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易错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5808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易错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科学易错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科学易错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科学易错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科学易错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易错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科学易错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易错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科学易错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5.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B)

A.“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  B.人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6.一点光源S经平面镜M成像于S′,人眼位于P点可以观察到S′.今在S、M间放一不太大的遮光板N,如图所示,则( 

A.S不能在M中成像B.人眼观察到的像的亮度变大

C.人眼观察到的像的亮度变小  D.人眼观察到的像的亮度不变

7.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8.如图,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60cm  B.40cm  C.20cm  D.10cm

9.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D 

  A.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长170cm的某人的眼睛在其头顶下方10cm处,为了能从竖直悬挂的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他购置的平面镜至少应有的高度为__85__cm,且镜子竖直悬挂时,应使其上端在人头顶下方_5_cm处相平

11.如图7所示,MN为一平面镜,P为一不透光的障碍物(箱子),人眼在S处,试用作图法画出人通过平面镜能看到箱子右侧多大范围的地面。

要求画出所有必要光线的光路图,并在直线CD上用AB线段标出范围。

12.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探究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以便看清后面蜡烛的位置 

  

(2)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大小粗细长短一致 

,这是为了 

使蜡烛的像恰好落在B的焰心上,从而确定像和物等大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

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

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将跳棋涂成白色或用光照射跳棋等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有何关系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该同学观察到了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

1、如图a、b、c、d所指是人体的不同部位,其中胃所在的位置是 

( 

C)

A.a 

B.b 

C.c 

D.d

2、视觉形成的部位是 

(B )

A.眼睛 

B.大脑 

C.视网膜 

D.角膜

3、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

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

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

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

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 

(B 

) 

A.A 

B.B 

C.C 

D.D

4、取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如下处理后置通风处出现萎蔫现象的顺序是( 

组别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A.甲→丙→乙→丁 

B.丁→丙→乙→甲 

C.丁→乙→丙→甲 

D.甲→乙→丙→丁

5、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人体内激素种类多、含量大,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物质 

B.激素直接进入血液,运往全身

C.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D.激素是人体内分泌腺的分泌物

6、左下图中胚的组成包括 

(C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①④⑤

7、我国在泥炭层中发掘出千年之久的古莲子,1951年对其进行育苗试验,1953年夏首次开花。

古莲子在泥炭层中未萌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

A.缺乏充足的光照 

B.缺乏适宜的温度

C.缺乏充足的水分D.缺乏充足的氧气

8、下列四种生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 

9、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右上图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游动的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在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 

(D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10、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小莉发现视野太暗想调亮。

与调节视野明暗程度无关的结构是( A )

A.通光孔 

B.光圈 

C.镜头 

D.反光镜 

11、在做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将视野亮度调得暗一些,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

此时除调节遮光器(光圈)外,还可以调节 

( C)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

12、小明观察血涂片时看到了图①所示的物像。

然后进行操作观察到图②所示的物像,小明观察时没有进行的操作是 

( D )

A.调节反光镜 

B.转动转换器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转动粗准焦螺旋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A.反射 

B.反射弧 

C.简单的反射 

D.复杂的反射

14、下列属于同一种群的是 

A、鲫鱼和鲢鱼B、太湖中的鲫鱼和黄河中的鲫鱼

C、太湖中的所有鱼D、太湖中的两条大小不同的鲫鱼

15、对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和能量都是不断循环的

B、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

C、物质流动是单向的而且不断减少,而能量则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中不断反复循环

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不断减少

16、现有甲、乙、丙、丁4人,在ABO血型系统中,4人的血型各不相同.现用丙的血清给其他3人验血,只有乙、丁2人的红细胞起凝集反应,用丁的血清给其他3人验血,只有乙、丙2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问乙的血型是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17、右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

下列 

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B)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C.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从曲线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18、将细菌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

(如图甲)某实验小组想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哪个实验方案最合适 

C 

19、花生是一种油料作物,种子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

人们用“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来描述花生。

“麻屋子”指的是花生果实的 

果皮 

,由花结构中的 

子房壁 

发育而来的。

“红帐子”由花结构中的 

珠被 

发育而来的,“白胖子”由 

受精卵 

花生与玉米相比,种子结构中最主要的区别是 

子叶的数目 

,两者共有的结构是 

种皮和胚 

20、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先将三个装置(连同瓶内植物一起)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A置于黑暗中,

B、C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请据图分析回答:

(1)实验前先将三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主要目的是 

消耗并转移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 

(2)A与B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光照.

(3)C与 

B 

构成一组对照实验,装置中的叶片, 

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 

B 

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将A、B、C瓶的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打开阀门,轻挤塑料瓶,从 

A  瓶挤出的气体会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是来自于叶片 

呼吸作用 

(填一项生理活动)呼吸产生的.

(5)如果将A瓶盖子打开,放入一燃烧的蜡烛,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蜡烛熄灭 

,由此可说明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原因可能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

也可能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还可能是其他原因。

假设只有这两个原因,简兰思同学做了以下实验来探究: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面喷上一层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