顾设计的最终目的回顾以往所学习的知识。

了解设计和我们日常生活一样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好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

学习目标的明确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学习的动力。

达标1  

1)创新原则:

“你的手机换了吗?

”听到这句广告词,你一定会联想到电话机的发展变化。

从老师手摇电话机到现代的电话机;

从砖头式的手机到现在小巧玲珑、功能齐全的手机,这一切都是创新设计的成果。

从无线电的应用到电话领域出现了手机——这一新的通信工具。

若干年前还是一部分人身份的象征,可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主要的通信工具。

手机从它诞生到今天才走过了短短三十几年的时间,手机设计者们就别出心裁的设计出了花样繁多的手机。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现代的电话机和手机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成果。

创新常常表现为什么?

【案例分析】  

洗衣机的变迁  

让学生讨论课本第61页的两个问题:

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某一产品在哪些方面有创新吗?

如何实现创新的目标?

学生认真听讲,回顾手机的变化发展史,从中体会创新所起到的作用。

学生回答:

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学生讨论:

第一,洗衣机的诞生和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第二,比较相邻形态洗衣机的发展变化,并填写下列表格。

例:

收音机、电视机、自行车、表、电话等。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也是设计的核心,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因此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从原理、结构、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考虑改进和突破,以及使用最新的技术成果和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以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

通过手机的变化发展的历史,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入人心的广告语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使他们能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学生讨论比较家中常见的物品,洗衣机,自然就有话可说,有话可以讨论,从而能确保课堂的效率。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通用技术这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就需要学生能够有发现新事物的眼睛。

利用身边的,周围的创新,感受到创新给我们身边带来的变化。

达标2  

2)实用原则:

用韩非子所说的“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这句话出自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之口。

意思是说,一个酒杯价值千金,但若是它漏了不能盛酒,也就失去了基本的功能,就没有了使用价值。

引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说明产品设计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实用性。

【提问】我们知道现在家用的电视机都是用遥控器控制的,人们都喜欢使用带遥控功能的电视机,以前靠按钮或旋钮来实现开关和选台的传统电视机已经被逐渐淘汰。

为什么?

【提问】设计了一个造型独特的椅子,但却不能坐,只能看,请问这个椅子还有意义吗?

从这些例子都能看出,设计始终是以实用性为根本原则的。

无论是日常工具、劳动工具、其他器具物品,还是广告、书籍等信息传达载体,无不建立其实用功能上。

设计的实用性要求产品简洁、方便、宜人、安全、耐用、以较小的物质消耗获得更大的效益。

设计的实用性是我们设计的产品要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

包括物理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等。

物理功能:

性能、构造、效率、精度、可靠性  

生理功能:

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  

心理功能:

产品的造型、色彩、机理和修饰给人的愉悦感  

社会功能:

显示个人价值、兴趣、爱好和社会地位、设计要考虑人文因素  

使用的设计,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强调:

一个产品如果失去了基本功能,也就设有了价值。

【回答】学生回答方便实用,带遥控的电视机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学生回答  

P59讨论:

从产品的实用性出发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产品是否功能越多越好?

P59马上行动:

1985年格雷夫斯设计的水壶,从实用性出发分析其功能。

并完成连线题。

案例分析:

“美的电饭锅”中的实用性具有物理、生物、心理及社会功能。

通过学生看书本上韩非子所说的话,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文言文的能力,而且也感受到实用性对于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以电视机作为例子,学生有话可说,情感上能达到共鸣。

学生能够体会到没有实用性的物品时没有价值的。

实用性所包含的基本功能,也指引学生今后对产品进行设计的方向。

达标3  

3)经济原则:

【案例分析】某市会展中心由国外一家著名建筑公司承建,该公司聘请了英国一家排名前10位的著名设计公司负责工程设计。

设计方案为:

在市中心江边竖立十几根长杆型钢柱,用十几条打钢索牵拉钢质架空屋顶,外表壮观、倒影水中,类似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会展中心业务主管、总工程师毕业于某城建筑学院的博士,她在检查该项设计时发现两个问题:

一是刚才用量大大超过同类建筑,二是钢索与钢柱应力过于集中,有安全隐患。

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核算,她毅然向英方他提出更改设计意见。

鉴于科学合理的意见,承建方同意了,新的设计方案解决了上述问题,为国家节约近亿元的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