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周练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3277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周练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周练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周练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周练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周练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周练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周练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周练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周练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

  

(1)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

  (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成峰。

  (4)《与朱元思书》选自______朝梁文学家__________之手,他的字是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亦不详其姓字()

(3)因以为号焉() (4)每有会意(   )

(5)亲旧知其如此()(6)或置酒而招之()

(7)造饮辄尽(  )(8)期在必醉(   )

(9)曾不吝情去留(  )(10)环堵萧然(   )

(11)短褐穿结(   )(12)箪瓢屡空(   )

(13)晏如也(   )      (14)以此自终()

(15)衔觞赋诗()(1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1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3分)

A.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6.对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二、阅读理解:

(63分)

(一)(21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皆生寒树    寒:

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

B、互相轩邈    轩:

远;

在这里用作动词

C、好鸟相鸣    好:

美丽

D、蝉则千转不穷转:

同“啭”,鸟鸣声

8.下列对这段文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这几句以拟人的手法描绘夹岸峰峦愈来愈高远的景象。

“竞”“上”“争”“指”等词,使文章前后呼应,连成一气,化动为静,将峰峦的峻拔高险描摹的活灵活现。

B.“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木茂密,横枝蔽空,晦明变化,另有一番情趣。

仿佛给奇山异水罩上了一层轻纱,让人联想深远。

C.这段文字分四层:

第一层写出山势之奇,第二层写出山声之奇,第三层写出山意之奇,第四层写出山树之奇。

 9.解释加点的字。

(4分)

  

(1)一百许里:

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流飘荡:

___________________

  (3)横柯上蔽:

__________________(4)在昼犹昏:

 10.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2分)

  A.千丈见底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2.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2分)

 1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

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

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6分)

 14.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3分)

(二)(32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15.《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

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饮酒》和本文的志趣基本一致,其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将文段中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3)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8.本文写了五柳先生哪几方面的爱好?

(用原文回答)(3分)

19.赞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

(用原文回答)(2分)

20.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21.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今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赞”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23.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这一句把五柳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暗示他是一位隐士。

B.“好读书,不求甚解”反映他读书的浮躁,理解不够深入。

C.“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说明他是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人。

D.第一段文字是从性格、志趣和生活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4.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你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谈谈你对“好读书,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方式的看法。

(三)(10分)

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②。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④田,或翔于云表;

暮则傃⑤东山而归:

故名之曰“放鹤亭”。

(选自《放鹤亭记》)

[注释]①彭城:

古地名,今徐州。

②扉(fēi):

门。

③适:

恰好。

④陂(bēi):

水边。

⑤傃(sù

):

向,沿着。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②作亭于其上

③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④故名之曰“放鹤亭”

27.下列句中的“于”与“或翔于云表”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告之于帝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皆以美于徐公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28.翻译下列句子。

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29.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段交代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

B.文段中所写之鹤很驯顺,善于高飞远翔,自由往来。

C文段描写了“异境”之景的开阔与变化,为写鹤设置了背景。

D.从文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2周语文学科练习

23.马说24.送东阳马生序

一、积累与运用(57分)

1.给加点字注音。

(12分)

骈死( 

)槽枥()( 

)粟( 

外见( 

)食马( 

)祗( 

)相马()

弗之怠()稍逾()约硕()师名人

尝趋()百里外()其欣悦媵()人

沃()灌以衾()拥覆皆被()绮()绣

负箧()曳屣()皲()裂容臭()

烨()然缊()袍敝衣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5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   )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其真无马邪()

食之不能尽其材()才美不外见()

又患无硕师名人游()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色愈恭,礼愈至()卒获有所闻()

负箧曳屣()烨然若神人()

假借于藏书之家()无从致书以观()

弗之怠()不敢稍逾约()

俟其欣悦()皆被绮绣()

持汤沃灌()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执经叩问()门人弟子填其室()

四支僵劲不能动()烨然若神人()

3.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C.故虽有名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