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蝶恋花》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4610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蝶恋花》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蝶恋花》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蝶恋花》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蝶恋花》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蝶恋花》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蝶恋花》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蝶恋花》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蝶恋花》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蝶恋花》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课前可以让学生预习准备:

1.熟读两首词。

2.初步了解晏殊与柳永。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词人晏殊与柳永的基本信息。

理解情与景的不同关系,品味两首词对情与景的不同处理方式。

欣赏两首词的不同语言艺术,感受词的多姿风格。

2.欣赏词作上下片景与情的起承转合。

体会两首词不同的情感表达,一个收,一个放的不同形式。

3.通过两首词的学习,受到人类普遍性情感的感染,体会到一些深广的内涵。

透过字句感受不同词家的不同人生,对人生况味有更深入的体会。

导语设计

关于离别与思念,相信我们已接触太多太多,古诗有“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王维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正因为有了别离的痛苦,于是才产生了这么多令人怦然心动的优秀作品。

今天我们来学习晏殊与柳永的词,看看他们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心中的离愁别绪。

他们有什么高明之处,而使自己的词流传至今。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晏殊与柳永的词。

这两位词人都处于北宋初年。

关于他们两人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据说,当时晏殊已经官至宰相,柳永做了很多年小官都没有提升。

于是他就去找晏殊这位在文坛与政坛上都有很高地位的人评理帮忙。

晏殊问他:

“你写词吗?

”柳永说:

“和您一样,也写词。

”然而晏殊却说:

“我虽然写词,可不写什么‘彩线慵拈伴伊坐’。

”柳永听出里面的讽刺,知道不能转机,默默退去。

晏殊与柳永都是当时很有名的词人,为什么晏殊一点都不欣赏柳永呢?

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的词,把这个谜底揭开。

推进新课

1.作家作品

(1)晏殊(991~1055),字同叔。

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南昌进贤)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以词著于文坛。

尤擅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晏词造语工巧秾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在北宋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2)柳永(约987~约1053),崇安(今属福建)人。

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

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柳词内容有三类:

一、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

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二、描写男女情爱。

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

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

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

三、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柳永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

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清波杂志》卷八)。

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余曲。

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

《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可见柳词影响之大。

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

2.基础积累

槛菊(jià

n)        谙(ān):

熟悉,知晓。

尺素:

汉代用素绢写信,通常为一尺长,称为“尺素”。

后来成了书信的代称。

1.全班齐读《蝶恋花》,请问哪一句含有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明确:

“明月不谙离别苦”含有全词词眼,是“离别苦”。

也就是说,本词的主题讲的是离别之苦。

2.那么读了全词,大家觉得词中的主人翁是男性还是女性?

给人感觉是女性。

但作者

晏殊却是男性。

这种写法叫做代言体。

指男性词人模拟女性的口吻以抒写女性行为与心理的作品。

这在词的创作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词很多时候用来给歌女吟唱,所以以她们的口吻来创作就能更好地传情达意。

3.我们来看上片,请找出上片有哪些意象?

“槛菊”“烟”“兰”“露”“罗幕”“燕子”“明月”。

4.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特点,暗含了什么样的感情?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槛菊”是“愁烟”,“兰”是“泣露”,“罗幕”是“轻寒”。

这些都是基调低沉的哀景,从而烘托出一种因离别而产生的忧伤情绪。

5.在第二句中,“燕子”却是“双飞”,“明月”竟“不谙”,“到晓穿朱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情感,这样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这些都是乐景,看起来本是令人愉悦的,但是词人恰恰是运用反衬的表现手法,来反衬主人翁内心与“双飞”相反的孤独,与“不谙”相反的痛知离别苦。

这正是词人的高明之处。

1.全班先齐读下片,再自由读。

思考下片第一句又写了怎样的景色,与上片的景色有没有什么不同特点。

下片写了西风使碧树凋零的景象。

上下片不同的特点是:

一、下片写的是昨夜之事,而上片写的是今晨之景,采用倒叙的手法,一方面

使全词在章法上别出心裁,另一方面可见主人翁整夜未眠,看着由夜晚到早晨的景色变化,从而突现思念之深、内心之苦;

二、上片用字旖旎,境界较小,而下片却忽而苍凉阔大起来,风格很不一样。

2.下片中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主人翁为什么要望呢?

全词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之所以要望,因为“欲寄彩笺兼尺素”,想要寄信给自己思念的人。

可是“山长水阔”、天高地迥,根本不知道信要寄去何方,不期良人能回来,却连表达思念的机会也没有,怎能不叫人苦,不叫人心痛!

词至此戛然而止,但那悠长的幽怨似乎还是延绵不绝。

3.总结一下晏殊词的风格特征。

整首词读来非常清丽缠绵,但是又含蓄、典重,这就是晏殊一贯的风格。

整首词运用烘托、反衬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主人翁的情感,景中含情,显得深沉有味。

词的下片,忽而把境界扩大,一洗娇绮之态,犹为人所赞赏。

4.正是因为“昨夜西风凋碧树”句,有高旷阔大之风。

近人王国维竟把这句词变为对治学境界的描述。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引此三句词来描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界,与原意已不相关,只是借题发挥,但却别有新意。

他自己就说:

“这些话不是大词人是讲不出来的。

但是就草率地凭这个意思去解释各种词,恐怕晏殊、欧阳修等人也不会同意吧。

王国维所谓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即入门前茫无头绪,不知所措,求学无门的疑惑、彷徨和痛苦;

第二种是叩门时以苦作舟、以勤为径、上下求索的执著与忍耐;

第三种则是功夫到处,灵犀一点、参透真谛、已入门中的喜悦与释然。

刚才介绍王国维的这一段话,希望大家能好好读一读,里面包含了三位大词人的名句。

我们都知道第一句出自刚学过的晏殊《蝶恋花》,第三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而第二句就是出自我们马上要学到的词人柳永之口。

柳永也是宋代有名的大词人,在中国词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作《雨霖铃》。

1.介绍词牌名。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走进词作的情境中)

《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霖,一作“淋”。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淋铃》条:

“《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

‘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

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词谱》卷三十一:

“宋词盖借旧曲名,另倚新声也。

调见柳永《乐章集》,属双调。

2.听配乐朗诵。

再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填写词中所提供的信息:

时间

秋季、傍晚

地点

都门、码头

人物

恋人与“我”

事件

离别

3.读第一句,请问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这样的环境描写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蝉”用了“寒”来形容,而且叫声“凄切”,由此可知到了秋天。

在送别长亭,暮色渐晚,一场大雨刚刚停歇。

在这样萧索的环境描写中可看出时间和地点,而且更容易勾起忧愁的意绪,而其本身已融入了作者深深的愁怀,融情入景,是即景抒情,也为全词奠定了哀伤的基调。

4.当“我”与恋人临别,两人是怎样的表现?

你是怎么看的?

两人饯别饮酒都是“无绪”,最后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两句话写得很温馨、形象,也很大胆、率真。

不过在那个时候,这样的字眼是要引来非议的。

所以当时的名流都不喜欢柳永,觉得他太过俗气和放肆。

你觉得呢?

(可以让学生作个小小的探讨交流)

5.上片最后一句,你觉得好吗?

请试作分析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想象千里之外之景,虚实结合。

“楚天阔”以空阔的天空为背景,写出了人的孤独;

“沉沉”不仅是暮霭的样子了,更是作者抑郁的心理表现;

而千里之外,愁就更深了,移情入景,融情入景,水色天光披上了阴影,给予读者的感觉就不光是自然的景色,更深刻的是这种景色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

1.词下片第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整首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由上片写离别之景转到抒离别之情。

2.按正常的逻辑,柳永接下来第二句就是再进一步抒情。

可是他却跳出窠臼,峰回路转,继续写景,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柳永是写景,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他想象,离开了“你”的“我”,第二日将身在何方?

只不过看到了杨柳在岸边旖旎招摇,凉风吹酒醒,一弯淡淡的残月告诉“我”凌晨时分。

柳永没有直接抒情,只写了三个意象“杨柳岸”“晓风”“残月”,却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离别的失意、无奈、落寞、孤寂都尽在不言中。

这句词更终成为柳永的代表,最为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