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3984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语言学概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Word下载.docx

《语言学概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学概论Word下载.docx

分类是天底下最难做的事情之一

⏹如何分类

⏹首先列举

⏹然后对列举的对象逐一分析,筛选淘汰异类;

⏹找出最大程度上具有共性的个体,将其共性归纳出来;

⏹将诸多个体按照某种特征标准再进一步细分;

⏹对这些类型进行逐一说明

对言语行为的概括分类

⏹按照言语行为的意向性类型将其分为:

⏹1)实现认知功能的言语行为(信息的传输和获得)

⏹2)实现实效性功能的言语行为(宣布法规和命令等)

⏹3)实现感染功能的言语行为(喜怒哀乐等感情的表达)

意向性

⏹布伦坦诺将所有的现象分为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

⏹两者的主要差别是是否具有意向性。

⏹一个行动被认为是有意向的,可以这样理解:

⏹1)希望这个行动有结果;

并且这个行为的结果不仅仅是该行为本身。

⏹2)相信会有结果;

⏹3)计划这样做;

⏹4)有本领这样做;

⏹5)行动的时候是有意识的。

⏹信念和意向决定着人们如何使用语言以及使用语言去达到什么目的。

⏹语言交际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表达和辨识意向,而话语会自动让受话人产生指向说话人意向的期待。

⏹意向性:

意向性是一切心理现象都具有的基本特征,意识表示对某实在或非实在的东西的关系,物理现象本身没有意向性。

⏹意向性问题历经众多哲学家的研究,由最初对精神与物质世界的探讨,愈来愈走向真实的语言世界。

⏹塞尔在《意向性》一书中提出意向性属于心灵,心灵通过意向,意向通过言语行为使人类和外部世界联系在一起。

⏹对于意向性与语言符号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他有如下论述:

“我口中发出的声音,我写在纸上的文字或符号,画布上的色彩或颜料,这些都纯然是物理性的东西,它们本身是无所谓意义的,但是这些物理现象确实又具有惊人的表现世界的能力,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讲话者,符号使用者把自己的意向强加给了对象”。

他认为在一定的视角下,各种语句与其他客体一样,同为世界的物质,不过是一种声响或书写标志。

⏹塞尔认为语句的代表能力不可能是内在的,而是从精神的意向性派生出来的,精神状态的意向性才是语句的内在的东西。

他还认为言语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具有意向性。

在言语行为之中,语言符号被使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意向。

但是心智的意向性是最基本的,语言符号的意向性派生于心智的意向性。

因而言语行为是派生而来地意向形式。

他强调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具有意向性。

也正是因为人的意识的意向性,人们才能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使用言语行为得以实现并且得到理解。

⏹意向和语言不是等同的,例如,婴儿和动物也具有意向性,但是却没有语言;

而梦话和胡言乱语是语言,但是却没有意向性。

因而,并不是只要说出语言就事在实施言语行为,并不是只要说话就是在行事。

塞尔在《言语行为》中的分类

⏹美国哲学家约翰·

塞尔对他的老师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系统化的工作,认为“人类交际的最小单位不是句子,也不是其他表达式,而是施行某些行为,例如陈述、询问、命令、描写、解释、道歉、致谢和祝贺等。

⏹塞尔在奥斯汀三分法(以言表意、以言行事、以言取效)基础上,区分命题内容与施事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五种类型:

表述、指令、承诺、表情和宣告。

塞尔的分类

⏹塞尔把言语行为分为五大类:

⏹表述类(断言类)——说话人表明自己相信命题为真,如断言,假设等;

⏹指令类——说话人设法使听话人做某事,如命令、请求、要求等;

⏹承诺类——说话人对将来行动的承诺,如答应、保证等;

⏹表情类——说话人表达感情,如道歉,欢迎,同情等;

⏹宣告类——说话人说的话产生一个新的外部情景,如洗礼命名,宣布结为夫妻,声明辞职等;

(一)表述类——说话人表明自己相信命题为真,如断言,假设等;

表述类的真诚条件(sinceritycondition)是用某命题(proposition)来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某种认识(belief),让她的命题内容与所代表的事态与客观世界相匹配(match)。

⏹心理状态(psychologicalmode)的方向(directionoffit)是由主观世界到客观世界,语言世界必须以客观世界为参照。

所以表述类言语有真假的区别——真值条件和非真值条件。

⏹表述类一般包括叙述、描述、判断和解释。

也称断言类言语行为。

表述类行为的适宜条件

⏹适宜条件(felicityconditions):

言语行为如果要有所作为并达到其意图必须满足的条件。

⏹每个行为都必须有相应的适宜条件,比如,我们喝茶必须等到茶水不烫嘴的时候,客人进主人家必须得到主人允许之后,我们吃东西必须又可以吃的东西摆在我们周围,洗澡必须有水等。

我们做一件事情,也就意味着这件事情是从情理上可以做的。

⏹表述类言语行为主要是真值条件——即语言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相互吻合,说话人相信自己所言为真,还要将所言的信疑程度表现在句子中。

例句分析

⏹张三把李四叫醒了。

⏹这个句子成立的适宜条件有哪些?

⏹张三必须具备叫的能力。

⏹李四在张三叫他之前应该是处于睡眠状态。

⏹李四的“醒”是由张三的主观意愿行为导致的。

各种语言对陈述事件具有不同的方法

⏹Thebottlefloatedoutofthecave.

⏹Labotellasaliodelacaeva,flotando.(西班牙语)

⏹那个瓶子漂出了岩洞。

⏹比较句的格式

⏹子路比颜回高。

(现代汉语)

⏹由高于渊。

(古代汉语)

⏹颜回嘛,还是子路高。

(吴语)

⏹JohnistallerthanTom。

(英语)

“传信”与“传疑”

⏹谁能说,在什么条件下人们可以说:

⏹张三疯了。

——看样子张三疯了——张三肯定疯了——张三疯了吧。

⏹张三死了。

⏹醋能预防非典。

⏹说话人必须给出话语的可信度。

⏹按说,据说,毋庸讳言,众所周知

⏹*按说,张三疯了。

⏹据说,张三疯了。

⏹他该下班了。

——你该下班了。

⏹都十一点了,他该已经下班了。

谁在说?

让谁说更有效?

⏹直言还是转述:

⏹直言——果敢武断

⏹转述——客观,谨慎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中新网3月29日报道据美国有线新闻网报道,一个与车臣分裂分子有关联的网站宣称对莫斯科29日发生的地铁爆炸案负责。

⏹报道称,在爆炸发生后,俄罗斯官员就怀疑与车臣分裂分子有关。

⏹29日早晨7点55分和8点40分,莫斯科市卢比扬卡和文化公园地铁站分别发生爆炸事件。

根据俄罗斯卫生与社会发展部消息,总共有37人死亡,65人受伤。

俄罗斯侦查委员会已经针对这起恐怖事件进行了刑事立案。

分析下面这个段落:

意味着—表明—说明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向世界承诺减排力度最大。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减缓气候变暖做出了巨大努力。

⏹此次中国政府承诺在今后十年里大幅削减单位GDP碳排放,表明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减缓气候变化的诚意,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联合国召开的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明确提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将采取的重大举措。

⏹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做出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也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立场:

到2020年减排40%-45%。

这个声明意味着中国从2005年到2020年间将减少超过4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欧盟同时期承诺减排30%目标的3倍多。

适宜条件——言语行为和语境的适应关系

⏹我命令你打喷嚏——我命令你不打喷嚏

⏹我命令你离开——我命令你不得离开——没有我的命令不得离开。

⏹命令这个言语行为的适宜条件有哪些:

⏹1)说话人的权力;

⏹2)听话人有能力完成;

⏹3)行为要指向未来的时间。

适宜条件

⏹条件一:

存在正常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条件,这是一切认真的言语行为必备的条件;

⏹条件二:

说话人通过所说的话表达一个命题;

⏹条件三:

在表达命题时,说话人说到一个动作(谁来做、行为发生的时间,未来、现在、过去)

⏹条件四:

对谁有利,说话人还是说话人,还是双方?

⏹条件五:

是否是双方或某方原先就准备做的?

是对方没想到还是不想去做,还是不能下决心做?

⏹条件六:

说完话以后,谁去完成该行为?

⏹条件七:

必须由适当的话语结构来完成。

表述类言语行为的适宜性

(1)事件发生在过去或者正在发生,

⏹下雨了。

⏹?

明天下雨了。

(2)可信度事件有信息来源

⏹看到、听到>感觉到>相信>想

⏹我感觉到有雨滴声。

⏹听说外面下雨了。

⏹温家宝总理说要加强反腐败工作。

(二)指令类言语行为

⏹指令类的真诚条件是用某命题来表达说话者希望听者做某事的心理愿望(desire),命题内容旨在让客观世界与主观意念相一致,决定这种心理状态的方向是由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所以这类言语事件没有真假值。

⏹也就是说,说话人希望客观世界向语言世界提出的状态转变。

说说下列祈使句的适宜条件

⏹老大爷,您外边溜溜吧!

人家正说事呢,没人买您的东西。

⏹保健医生对足球运动员说:

你的腿已经好了,上场吧。

⏹你已经有这麽多杯子了,这个给我吧。

⏹人都到了,咱们点菜吧。

⏹我还得在这儿等一个人,你们先走吧。

⏹她换完衣服了,咱们进去吧

⏹菜不热了,赶紧吃吧。

⏹快七点了,赶紧吃吧。

⏹看你瘦的,赶紧吃吧

⏹请求或者建议、拒绝、劝阻类行为经常只说出适宜条件,而不说出真正的行为核心语。

为什么?

句类和言语行为类型

⏹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按照句子的语气,可以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称之为句类。

按照句子的结构和格局,可以分为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等等,一般称之为句型。

句类和句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一句型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