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的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4650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的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的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的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的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的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的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的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的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的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2015山东文综,13)《尚书·

酒诰》云:

“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2014山东文综,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014海南单科,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2012山东文综,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012海南单科,2)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2015天津文综,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6分)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4分)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14.(16分)

(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

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强调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12 

分)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

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有子(孔子弟子)曰: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学而》

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

一家

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

卑幼者不许冒

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

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

圣谕曰: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

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 

朱元璋) 

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

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

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

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

治主张。

(3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三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

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1) 

根本:

孝悌。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

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

家庭和睦;

宗族团结;

乡里和谐提

(3) 

态度:

尊崇儒家伦理。

做法:

统治者提倡;

民众遵守。

(4)积极作用:

维系家庭家族和睦;

维护政治、社会稳定;

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2012北京文综,37)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

(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1)思想:

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

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

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2016课标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016上海单科,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B.黄老学说C.两汉经学D.宋明理学

[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25]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

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4新课标I,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

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014课标Ⅰ,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2013课标Ⅰ,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B.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D.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

(2012课标全国,27)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015北京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5浙江单科,12)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江苏卷,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2013福建文综,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2013重庆文综,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016北京文综,37)“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

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8分)

(1)相同点:

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

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

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015课标Ⅰ,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