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TJ3标测控量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3206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JTJ3标测控量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JTJ3标测控量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JTJ3标测控量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JTJ3标测控量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JTJ3标测控量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JTJ3标测控量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JTJ3标测控量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JTJ3标测控量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JTJ3标测控量测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2隧道及周边环境观察9

3.3地表沉降9

3.4隧道净空变形11

3.5监测点破坏补救措施12

第四章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4

第五章监测进度保证措施15

第六章监测安全保证措施16

第一章总体概述

1.1工程概况

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德阳至简阳段起于德阳市北部黄许镇,止于在建的成安渝高速公路,与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南段简阳至浦江段顺接。

全线设计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120Km/h,路基宽度为整体式路基33.5m、分离式路基宽17m。

三标起点桩号为K111+900,终点为隆兴互通终点(桩号为K118+445),路线长度6.545km。

1.2地质概况

1.2.1围岩分布

垭口隧道位于四川省中江县会棚乡垭口村,采用分离式设计,左右线设计路线间距为26.28-30.11m。

隧道左、右线均为直线,隧道洞内纵坡均为1.85%下坡。

左线进口里程ZK112+000,出口里程ZK112+540,长540米,Ⅴ级围岩长280米,Ⅳ级围岩长260米;

右线进口里程K111+010,出口里程K112+560,长550米,Ⅴ级围岩长315米,Ⅳ级围岩长235米。

1.2.2地层岩性

隧址区地处四川盆地盆中龙泉山脉至盆地中部浅丘~深丘区,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

隧道高程608.6~700.2m,相对高差91.6m,隧道最大埋深约82m。

1.2.3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属长江水系、沱江流域。

沱江流域为典型的树枝状水系,支流密布,发源于川西北九顶山南麓,绵竹市断岩头大黑湾。

第二章监测方案

2.1监测目的

在隧道开挖期间对净空变形及周边位移等实施变形方面的监测,为相关单位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以评定隧道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并对可能发生的危及施工、周边环境安全的隐患或事故及时、准确的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监测的数据和资料主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使相关单位能完全客观真实地了解工程安全状态和质量程度,掌握工程各主体部分的关键性安全和质量指标;

(2)按照安全预警位发出预警信息,既可以对安全和质量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对各种潜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做到心中有数;

(3)可以丰富设计人员和专家对类似工程的经验,以利专家解决工程中所遇到的难题;

2.2监测范围、内容及测点埋设

垭口隧道具体的监测项目包括:

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净空收敛等内容,具体监测项目见表2.1。

表2.1监测项目汇总表

施工段

监测项目

测点间距

仪器

矿山法隧道

洞内、外观察

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地表沉降

洞口段,每5~50m一个断面,每断面最少11个测点

水准仪、铟瓦尺

拱顶下沉

每5~50m一个断面

水准仪、铟瓦尺/全站仪

周边净空收敛

每5~50m一个断面,每断面2~3对测点

隧道收敛计

表2.2周边位移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

围岩级别

断面间距(m)

每断面测点数量

5

3条基线

1~3点

10

20

2条基线

1点

备注:

本表中的监测项目及数量工法根据规范、设计文件及现场情况综合确定;

2.3编制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四)《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91;

(五)《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六)国家或行业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七)国家、四川省的其他有关规范、标准等。

(八)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德阳至简阳段垭口隧道相关设计图。

2.4监测控制标准及预警值

监测预警值的确定遵循以下原则:

①满足设计计算要求,不能大于设计值;

②满足监测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的目的;

③满足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表2.3监测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值

施工状态

U<Un/3

围岩稳定,可以正常施工

Un/3≤U≤2Un/3

围岩变形较大,密切注意围岩动态,加强量测,应加强支护

U>2Un/3

围岩变形很大,立即停止掘进,应采取特殊的措施

注:

U为实测位移值;

Un为最大允许位移值

表2.4隧道周边允许相对收敛值

覆盖层厚度(m)

允许相对收敛(%)

<50

50~300

0.20~0.80

0.60~1.60

0.15~0.50

0.40~1.20

0.10~0.30

0.20~0.50

表2.5位移时态施工管理

管理位移加速度

时态曲线

d2u/dt2<0

逐渐趋于平缓

d2u/dt2≈0

直线上升

围岩变形急剧增长,无稳定趋势,应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掘进

d2u/dt2>0

出现反弯点

围岩处于不稳定状态,立即停止掘进,采取特殊措施

t为单次量测时间间隔

表2.6位移速率施工管理

位移速率(mm/d)

<0.2

1~0.2

围岩处于缓慢变形阶段

>1

围岩处于快速变形阶段,密切关注围岩动态,加强量测

上表中的控制标准依据设计采用。

2.5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以能系统反应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

监测频率考虑工程等级、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监测频率的确定参照下表,异常时增加监测频率。

表2.7监测频率

测量间隔时间

1天~15天

16天~1月

1月~3月

3月以后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2B,1~2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5B,1次/2~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5B,1次/周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上表监测频率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2.6监测预警及应对措施

现场监测实施过程中,根据量测分析成果严格按照监测等级执行预警制度,当工程结构或周边环境被监测对象出现异常变形和受力时,并且达到预警值时,立即启动预警措施,具体如下:

(1)量测成果的初步分析,并综合分析基坑及周边巡视检查成果;

(2)工程险情预警,并加强监测频率和巡视检查力度;

(3)及时报告给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险情的具体信息,以便各单位能够及时根据工程险情采取对策,防止和控制险情。

2.7监测工作原则

2.7.1监测数据必须是可靠真实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以及监测人员素质来保证。

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必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任何人不得篡改、删除原始记录;

2.7.2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发现有问题应及时复测,做到当天监测、当天反馈;

2.7.3对重要的监测项目,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预警制度,预警值包括变形、内力量值及变化速率;

2.7.4监测整理完整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监测报告。

2.8监测工作程序

2.8.1现场踏勘,收集资料

组织人员进驻现场开展工作,对隧道及周围的环境进行更近一步的踏勘。

2.8.2制定监测方案,并报相关单位认可

在进场后编制监测方案,并及时报相关单位认可,按照相关单位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及时进行修改。

2.8.3展开前期准备工作,设置监测点、校验设备、仪器

监测方案完成的同时,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对本工程需要投入的测点、设备、仪器进行校验,并把校验资料分类存档保存。

2.8.4设备、仪器、元件和监测点验收

对设备、仪器、元件和测点验收,检查其是否满足监测工作要求。

2.8.5现场监测

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现场监测。

2.8.6监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分析及信息反馈

在监测过程中,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分析,反馈监测信息,以便更好的指导施工。

2.8.7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

2.8.8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监测资料。

2.9主要设备

现场使用的仪器设备数量满足监测工作要求;

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完毕,对仪器进行测试和校正,并记录其观测系统的各个仪器设备在工作状态下的初始值,所有监测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校和维护,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表2.8投入的主要设备及精度

序号

仪器名称

数量

规格型号

精度

生产厂家

1

精密水准仪

DS05

≤±

0.5mm/Km

苏光仪器有限公司

2

SWJ-Ⅳ

±

0.01mm

中铁西南院

3

铟钢尺

2m

/

4

钢卷尺

15m

0.1mm

塔尺

7.5m

2.10监测数据处理与传输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测结果应逐次整理,以报告形式送达各方;

在遇到沉降或其它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或者遇到自然灾害如暴雨、地震等情况,随时向有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

工程结束时,提交完整的监测总报告。

(1)及时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变形监测数据的时态曲线等。

(2)进行监测数据回归分析,选择与监测数据拟合较好的函数进行回归,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

(3)根据监测结果及管理等级指导施工。

2.11影像资料

通过搜集影像资料,为以后评判工程施工对其周边环境的影响提供参考。

2.12监测信息的提交

在监测过程中,实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以预警报告、周报(含联系单)的形式送达有关各方,监测报告保证及时性,监测结束后六个月内提交完整的监测总报告。

(1)预警报告的主要内容:

①施工进度和施工概况;

②对数据临近预警值的测点进行分析,提出预警和启动预案的建议性意见。

(2)周报(联系单)的主要内容:

①施工进度;

②总结本周监测结果并综合分析,对数据异常超出预警值的区段提出对应处理建议意见;

③根据监测数据和工程状态,作出相应项目情况及预测分析。

(3)监测工作完成后提交的监测总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工程概况和监测目的;

②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

③采用仪器设备型号、规格;

④数据采集的分析和处理;

⑤监测资料的分析处理;

⑥监测值全时程随工程施工工况变化曲线及分析;

⑦监测结果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