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器 再生器 吊装组对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反应器 再生器 吊装组对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应器 再生器 吊装组对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批准意见
总(副)工程师年月日
目录
1.编制说明
2.编制依据
3.工程概况
4.施工准备
5.施工方法
6.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7.资源需要计划
8.施工进度计划
9.附图
1.编制说明
吉化化肥厂10万吨/年丁辛醇改造装置中KA501异构物塔是分两段设计,现场组对安装的设备。
根据设备分段、公司大型吊车吊装能力以及合理安排施工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特编制此方案。
2.编制依据
2.1图纸及设计文件
2.1.1KA501塔装配图、梯子平台图、预焊件图;
2.1.2环球设计院1033-005(设备)变更通知单;
2.1.3丁辛醇装置区总平面布置图;
2.2标准及规范
2.2.1<
<
钢制压力容器>
>
GB150-98
2.2.2<
钢制塔式容器>
JB4710-92
2.2.3<
化工塔类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HGJ211-83;
2.2.4<
化工工程建设起重施工规范>
HGJ201-83;
2.2.5<
公司常用吊车性能表>
;
2.2.6<
安全技术操作规范>
Q/J121、11004-92。
2.3.焊接工艺评定
吉化建<
88-6>
3.工程概况
3.1.设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mm)
材质
重量(t)
预焊件(t)
梯子平台(t)
塔底标高(m)
1
上节
φ3000x25860x14
0Cr19Ni9
41.915
1.093
8.535
38.7
2
下节
φ3000x38095x14
62.012
1.119
9.963
0.7
3
整体
φ3000x63955x14
103.927
2.212
18.498
3.2.现场情况
3.2.1.KA501异构物塔位于整个装置北侧中间段,新装置与原装置区只隔一条道路,为了便于吊车站位及设备停放,需将道路两旁障碍物清除、整平。
3.2.2.设备严格按指定地点放置,并垫离地面2米以上,以便于进行梯子、平台组装。
3.3.为降低成本,准备一次站车进行吊装。
塔上节标高较高,吊装工作较困难。
4.施工准备
4.1.施工现场准备
4.1.1.平整道路两边场地,清除影响设备吊装的障碍物,如路灯树丛等,利用山皮石压实场地,并在站车位置铺钢制跑板;
4.1.2.设备要按指定的地点放置,设备放置场地要平整清洁,不允许设备底座直接着地,要垫道木,严格检查设备管口封闭情况;
4.1.3.对设备和基础验收完毕;
4.1.4.将吊车用的绳索、卡环等用具按规格准备好,并认真检查有无损坏现象。
4.1.5.准备适量木板和橡胶板,以备塔上节抬尾时做捆绑钢丝绳用。
4.1.6.准备好组对卡具、临时支架和焊接机具。
4.2.施工技术准备
4.2.1.根据施工图纸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勘查、测量,确定站车位置,选择行车路线及周围环境是否影响设备吊装,协调有关部门满足吊装要求。
4.2.2.绘制吊装平、立面图。
5.施工方法
5.1.
基础交接、验收
施工程序
塔外形尺寸及零部件检验
塔梯子、平台安装
吊车站位,接杆
塔下节吊装
塔下节就位后找正
吊车第二次接杆
塔上节吊装组对、焊接
剩余梯子平台及附塔管线安装
吊车卸杆
塔整体精找
二次灌浆
5.2.施工方法
5.2.1.吊装采用两台吊车配合吊装,按图示位置站车,主吊车抬头,辅助吊车抬尾。
5.2.2.吊车的选择
考虑到设备重量和吊车的能力,拟选择:
塔下节:
设备加梯子平台整体吊装,主吊车为250吨汽车吊(加支撑臂杆及40吨配重),幅度20米,臂杆长60米,辅助吊车为利渤海尔160吨汽车吊;
塔上节:
由于吊耳的限制,第56、57、58、61米平台均无法安装,故吊装时只安装吊耳下面的平台及所有直梯。
附塔管线在地面预制,并在上节组对结束后一次吊装,第56、57、58、61米平台合计重量为2.5吨,主吊车为250吨汽车吊(加支撑臂杆),幅度20米,臂杆长78米,辅助吊车为90吨吊车;
吊装时机械性能见下表:
吊车型号
幅度(m)
杆长(m)
吊装能力(t)
TC1100
加支撑臂杆
20
78
54
14
60
TC110040t配重
77
LTM1160/250t配重
12
26.1
49.5
LTM1090/1
9
19.1
27
主吊车吊钩选择:
上节吊钩2.02t/75t,索具重为0.65t;
下节吊钩3.03t/125t,索具重为0.74t;
则吊装设备载荷:
T=41.915+1.093+8.535-2.5+2.02+0.65+0.3=52.013t<
54t
T=62.012+1.119+9.963+3.04+0.74=76.874t<
77t
(其中:
0.2t为塔上节尾部塔内壁支撑件φ168x8,8米钢管和补强板的重量)
主吊车满足要求,同样计算辅助吊车也满足要求,辅助吊车90吨取50吨吊钩,160吨取68吨吊钩。
5.2.3.吊装作业步骤
先将主吊车站位,距塔基础幅度20米,接臂杆长至60米,采用14米幅度,吊装塔下节,起钩使塔整体立起,并转杆至塔基础前方,使基础中心、塔下节、吊车回转中心成一条直线,然后吊车加40吨配重扒杆至20米幅度,塔下节就位。
塔下节就位后,进行垂直度找正,同时将吊车臂杆加长至78米,待垂直度找正合格后,吊装塔上节,并通过吊车提吊进行塔的上、下节组对,组对焊接过程中,随时监测塔上节垂直度变化,确保塔体直线度、垂直度符合要求。
组对结束后,进行塔上节剩余的梯子平台和附塔管线安装。
塔下节吊装时需从BA1305储罐上方经过后就位,罐高5.5米,吊车能力满足要求。
5.2.4.扁担的选择:
按下节校核
取动荷系数K=1.2,扁担可以认为两端铰支μ=1,
拟选用Φ219×
10无缝钢管,20#、长度L=3400mm,
则N=G÷
2×
tg300
=73294÷
tg300=21158kg图一:
T
A=(D2-d2)×
π÷
4=65.7cm2
I=(D4-d4)×
64=3593cm4600
i=(I÷
A)1/2=7.4cmF
λ=μ×
L÷
i=45.9N
查表可知φ=0.904G/2
扁担压应力
σ=K×
N÷
A÷
φ=41.89MN/m2<
[σw]=160MN/m2
所以扁担强度满足要求,同样上节吊装也用此扁担。
5.2.5.钢丝绳选择
以下节主吊车钢丝绳计算
取安全系数为6,选择双股型式,则
钢丝绳破断力T=6×
G/2÷
cos300÷
2=2488199N;
按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1400MPa,选取Φ52,6×
37;
钢丝绳长L=26m,2根。
同理上节钢丝绳选取Φ43,6×
37双股型式,
绳长L=28m,2根。
5.2.6.辅助吊车钢丝绳选择:
塔上节选Φ43,6×
37钢丝绳;
塔下节选Φ47.5,6×
塔上节溜尾吊车钢丝绳捆扎方式为大捆,捆梆位置在图纸件号4加强圈处;
吊塔下节尾部采用尾部吊耳作为吊点。
5.2.7.吊车压脚应力计算
选择塔下节吊装,吊车压脚处垫两块跑板,跑板规格为1.2x6米、重2吨。
取正常砂土地面耐压力为20t/m2
压脚压力计算公式为:
N=0.2G+QL/1.4H
G-车体重:
175+40=215t
Q-吊重量:
L-吊装幅度:
20m
H-支腿伸距:
5m
N=0.2x215+77x20/1.4x5=263t
取两块跑板重量及吊车压脚板重量为5t,则:
地面耐压力σ=压力/面积=(263+5)/2.4x6=18.6<
20t/m2
故满足要求。
5.2.8.塔上节尾部抬吊时,在塔内壁加支撑,支撑材料为Φ168x820#钢管和δ=10mm不锈钢板。
见下图:
吊装方向
图二:
Φ168x8
碳钢管
δ=10
不锈钢
补强板
6.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6.1.质量要求和保证质量的措施
6.1.1.基础外观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及露筋等缺陷;
6.1.2.基础各部尺寸及位置的偏差数值不得超过下表:
项次
偏差名称
允许偏差值(mm)
基础坐标位置(纵、横轴线)
±
基础各不同平面的标高
+0
-20
基础上平面的水平度每米
全长
5
10
4
竖向偏差每米
全高
预埋地脚螺栓标高
中心距
+20~-0
6.1.3.塔的验收、清点、检查
a.塔及附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出厂合格证书;
b.检验塔的外形及分段尺寸,检查塔组对口的圆度,允许偏差如下表;
检验项目
不圆度
外圆周长
筒体高度
筒体不直度
允许偏差
≤25
13
40
≤35
c.核对塔底座环上的地脚螺栓孔距离尺寸,应与基础地脚螺栓位置相一致。
6.1.4.设备找正、找平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中心线位置
标高
铅垂度
方位
允许偏差(mm)
≤30
15
6.1.5.塔上、下节组对采用组对卡具,并进行双面氩弧焊打底的施工方法;
6.1.6.组对前,先在塔下节顶部塔内、外距组对焊缝600mm处搭设临时平台,塔内铺垫塑料布及橡胶板,防止杂物进入;
6.1.7.组对焊接方法:
6.1.7.1.现场验收该设备现场组装焊缝的坡口已在制造厂加工完。
但是到现场后还要按规范要求再次进行检查和验收,检查验收的依据为图纸提供的坡口型式和尺寸要求,以及图纸中提供的有关规范和规定。
6.1.7.2.现场组装现场组装焊缝的位置为横焊。
其组对间隙控制在2.5mm-3.0mm之间,组对间隙应均匀,其错边量应控制在3.5mm。
严禁强行组对。
6.1.7.3.焊接第一层的焊接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双面同步焊,所以焊工不得少于两组。
每组焊工必须均匀分布,焊接工艺和焊速一致,第一层的焊缝金属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
第二层及以后各层的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
为了有效地控制焊接线能量,并考虑到焊工的焊接环境,先进行内侧的焊接,待内侧的焊接全部结束后,再进行外侧的焊接。
从事每侧焊接的焊工不得少于3名。
焊工必须均匀分布,焊接工艺和焊速保持一致。
6.1.7.4.焊接开始前由有关人员进行焊前检查,并制定焊接顺序,焊工必须按制定的焊接顺序进行焊接。
6.1.7.5.除了第一层外,其它各层的实行多道焊工艺。
每道焊缝不宜过宽,以窄道焊为宜。
6.1.7.6.焊后清理及检验
焊接结束后及时清理熔渣,并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外观检查。
a焊缝表面及附近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飞溅物。
b焊缝表面的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